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我国领海宽度引起争议,毛主席:我们的海岸炮能打多远?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1-25 00:01 2

摘要:他突然抬头问了一句:“我们的海岸炮能打多远?”这话一出口,满屋子的人都愣住了。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1958年的夏末,北戴河的海风刮得有些急。

毛主席正坐在一张竹椅上,面前摆着一张地图,手里夹着他的烟。

他突然抬头问了一句:“我们的海岸炮能打多远?”这话一出口,满屋子的人都愣住了。

因为大家正争论不休,关于新中国的领海到底该定多少海里,有人说3海里,有人说6海里,甚至有人觉得干脆划到12海里得了。

可主席这一句看似“不着边”的问题,却让整个讨论的方向反转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最关心的就是国家主权问题。

陆地上,我们已经通过抗美援朝、土地改革让世界知道了中国不好惹;可在海上,我们却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

从19世纪以来,中国的海防形同虚设,列强的军舰随意闯入,渔船在自家门口打鱼都要提防别人抢。

到了1958年,这种情况依然没有完全改变。

外国船舰时常进入中国近海,甚至美国的军舰也大摇大摆地开进台湾海峡,摆明了挑衅。

更别提日本渔船在我们的海域里捕捞,搞得渔民敢怒不敢言。

这样的背景下,领海宽度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领海,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国家从海岸线向外划定的主权范围。

这个范围内,别国的船只和飞机未经允许不得进入。

可问题是,国际上对领海宽度没有统一规定。

许多国家默认的是3海里的标准,理由也很简单:这是海岸炮的最大射程,谁敢来,就一炮轰回去。

这种标准,实际上是英美等海上强国为了方便自己制定的,他们不希望其他国家的领海太宽,影响自己的航行自由。

但这对新中国来说显然不合适。3海里的范围太小,根本无法保护我们的海洋权益,更别提军事安全了。

于是,毛主席决定亲自主持一次会议,把这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解决掉。

会议的地点选在北戴河,这里是中国海防的重要地带,也是毛主席常来思考国家大事的地方。

那一天,会议室里坐满了人,除了周恩来、刘少奇等核心领导,还有两位重量级的法学专家——倪征燠和周鯁生。

他们一个是审判日本战犯的法官,一个是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起草者。

可以说,这场会议集中了当时中国最顶尖的智慧。

会议开始后,大家的意见很快分成了两派。

一派主张跟国际惯例看齐,划定3海里的领海宽度;另一派则认为应该更大胆一些,划到6海里甚至12海里。

两边各执一词,争论得脸红脖子粗。

就在这时,毛主席突然发问:“我们的海岸炮打多远?

这个问题乍一听有些离题,但实际上却直指核心。3海里的标准本就是根据海岸炮的射程定的,而如今我们的大炮射程早已超过了3海里,完全可以覆盖12海里范围。

毛主席这一问,不仅提醒了大家领海标准的历史渊源,也让人意识到中国有能力保护更广阔的海域。

随后,毛主席进一步分析了问题。

他指出,领海不仅仅是一个军事问题,还涉及主权、安全和经济利益。

渤海湾的最窄处不到24海里,如果我们划定12海里的领海宽度,就可以从两侧封锁渤海海峡,让整个渤海成为我们的内海。

这对国家安全意义重大。

如果我们只划3海里,那就等于把自己的大门敞开,任由别人进出。

然而,也有人担心,12海里的标准会引发国际纠纷,甚至可能导致军事冲突。

对此,毛主席显得很有信心。

他说:“海牙协议不是圣旨,我们为什么不能违背?就算他们想打,我们也不怕。

朝鲜战争已经证明了,中国不是好欺负的。”

毛主席的态度坚定而务实。

他深知,领海的主张不是靠说出来的,而是靠实力守护的。

于是,他当场拍板:新中国的领海宽度定为12海里。

这一决定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支持,周恩来也表示,这样的范围不仅合法合理,还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海洋权益。

1958年9月4日,中国正式对外宣布领海宽度为12海里。

声明中明确要求,所有外国军用船舶和飞机未经许可不得进入中国领海,否则将被视为入侵。

这个声明一出,英美等国立刻跳出来表示反对,尤其是美国,直接宣称只承认3海里的国际惯例,并继续在台湾海峡进行军事活动。

面对这些反对声,中国用行动做出了回应。

就在同一年爆发的金门炮战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用炮火划出了12海里的边界。

当时,美国军舰护送蒋介石的运输船进入中国领海,解放军果断开火,虽然严格执行“只打蒋舰,不打美舰”的命令,却也让美军吓得掉头就跑。

这一战,不仅打疼了蒋介石,也让美国明白,中国不是说着玩的。

此后几年,尽管美国始终不愿承认中国的领海声明,但再也不敢轻易进入中国的领海范围。

到了1982年,联合国通过了《海洋法公约》,明确各国可以划定不超过12海里的领海范围。

这标志着中国的主张最终得到了国际认可。

有人说,1958年的12海里,不仅是中国领海的起点,也是中国自信的起点。

从那一刻起,我们不再被动挨打,而是用自己的规则与世界对话。

来源:历史那些事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