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年的4月22日是个特别日子,人类命名为“世界地球日”。每到这一天,人类都会停下脚步,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命题。追溯往昔,人类文明的发展与延续离不开地球的方方面面,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人们就尝试碾碎矿物作画,勾勒人与自然交融的图景。
我叫地球,已经诞生46亿年。
我和我的人类搭子,一起走过了250万年。见证几千年前,人类文明诞生。见证几百年间,现代社会飞速发展。
每年的4月22日是个特别日子,人类命名为“世界地球日”。每到这一天,人类都会停下脚步,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命题。追溯往昔,人类文明的发展与延续离不开地球的方方面面,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人们就尝试碾碎矿物作画,勾勒人与自然交融的图景。
这些“地球颜色”从何而来?这个地球日,给你点“岩”色瞧瞧。
白色:
白色是容易在自然界中采集到的颜色,有很多岩石磨成粉末后都呈白色。敦煌莫高窟使用的颜料种类十分丰富,白色颜料多达近二十种。
白色通常来源于石膏、方解石、石英、高岭土。方解石常见于沉积岩和变质岩,石英则广泛分布于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中。前段时间,一些市民热衷在野外挖“水晶”,所挖的实际上多为方解石或石英石。
细看一些壁画,还有闪光效果,那多半是用了白云母。这种矿物磨成细粉后会有珍珠般的光泽,在深邃的洞窟中,点点亮光都能让壁画中的色彩像星空般闪烁。
黑色:
黑色矿物有磁铁矿,在三大岩类中均常见。
磁铁矿。图片来自湖南省地质博物馆
不过壁画常见的黑色是炭黑,是竹木等含碳材料在氧气不足的条件下,经过不完全燃烧或受热分解后形成的黑色粉末。
红色:
朱砂在中国使用是很广泛的,朱门、朱墙、朱笔、近朱者赤,都是这种颜色。朱砂主要产于中国西南地区,常与辉锑矿、辰砂等矿物共生。在自然界中多以晶体形式存在,天然朱砂呈鲜红色。
朱砂(辰砂),过去以产在辰州(今湖南沅陵等地)的品质最佳而得名。图片来自中国地质博物馆
早在新石器时代的大地湾遗址(距今7800年—4800年)便已使用朱砂,商朝时期其应用更加成熟。研究人员对秦兵马俑颜料种类分析中,也发现了朱砂。在公元后,传入中国境内的佛教壁画也发现了朱砂的使用,但大部分时候红色色彩还是以赤铁矿为主。这是因为朱砂作为汞矿石开采成本高且资源稀缺,因此人们常用赤铁矿替代。
赤铁矿是一种广泛分布的矿物,产于不同成因类型的矿床和岩石中。换句话说,它们不仅很便宜,还容易找到。赤铁矿的使用十分普遍,与含铁矿物的富集存在一定的关联,所有的石窟壁画中都使用了赤铁矿。当大家有机会去一睹壁画风采时,看到偏暗的红色时,便可大胆猜测它们可能是用赤铁矿画的红色哦。
赤铁矿是自然界分布极广的铁矿物,是重要的炼铁原料,也可用作红色颜料。图片来自中国地质博物馆
绿色:
约公元前3000年的古埃及,人们就开始开采孔雀石,用于创作壁画,或者化眼妆,孔雀石做成的深绿色眼影在当时很流行。我国古代最常用的绿色矿物颜料有氯铜矿和孔雀石,石绿一般是指以孔雀石为主要矿物的绿色颜料。
孔雀石(石绿)产于铜矿的地表和近地表氧化带,与赤铜矿、蓝铜矿、铜蓝以及硅孔雀石等共生。氯铜矿是部分石窟壁画中使用的绿色颜料之一,该矿多形成于干旱地区铜矿床氧化带,常与孔雀石、蓝铜矿共生。
硅孔雀石为一种次生的含铜矿物,主要产在含铜矿床的氧化带中。图片来自中国地质博物馆
蓝色:
蓝色的矿物用作颜料的有青金石和蓝铜矿,蓝铜矿又称为石青,在我国的使用远早于壁画传播进入中国的时间,在秦始皇兵马俑中也存在石青的使用。
青金石是在阿富汗巴达赫尚州开采出的天然蓝色矿物,通过贸易运输到了欧亚大陆各地。我国从汉代至隋朝以前的蓝色颜料多来自青金石,其中两晋时期尤为盛行。青金石需从阿富汗经丝绸之路输入中原,长途运输加剧了其稀缺性和昂贵性。
作为价格高昂青金石的“平替”,蓝铜矿在唐代开始大量使用,有研究者认为蓝铜矿的使用,与甘肃祁连山发现了蓝铜矿有一定的关联性。蓝铜矿是含铜硫化物氧化后的次生矿物,常与孔雀石共同出现在铜矿床氧化带中,颜色常呈现深蓝色至浅蓝色。
蓝铜矿与孔雀石共生。 图片来自湖南省地质博物馆
黄色:
雌黄是一种含砷硫化物矿物,自然界中常与雄黄共生,多存在于火山喷气孔、低温热液脉和温泉中。雌黄常用于涂改黄纸上的文字(古代纸张多染为防蛀黄色),故有“信口雌黄”之喻。
但雌黄作为矿物颜料使用在壁画中很少见,这与含硫矿物的不稳定性有关。而目前我们在壁画或绘画中见到的黄色多为含铅的氧化物,颜色接近橙色的为铅丹,颜色接近浅黄的是密陀僧,它们都是在含铅矿物富集的地区通过人工加工的方式合成的铅的氧化物,除此之外,在这条“铅”的生产线上还能制作出铅白。
雌黄颜色呈柠檬黄色,雄黄常呈橘红色。雌黄是雄黄的共生矿物,有“矿物鸳鸯”的说法。 图片来自湖南省地质博物馆
氧化后的含铅矿物也不稳定,它们在一些条件下会与空气中的水分子和氧气反应后形成四氧化三铅,也是在我们今天看到的壁画中见到人物面部或背景变黑的主要“元凶”。
除此之外,壁画中还有许多黄色是针铁矿,在颜料中又被称作:铁黄、黄赭石、“黄铁矿”等。当然,黄铁矿在自然界中实际上另有其主,它们应该是另一种硫化铁矿物。
这些来自大地的“岩”色,是地球馈赠给人类的瑰宝,每一抹颜料都凝结着亿万年地质变迁的密码。从敦煌精湛的壁画到秦俑绚丽的色彩,矿物颜料不仅勾勒出文明的轮廓,更诉说着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故事。
世界地球日,不仅是对这些珍贵自然宝藏的致敬,更是一次郑重的提醒:当我们欣赏地球赋予的斑斓色彩时,也应守护好孕育这些色彩的山川大地。唯有以敬畏之心对待自然,才能让这些跨越时空的“岩” 色,继续在人类文明的画卷上闪耀。
川观新闻记者 王若晔 整理
科学支持单位:
中国地质调查局军民融合地质调查中心
四川省诗书画院
四川省第三地质大队
来源:孜然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