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女皇的重甲武士“挑战者”2主战坦克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3 01:29 3

摘要:英国陆军装备“挑战者”主战坦克(CHALLENGER)并未彻底解决该坦克在战斗和技术性能方面与现代要求不完全匹配的问题。间接证明这一问题的是其在与“艾布拉姆斯”(ABRAMS)和“豹2”(LEOPARD 2)坦克的联合测试中(即北约国家每年举行的“加拿大陆军杯

讲完了“挑战者”1,今天咱们聊聊“挑战者”1的后继型号“挑战者”2主战坦克。

英国陆军装备“挑战者”主战坦克(CHALLENGER)并未彻底解决该坦克在战斗和技术性能方面与现代要求不完全匹配的问题。间接证明这一问题的是其在与“艾布拉姆斯”(ABRAMS)和“豹2”(LEOPARD 2)坦克的联合测试中(即北约国家每年举行的“加拿大陆军杯”竞赛),英国坦克总是位列末位。

由于维克斯防务系统公司(VICKERS DEFENCE SYSTEMS,现为BAE SYSTEMS LAND & ARMAMENTS)在英国是唯一的主战坦克研发与制造商,政府和国防部甚至曾考虑采购外国型号。然而,该公司最终成功推动了一项“国产”主战坦克的升级计划,即后来被命名为“挑战者2”(FV4034)的项目。

1989年,9辆原型车开始进行测试,该测试一直持续到1991年,随后该型坦克被正式列装英国陆军。

挑战者2主战坦克的原型车

第一批量产车辆于1994年夏季在利兹市(LEEDS)的工厂下线。尽管该坦克保留了前代车型的基本布局结构,但主要升级集中在火力、防护能力以及指挥控制能力方面的提升。

其主武器为一门120毫米线膛炮 L30A1,具有更高的内弹道性能和射击精度。炮管配备了新型排烟器和隔热套,炮膛为镀铬处理。标准弹药基数为50发分装式弹药,弹药种类与原“挑战者”相同。

1999年,弹药中加入了带尾翼稳定的脱壳穿甲弹(APFSDS-T)L27A1(CHARM 3),其特征是采用贫铀合金制造的加长穿甲芯和高能推进药包。该弹初速为1650米/秒,标称穿甲能力为2000米距离下以60度角穿透350毫米装甲,可与M829A2和DM53等型号相媲美。火炮还配备了一套光电系统,用于监控炮管的热弯效应。

2000年代,英国还开发了几种采用钨合金穿甲芯的120毫米穿甲弹(L28A1 和 L28A2)。开发这类弹药主要是因为其成本更低、对环境更安全(战斗力略有下降),同时也适应出口需求,面向使用“挑战者”系列坦克的外国客户。目前尚无关于这些弹药是否被英军正式列装的消息。

辅助武器包括一挺与主炮同轴的7.62×51毫米 L94A1 CHAIN GUN机枪。同样口径的L37A2高射机枪安装在装填手舱口上,由人工操控瞄准。两挺机枪的总弹药量为4000发。

说明图: 主炮右侧的火炮防盾内设有同轴机枪射孔。旁边的矩形孔为TOGS 2系统的输入窗口,该系统负责监控炮管的热弯效应。

炮手主瞄准具 SAVAN-10 是英国 BARR & STROUD 公司与法国 THALES OPTRONICS 联合研发的产品。该瞄准具为潜望式设计,具备在两个平面上独立稳定视线方向的能力,并集成激光测距仪。测距范围为 200 至 10000 米,测距误差为 ±10 米。光学通道提供两种放大倍率:3 倍和 10 倍

该系统配备的是由美国通用动力公司(GENERAL DYNAMICS)加拿大分部生产的电子式弹道计算机,是 M1A1 “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所用计算机的改进版本,能接收多种传感器输入数据。此外,炮手还配备一具辅助望远式瞄准具 NANOQUEST L30

坦克指挥员配备了 SAGEM VS-580-10 全景式稳定瞄准具,同样带有激光测距仪和具备 3.2 倍与 10.5 倍 两种倍率的光学通道。该瞄准具可提供 360 度环视能力,指挥塔周围还安装有 八个广角潜望式观察镜。夜间或恶劣气象条件下射击时,则使用 TOGS 2 热成像模块,这同样是 THALES 公司参与开发的产品(可见法国产零部件不仅用于俄罗斯坦克的瞄准系统,也用于英国坦克)。

热像仪图像可传送至炮手瞄准具和指挥员显示器。然而一个不太明确的问题在于:夜间使用时瞄准具视野稳定性如何维持?因为热成像模块是刚性安装在炮管上方的,这意味着每次开火后,炮管必须回到装弹角,而炮手与指挥员在此过程中会失去搜索与锁定目标的能力

火控系统使用 两轴全电动稳定器,垂直射界为 -10° 到 +20°,炮塔旋转速度可达 每秒 40 度

坦克的火控系统主要组件及部分子系统通过 MIL-STD-1553B 标准的数字总线连接,从而可将坦克集成至分队级的战斗管理信息系统(PBISA)。该系统还可与惯性导航系统、GPS 接收器以及数字通信系统 BOWMAN 协同工作。

炮塔特写说明:炮管上方为 TOGS 2 热成像系统模块;炮盾左侧为炮手 辅助望远瞄准具的射孔(盖子半开);再往左为炮手主瞄准具的 入光窗口;最上方则是坦克指挥官的 全景瞄准具头部

炮手操作席位。

指挥员操作席位。

从左至右依次为:全景瞄准具的目镜,热像仪的双目观察器,PBISA系统的多功能显示器,控制面板。

实弹操作演练中装填120毫米穿甲弹 L29A1。

该车的焊接装甲车体在结构上与基础型号“挑战者”类似。

车头部分采用了多层复合装甲屏障,俗称第二代“乔巴姆”装甲。车体两侧安装了由四块构成的反破甲板进行加固。

炮塔为全新设计, 外形更加简化,同时防护能力得到增强。关于其防护水平,网络上曾流传各种不同的评估结果,其中不少专家曾一度认为“挑战者2”是北约防护能力最强的主战坦克之一。然而,后来曝光的一些数据则显示其正面装甲抗力并未达到预期——这也不令人意外,因为坦克的战斗全重几乎没有变化。

目前评估数据显示:

车体与炮塔正面抗动能弹药的等效防护力为 500~550毫米均质钢;抗单体破甲弹(HEAT)的等效防护力为 900毫米

从这些数据来看,其实防护力相当中规中矩。此外,“挑战者2”也完整继承了基础型号在正面投影中存在的多个面积较大的“薄弱区”,包括:

仅65毫米厚、倾斜角30度的下前装甲板(NLD),上前装甲板(VLD)上的驾驶员舱口开孔,炮塔与车体结合部的结构缝隙。

坦克装备有快速响应的自动灭火系统, 配备了集体防护系统以防化学、生物与核武器(NBC)攻击,同时还采取了若干措施以降低车辆的红外与雷达特征信号。

炮塔前脸左右两侧分别安装了五联装L8型烟雾弹发射器,可发射烟雾、气溶胶或照明弹。此外,车辆还可使用热烟幕设备布设烟障。

动力系统方面基本未发生变化,仍采用由英国帕金斯公司(PERKINS)研制的 CV12 CONDOR 1200马力多燃料柴油发动机。不过,它现在与一款新型的 DAVID BROWN TN54液力机械式变速箱 相匹配,该变速箱提供 六个前进档与两个倒档。同时,冷却系统、空气净化系统、润滑系统及电气系统也进行了升级改进。

TN54液力机械式变速箱

驾驶舱区域。

“挑战者2”主战坦克总共生产了386辆, 分别在利兹(LEEDS)和纽卡斯尔(NEWCASTLE)两座城市的坦克工厂制造。最后一批量产车辆于2002年2月交付使用。

阿曼是唯一一个采购该型英国坦克的外国用户,1993年至1997年间分两批次订购了共38辆“挑战者2”。这些车辆针对沙漠环境进行了特殊改进,主要包括:

安装了乘员舱空调系统发动机的空气过滤与冷却系统得到了加强。

有趣的是,这些坦克上装备了早期型号的履带,即采用顺序式橡胶衬垫(ОМШ)的类型,同时还加装了美制12.7×99毫米(.50口径)M2HB高射机枪作为防空武器。

图中展示了阿曼皇家军队的“挑战者2”, 炮塔顶部可见12.7毫米高射机枪,同时也能清晰看到使用顺序式橡胶衬垫履带的配置。

此外,还能明显看出用于发动机冷却系统的附加散热器。

总结来说,“挑战者2”相较于其他北约国家的主战坦克,始终受到颇具争议的评价

在历次现代化升级中,并未能显著改善其防护性、生存性和机动性

由于预算限制,原计划中的诸多升级项目并未实现(例如,英国方面曾计划为该坦克换装1500马力柴油发动机,但最终放弃了该方案)。

本文不讨论其在2003年波斯湾战争及科索沃的战斗表现,而是直接转向近期前线服役情况

乌军总共接收了14辆“挑战者2”坦克,分配给了第82独立空降突击旅

这些坦克于2023年夏季参加了扎波罗热方向的反攻作战

2023年9月初,在拉博季诺(Работино)地区拍摄的视频中首次确认有一辆“挑战者2”被完全摧毁:坦克彻底烧毁、炮塔被炸飞脱离炮塔环,属于完全损毁、无法修复的情况。数日后,俄方称又击毁了一辆同型号坦克。2024年,在库尔斯克州再次出现两辆“挑战者2”被摧毁的情况,两辆坦克同样完全被炸毁,其中一辆的炮塔甚至被炸成碎片

令人惊讶的是,英国所提供的“挑战者2”坦克却是准备程度最低的型号,并未针对大规模高烈度作战进行充分改装

相比之下:

在伊拉克,英军在面对敌方装备明显更弱的情况下,所有参战坦克都经过了全面强化升级,包括增设附加防护系统。而在乌克兰,坦克上的附加反累积格栅是由乘员自行加装的,随意性极大,几乎看不到统一标准未见配备爆炸反应装甲(ERA)或“反无人机遮阳棚”(俗称“烤肉架”)的实例。(而德国的LEOPARD和美制ABRAMS在乌克兰前线广泛配备了ERA,而且某些型号的装甲覆盖效果相当不错。)

此外,还存在以下问题:

“挑战者2”在乌克兰黑土地上的机动性表现不佳后勤补给困难——其使用的120毫米线膛炮所需弹药与乌军现役其他坦克型号并不通用虽然该炮火力强劲,命中精度高,对俄军主力坦克构成严重威胁,但另一方面,其弹药配置以反坦克为主,缺乏对广谱目标打击能力,难以适应当前冲突的多样性需求。

来源:胡侃杂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