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资市场:用量降了,消费涨了!背后藏着哪些新趋势?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3 08:50 2

摘要:2015年之后,甘肃农用化肥、农药施用量连续8年下降,2015年之后甘肃农用化肥施用量连续8年下降,2023年折纯量已降至76.61万吨;农药使用量也在同步下降,至2021年已经降至2.81万吨,比2015年减少了将近三分之二。

6月上旬,我们将在甘肃·武威举办以“掘金新菜‘蓝’”为主题的“2025西北(甘肃)盐碱地改良与冷凉蔬菜高产发展大会”。

农资与市场团队从3月底开始陆续走进甘肃市场一线调研,发现市场新趋势,挖掘市场增量机会!

2015年之后,甘肃农用化肥、农药施用量连续8年下降,2015年之后甘肃农用化肥施用量连续8年下降,2023年折纯量已降至76.61万吨;农药使用量也在同步下降,至2021年已经降至2.81万吨,比2015年减少了将近三分之二。

农用化肥使用折纯量、农药使用量(单位:万吨)

然而,与之形成反差的是,农业用肥料和农药消耗额度却是增长的。

《甘肃农村年鉴2024》数据显示,2023年农业用物质消耗总额703.33亿元,同比增长11.04%。其中肥料180.33亿元,同比增长8.78%;农药8.28亿元,同比增长9.37%。

2023年甘肃农业物质消耗量(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甘肃农村年鉴2024》)

一降一升背后,是甘肃农资市场的变迁。

目前,甘肃大多数种植户的农资使用习惯主要还是“大化肥+农药”,这一模式保障作物基本生长需求。

然而,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环保意识的提升,种植户对农资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化肥从二铵和尿素基础性肥料转向复合肥、功能性复合肥;

针对土传病害的产品,杀菌剂、植调剂市场快速发展,而且也更趋向专业解决方案;

水溶肥、土壤调理剂、微生物肥料、生物刺激素等特肥需求逐渐增长。

农用化肥施用量与肥料消耗额一降一升的背后,反映的是甘肃农业用肥习惯的重大转变——从传统的二铵和尿素等基础性肥料,逐渐向复合肥、功能性复合肥转移。

与2015年相比,氮肥、磷肥的占比在下降,复合肥占比逐渐上升。

2015年、2023年甘肃农用化肥各类产品折纯量占比

甘肃新农农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靖国表坦言,种植户使用在向复合肥转移,所有的复合肥企业也都涌入了甘肃市场,而且不少肥料企业在甘肃建厂。这就造成甘肃农资市场竞争激烈,复合肥厂林立,也成了一个“肥窝子”了。

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4月10日,甘肃肥料制造企业存续的有151家。新洋丰、心连心、施可丰、瓮福化工等在甘肃都有工厂。甘肃统计提要2024数据显示,2023年甘肃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折纯)产量21万吨,同比增长2.4%。

金昌市河西堡镇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就有多家化肥企业,我们在金昌一个小镇上的经销商门店看到了几乎笔者所知道的所有品牌,云天化、云图控股、心连心、新洋丰、鄂中、三宁、史丹利、磷化、宜化、天脊等等。甘肃新农农资肥料年销售8000吨左右,主要品牌包含磷化、云天化、天脊、宜化等等,销售范围涉及全省。

“一方面是竞争激烈,赊欠问题严重,经销商经营风险增大;另一方面肥料的滥用也造成土壤营养情况复杂等问题。”甘肃农垦亚盛农服公司总经理杨民结指出当下甘肃肥料经销商普遍面临的问题。

而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们开始一方面在产品上做文章,定制产品,向功能性复合肥以及特肥产品转移;另一方面在技术服务方面加强,同时也开始涉足新媒体,用短视频或直播的方式传播自己的产品优势,技术服务优势,百香果、新民农资、临洮红太阳农资等都在往这些方面努力。

农药领域,甘肃市场市场上的农药品牌众多,不同群体和作物对农药的选择存在较大差异。

瑞美福拥有较多进口产品资源,其客户群体对进口农药产品如拜耳、先正达、安道麦等外企的杀菌剂青睐有加,且忠诚度较高,不会轻易更换品牌,因为这些产品让他们用得放心。

当然,国产品牌在甘肃市场也有着不错的表现,诺普信、陕西农心、翰斯、福建凯立、好收成、滨农等品牌在市场上也占有一定份额,受到不少经销商的关注。

此外,不同作物的种植户在选择农药时也有不同的考量。

以洋葱为代表的高收益作物,用药水平较高,种植户更注重农药的效果;而粮食作物以及价格行情不好的收益较低的作物,种植户则对价格更为敏感。

甘肃也有一些非常突出的痛点问题,其中土传病害的加重尤为明显。

这一问题不仅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也为农药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土传病害防治需求的激增,促使杀菌剂、生根类以及具有改土功能性产品的市场不断扩大。杨民结直言,“土传病害防治是特别有机会的方向。”

“河西高价值作物,譬如洋葱、芹菜、乌拉菜、中药材等,主要的痛点就是土传的根部问题。”甘肃瑞美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姚海涛指出,以根腐病为例,致病原因很是复杂,可能是真菌、细菌、线虫等引起的,也有可能是虫害造成的。

一般防治起来,杀菌的、杀虫的,生物的、化学的都在用。而且土传病害防治用药剂量、种类、成本等差别非常大。

譬如亮盾在河南一亩地100毫升,在甘肃300的、500的都有用的。

另外,噻霉酮、可杀得3000系列等产品,以及很多促根类产品也在市场推广应用。

“土传病害的防治需要系统解决方案,甚至全生育期的解决方案。”姚海涛认为,最根本的还是要改善土壤环境。譬如腐植酸、氨基酸等特肥产品调酸降碱,改善土壤环境,微生物肥料改善土壤微生态,关键节点做好了,作物扎根了,土壤对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可能就会小一些。

另外,受气候影响,病虫害发生一些变化,譬如近两年河西生态在好转,每年雨水不断增加,导致2024年洋葱霜霉疫病发生严重,种植户防治困难。

因此,杀菌剂市场在甘肃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值得关注。

特肥方面,虽然目前甘肃种植户对其投入不大,且尚未形成领导品牌,但甘肃特肥市场呈现多元发展态势,种类丰富,包括叶面肥、水溶肥、冲施肥、菌肥、改土调土类产品等。

这些特肥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作物品质、增强作物抗逆性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因此逐渐受到种植户的关注和认可。

“甘肃市场新型肥料前景较好,这几年一直是增量的。”甘肃大行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永平表示。而且,随着滴灌、水肥一体化等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水溶肥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扩大。

因此,特肥也是经销商挖掘增量的主要方向。

以大化肥为主的新民农资也在做部分特肥,譬如南京旋凯;前几年亚盛农服开始坚定不移地转型新型肥料,目前主要和南京汉和、南京轩凯、天津坤禾、川金象等企业合作,还在金昌建设了有机肥厂(以淀粉渣、蘑菇渣为原料生产生物有机肥,还有水溶肥);甘肃瑞坤源以美国优马为主;百香果以启腾为主;瑞美福则有先正达、安道麦的氨基酸水溶肥……

但是,甘肃特肥市场是没有强品牌的,市场竞争也较为混乱。

张靖国表示,甘肃市场特肥产品也非常多。企业都在做特肥,造成特肥不特,不少特肥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目前甘肃市场,减肥增效方面较多,譬如添加聚谷氨酸、中微量元素的复合肥。

但是市场行情低迷的情况下,老百姓种田积极性不高,也会首先减少对特肥的投入,对特肥的推广影响比较大。譬如去年在瓜类价格不好时,种植户不愿意投入特肥,即便后期价格回升,也错过了最佳用肥时期。

不同群体对特肥的使用也存在差异。甘肃大行农业总经理孙永平举例说,租赁土地的用户使用生物有机肥等产品较少,更多选择滴灌水溶肥类产品;而种植经济价值较高作物的农户,如种植高原夏菜的农户,则更喜欢选择生物肥。

甘肃农资市场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在化肥、农药和特肥领域都面临着不同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市场对农资产品的需求将更加多元化和专业化。农资企业和经销商需要紧跟市场变化,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和经营策略,加强技术服务,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来源:农资与市场官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