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东南大学医学院姚红红教授团队创新研发了一种通过鼻内给药有效递送环状RNA以促进缺血性卒中后脑修复的创新治疗策略。该研究构建了基础研究与产业转化的桥梁,为临床应用环状RNA核酸药物治疗脑卒中患者铺平道路。
缺血性卒中是全球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影响着数以百万计的人群。迄今为止,除受严格时间窗限制的再通治疗外,尚无有效的临床药物可用于改善卒中患者的预后。
近日,东南大学医学院姚红红教授团队创新研发了一种通过鼻内给药有效递送环状RNA以促进缺血性卒中后脑修复的创新治疗策略。该研究构建了基础研究与产业转化的桥梁,为临床应用环状RNA核酸药物治疗脑卒中患者铺平道路。
姚红红演示使用方法
这款经鼻给药环状RNA纳米药物的使用方法,正如普通的雾化装置一般,患者只需从鼻子吸入,纳米药物即可直达大脑“启动”损伤修复程序。相关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单次给药即可实现长期的脑修复。
相关研究成果还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发表,研究论文题为“Nose-to-Brain Delivery of Circular RNA SCMH1-Loaded Lipid Nanoparticles for Ischemic Stroke Therapy”(鼻-脑递送负载环状RNA circSCMH1的脂质纳米颗粒用于缺血性卒中治疗)。
研究可拉近基础研究和转化应用之间的关键差距,为临床应用核酸药物circSCMH治疗脑卒中患者铺平道路,有望造福更多脑卒中患者。
姚红红团队此前确定了circSCMH1在缺血性卒中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circSCMH1作为一种多靶点治疗剂,可通过降低FTO依赖性Plpp3 mRNA的m6A修饰作用,稳定Plpp3,促进神经可塑性、抑制胶质细胞活化和增强血管修复来促进神经恢复。
团队还证明了circSCMH1在啮齿动物和非人灵长类缺血性脑卒中动物模型中可以显著改善感觉运动功能恢复,开发了细胞外囊泡RVG-EV作为circRNA的非病毒载体。
姚红红,东南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院长,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江苏省双创人才、江苏省双创团队领军人才等项目。
2013年,姚红红回国后全职受聘东大,在这里从零启动科研工作。她长期潜心研究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抑郁症,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重大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的诊疗”,聚焦神经炎症发病机制研究及药物靶点发现,取得了系列原创性突破成果。
同时,她带领东大医学院药理和毒理学科进入全球ESI前1%,助力东大学科建攀登新高峰;并且组建了一支具有创新能力和团队意识的研究团队,将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紧密结合,同时为兄弟高校和医院培育了一批具有家国情怀的高水平科技工作者。如今,医学院已成为东大医学与生命科学菁英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
目前,东大医学院有6个相关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临床医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创新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环境与生态学。
依托学科优势,学院布局一流专业,现有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试点班、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临床医学(五年制,大类招生,含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方向)、医学检验技术(四年制,理学)等本科专业,以及“医学影像学+人工智能”“医学检验技术+生物医学工程”2个双学士学位项目,为人才成长提供了元多而坚实的条件。
姚红红与学生
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石,健康中国的实现,离不开新时代优秀青年投身杏林。未来,东大会继续打造医学人才培养高地,东大医学院期待你的加入,让我们一起为人类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本文素材来源:东南大学官网/官微、东南大学本科招生、东大发布、东南大学医学院
来源:汉源健康大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