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此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任何平台不得搬运,搬运必究
文 |以苒Yran
编辑 |以苒Yran
在许多人眼中,赵普是央视的象征,他以稳重、亲切的形象深入人心,曾是无数观众日常生活中的熟悉面孔。
2015年,他突然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离开央视,回到故乡开始创业。
这个选择让人不禁好奇:曾经在金光闪闪的舞台上风光无限的他,为何选择转身去追逐另一个未知的世界?
八年过去,赵普如今的生活究竟如何?
他在商海中摸爬滚打,是否如他所期望的那样成功?
还是,这一路上也充满了挑战与艰难?
赵普的转型背后,到底隐藏了怎样的故事?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走进赵普的近况,揭开他这段不为人知的“隐退”之路。
1971年4月,一个男婴在安徽黄山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呱呱坠地,取名赵普。
谁也没想到,这个看似普通的孩子日后会成为家喻户晓的央视名嘴。
16岁那年,赵普高中毕业后毅然参军入伍。
军旅生涯锻炼了他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勇于担当的品格。
退伍后,他先后辗转于安徽体育馆、合肥人民广播电台和安徽省气象台,用心磨炼着主持的基本功。
24岁,怀揣着对播音主持的热爱,赵普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深造。
从此,他在主持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1997年,他进入北京电视台工作,并先后在北京电影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进修,最终获得北师大艺术硕士学位。
知识的积累和经验的沉淀,为他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6年,机会终于来了。
赵普进入央视新闻频道,成为《朝闻天下》的主播。
他用真诚质朴的播报风格,很快征服了无数观众的心。
在报道日本捕杀鲸鱼制作生鱼片的新闻时,赵普坦率地说出内心感受:"鲸鱼片再好吃,吃了能长生不老吗?"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面对惨烈的灾情和不断攀升的伤亡数字,赵普潸然泪下:"我们被这样的画面和声音感动,每当心中涌起激动,是因为我们深深眷恋这片天空,爱这片土地上懂得互相关怀的人!"
情真意切的话语,表达了他对灾区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民族凝聚力的由衷赞美。
正是这种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赢得了无数观众的喜爱和尊重。
赵普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什么是"主持人的社会责任感",他不仅仅是一个播报新闻的"传声筒",更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真人"。
正直敢言的个性也给赵普带来了麻烦。
2012年4月,他在个人社交平台发文,含蓄地提及某些食品中添加工业明胶的问题。
没想到这篇文章迅速引发舆论哗然,赵普一时间成为众矢之的,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风波平息后,赵普沉寂了4个月才重返央视新闻直播间,担任《晚间新闻》主播。
对他来说,这次经历既是一个教训,也是一次难能可贵的人生历练。
它让赵普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言论的力量和责任的重大。
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改变自己敢于直言、坚持正义的本色,这是他的优点,也是他的底线。
2015年11月1日,一句"赵普在北京祝你平安",预示着这位央视名嘴告别了9年的主播生涯。
从万众瞩目的新闻直播间到偌大的创业舞台,赵普毅然选择回乡创业,开始了人生的第二个春天。
他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成立中国手艺发展研究中心,连续举办三届"中国匠人大会",致力于传统手艺的传承和发展。
他还担任中国匠人大学校长,打造"普哥"电商品牌,为家乡的优质农产品搭建销售平台。
凭借他的坚持,事业逐步走向巅峰,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
与此同时,赵普的家庭生活也十分美满。
他与高管妻子齐娜的爱情长跑终于修成正果,两人婚后育有一女,其乐融融。
事业有成、家庭幸福,这似乎是大多数人梦寐以求的生活状态,而赵普用自己的方式实现了梦想。
尽管已经是成功的企业家,但赵普骨子里始终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
他说:"做事要凭良心。
至少不会因为保持沉默,而在孩子们面前感到羞愧!"
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担当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不久前,赵普在短视频中直言不讳地质问某些核酸检测公司:"你们已经赚翻了,何故还来割韭菜呢?"字字千钧,句句发人深省。
52岁的他,身上依然散发着青年时代那种敢讲真话、持正守义的热血豪情。
无论是地震灾区前的动情流泪,还是检测市场中的犀利拷问,他始终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和勇气,彰显着新闻人的风骨。
结语:从安徽青年到央视名嘴,从新闻主播到企业老板,赵普用8年时间完成了人生的华丽转身。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没有一成不变的轨迹,关键是要勇于尝试、善于思考、敢于担当。
无论身处何种角色,赵普始终保持着那份纯粹的初心和赤子之心。
这才是他事业转型成功的根本原因,也是他赢得无数人敬佩和喜爱的秘诀所在。
来源:以苒Zran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