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环抱的“轴承之乡”,如何成为机器人“摇篮”?

摘要:这是浙江灵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灵巧手,近日亮相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工业级五指灵巧手已实现批量化生产,既能使用在人形机器人上,也可应用于医护辅助、工业自动化等场景,相关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OK”,“点赞”,转动“手指”,“关节”弯曲……机械手灵活地比划出各种手势,引起不少观众的注意。

这是浙江灵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灵巧手,近日亮相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工业级五指灵巧手已实现批量化生产,既能使用在人形机器人上,也可应用于医护辅助、工业自动化等场景,相关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包含灵巧智能科技在内,目前,浙江绍兴新昌县有智能机器人零部件、组部件企业20多家,初步形成通用智能机器人组部件产业链,到2025年整体规模预计突破50亿元。

地处山区,新昌的区位优势并不明显,为何智能机器人产业能在此开花结果?人民日报记者前往当地一探究竟。

新兴产业“生根发芽”

“人手有21个自由度,灵巧手已实现18个,可完成一些复杂动作。”灵巧智能科技总经理周晨说,灵巧手将驱动、运动、感知、控制集中在一掌之内,提升了人形机器人的操作能力,拓展了应用范围。

“之所以落户新昌,是看中了当地较为完善的供应链。”周晨表示,制造机器人需要数百个零部件,配套非常重要,而作为“轴承之乡”,新昌有600余家轴承企业,从业人员超3万人,轴承年销售额超100亿元,发展机器人产业基础良好。

“轴承之乡”如何成为孕育机器人产业的“摇篮”?

谐波减速器,好比机器人的“关节”,是关键零部件之一。地处新昌的浙江五洲新春集团有限公司成功研发出谐波减速器柔性轴承并实现量产。之后,该公司又突破同样用于机器人的RV减速器关键零部件的瓶颈工序,实现圆锥滚子轴承量产。研发部门相关负责人周亦龙介绍,面向人形机器人,企业研发了5大类共计10余种关键零部件产品。

从工业机器人零部件国产化替代,到人形机器人零部件研发下线,新昌县海纳人和轴承有限公司用了十几年。“我们破解材料、工艺等方面难题,将轴承、针梢、传动轴组成的机器人关键传动模组实现国产化。”海纳人和总经理任荣富说。

新昌县副县长王丽英介绍,当地引导本地企业进入机器人产业蓝海,同时招引一批优质机器人企业落地发展,抢先发力机器人产业链,新兴产业“生根发芽”,近两年研发费用达12亿元。

传统产业加装“新引擎”

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为新昌的轴承、纺织、汽车零部件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装了“新引擎”。

作为全国重要的纺机生产基地,新昌纺织机械工业起步早,产业体系完备,拥有纺机企业100多家。

编好程序,自动焊接机器人就会很“能干”。远信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化智能钣金工厂,焊接机器人“手下”迸射出耀眼焊花,不到两分钟就完成焊接,不仅精确到0.1毫米,焊缝还非常均匀,产品成型稳定美观。

作为高端染整技术装备供应商,远信工业主要生产纺织机械、印染机械和机械配件。“我们引入机器人升级改造生产线,不断提升自动化水平。”远信工业董事长陈少军介绍,3米长的轨道,机器人一天可以焊60至70条,生产效率提升,企业利润有望大幅增长。

“作为通用机器人产业的集聚地,我们围绕产业生态建设、创新驱动、场景带动等方面,制定了专项产业发展方案,强化拓展机器人在各行业领域的应用。”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丁爱锋说。

良好生态结出“创新之果”

“新昌通用智能机器人产业园很快就能完成建设,接收企业入驻。”新昌县高创控股集团项目负责人俞翔表示,产业园将和浙江杭州的科创飞地形成联动。

成立创新驱动领导小组,协调推进科技创新各项工作;奖励企业科技创新,每年安排4亿元用于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和战略性产业发展,全县研发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连续多年在4%以上……新昌不断优化创新生态,完善对企业的全生命周期创新服务。

今年,新昌发布通用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推出培育发展通用智能机器人产业若干政策,还将成立通用机器人产业配套基金,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

新昌县委书记黄旭荣表示,新昌将继续积极培育通用智能机器人等未来产业,努力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

子夜走笔

老产业新起来 新产业强起来

张安宇

浙江新昌,一个群山环抱之县,为何能聚起一条机器人产业链?

作为“轴承之乡”,传统技术优势和产业基础,是这里孕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当地企业不断创新突破,进一步推动技术跃升,实现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国产化。而机器人在纺织、汽车零部件等行业的应用,又形成了机器人有销路、产业升级有门路的良性循环,产业链得以搭牢。

机器人,这个人工智能技术与制造业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领域,已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

看技术,人工智能发展,为机器人的“学习”赋能;芯片技术突破,拓展机器人“思考”的能力与边界;轴承、传感器等硬件的精进,让机器人的“五感”更敏锐、动作更灵活。机器人的“技能点”更多,适应性更强。

看需求,冲压、焊接、涂装,新能源汽车智慧工厂内,工业机器人手臂伸缩旋转,焊接点位火花明亮;巡航、越障、清扫,扫地机器人进入千家万户,减轻家务负担。随着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进程持续推进,市场需求有望继续上升。

看政策,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推广应用智能制造设备,拓展了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场景;多地将消费级机器人纳入以旧换新补贴范围,家用机器人加速更新换代;发展规划及行业规范加速落地,发展路径更加明晰。

技术突破、需求攀升、政策支持,多重机遇交汇,为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注入源源动力。相信会有更多地区,立足特色产业,把握历史机遇,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报道来源:《人民日报》2024.12.6 第2版

人民日报记者 李中文、刘军国

版面责编:蒋雪婕、郭雪岩、张曾

本期责编:刘莉莉、罗彦、王钰涵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碰碰词儿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