43岁前检察官患病后成5000万粉丝网红:起号15天就涨粉近50万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16 05:54 3

摘要:河南漯河籍自媒体博主“听风的蚕”,本名朱唯一。他以分享时事热点的视频作品为主,自2023年12月发布首条视频以来,深受网友喜爱,独特的主播风格被誉为“军事评书”。截至2025年4月,“听风的蚕”单平台粉丝1800万,全平台粉丝量近5000万。

河南漯河籍自媒体博主“听风的蚕”,本名朱唯一。他以分享时事热点的视频作品为主,自2023年12月发布首条视频以来,深受网友喜爱,独特的主播风格被誉为“军事评书”。截至2025年4月,“听风的蚕”单平台粉丝1800万,全平台粉丝量近5000万。

他是怎样的人?如何从检察官成为网红博主?

近日,记者赴漯河,见到了43岁的朱唯一。1.85米的大个,娃娃脸、大眼睛。健谈、爱笑。谈笑间,他打开了一面白色纸扇,上书4个大字——“听风的蚕”。

艺名“听风的蚕”,一个靠分享时事热点和军事分析火出圈的网红。2023年12月,他发布了第一条视频,如今,全平台粉丝接近5000万。一个43岁的前检察官,如何走上这条与众不同的道路?

朱唯一,1981年出生在河南漯河。从小爱看军事杂志,订阅了《参考消息》,尤其钟情二版的军事专栏。

高中时期,他的航模和武器知识已经让周围人刮目相看。2000年考入军校学医,2003年非典期间,他和同学们冲在抗疫一线。

2004年退伍回家后,他进入源汇区武装部,担任军事科参谋。

期间,他不仅自学了经济学,还接触了网络化建设,这成为他接触互联网的起点。2006年,职位轮岗,他成了军火库主任,负责军械管理。也正是这一年,朱唯一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2008年,朱唯一转业进入漯河市检察院。

凭借经济学、法律和医学的背景,他不仅顺利通过司法考试,还成为反贪局大要案指挥中心的副主任。面对全新领域,他很快将自己在部队积累的科技经验运用到办案中。

他曾带队参加高科技办案装备培训,还接触到雷达和电磁信号等最前沿的技术。

他对测谎仪的理解格外深刻:“测谎仪不是用来测谎的,而是用来寻找证据的工具。”在他的努力下,反贪局的科技化水平大幅提升,他自己也练就了从海量信息中甄别真假的本领。这种能力,后来成为他做自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2022年底。朱唯一突感身体不适,持续高烧,最后确诊为肺部结节。

尽管结节不大,他执意要求切除,结果术后发现已经是癌变二期。幸运的是,这次固执救了他一命。

术后养病的日子,他无聊地刷起短视频。

一个偶然的念头,他开始随手拍视频,还带着一点“吐槽”的心态评论时事。没想到,这种幽默风趣的风格迅速吸粉。短短一年,粉丝数就突破了500万。

他的网名“听风的蚕”其实是个操作失误。

本来想取名“听风观月”,却因为输入法的原因成了“听风的蚕”。等他想改名时,粉丝已经突破50万,最终干脆将错就错。他笑称:“蚕吐丝,我吐槽,还是挺贴切的。”

一年病假结束后,他面临去留的抉择。如果继续办案,身体吃不消;转到后勤,又不甘心。

而公务员的身份也让他无法大张旗鼓搞副业。权衡再三,他选择辞职,全心投入自媒体事业。这个决定最初让同事震惊,但如今看来,这条路走得无比精彩。

如今,朱唯一的视频风格鲜明,既有深度又不失幽默。

他擅长用最通俗的语言讲解复杂的军事知识,时而犀利点评,时而风趣吐槽。他的粉丝们戏称他是“失眠搭子”,因为他的节目适合睡前收听,既涨知识又解压。

走到今天,朱唯一靠的不仅是对军事和时事的深刻理解,更是他多年来积累的跨学科背景和丰富人生经历。“装备再先进,也得靠人来玩。”在他的节目中,这种“人”的重要性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朱唯一的经历,让人不得不感叹命运的奇妙。

从军迷少年到医学、经济、法律的“复合型人才”,从检察官到网红博主,他的每一步都像是为今天埋下的伏笔。即便是那场病痛,也成了他人生的转折点。

他说:“蚕吐的是精华,我吐的也是精华。”或许正是这种认真和坚持,让他从一名普通的公务员,变成了5000万粉丝的“军事评书家”。

来源:双晨娱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