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家在上海共话脑机接口,这一国际顶尖会议创办25年后首次落户亚洲

摘要:今天(12月6日),由天桥脑科学研究院与BCI协会联合主办,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特别支持的"BCI Society & Chen Institute Joint Meeting"在上海举办,标志着这一国际顶级学术会议在创办25年后首次落

今天(12月6日),由天桥脑科学研究院与BCI协会联合主办,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特别支持的"BCI Society & Chen Institute Joint Meeting"在上海举办,标志着这一国际顶级学术会议在创办25年后首次落户亚洲。

为期两天的会议吸引近400位来自全球的科学家、临床医生和产业界人士,共同探讨脑机接口技术的前沿突破与产业化前景。

这次大会不仅是展示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更是连接全球智慧、激发创新思维的难得契机。 天桥脑科学研究院创始人雒芊芊表示:"期待与BCI协会携手合作,共同推动全球脑机接口领域的交流。"

据雒芊芊介绍,天桥脑科学研究院积极支持中国脑机接口研究和产业,除了主办这次国际会议,近年来还举办了中外院士论坛脑机接口专场、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年会BCI+AI主题论坛,面向健康大众的脑机接口论坛、脑机接口与哲学研讨会、科幻小说与脑机接口科普讲座等活动,吸引线下参会者近2000人次,线上直播观众近300万人次。

此外,研究院还与华山医院合作建立应用神经技术前沿实验室,资助支持了脑机接口中文语言解码、运动解码、治疗渐冻症等多项研究和iBrain脑电联盟,不少项目已取得重要成果。盛大集团和研究院投资孵化了脑虎科技,研发的侵入式柔性脑机接口技术获得2021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最高奖项SAIL奖,已经成为中国侵入式BCI领域的领头企业。

BCI协会主席Mariska Vansteensel强调了此次会议的重要意义:"此前,全球脑机接口研究社区的互动交流相对有限。本次会议的举办,不仅为整个行业搭建了一个全方位的交流平台,更是践行了我们'促进全球脑机接口研究'使命的重要一步。"

本次大会议程设置全面而深入,涵盖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从技术开发到产业转化的完整创新链条。会议期间举办的十余场主题演讲,邀请到多位国际知名专家,就神经技术、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展开深入探讨。专家们重点分享了脑机接口在神经康复、临床医疗与人类能力增强等方面的创新应用与突破性进展。

会议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院长毛颖教授、瑞士洛桑大学医院的Jocelyne Bloch、Grégoire Courtine教授以及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洪波教授,分享了各自在应用BCI技术帮助运动障碍患者恢复运动与交流功能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

毛颖教授介绍了华山医院通过DBS用于帕金森病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运动障碍的治疗思路与实践,国内已有数百位患者从中获益。Jocelyne Bloch、Grégoire Courtine教授介绍了他们啮齿动物模型中发现脊髓硬膜外电刺激调节特定神经元群活动机制,并由此设计出一套可用于人类的治疗模式,以恢复脊髓损伤或帕金森病患者的行走和上肢功能。洪波教授则在此次BCI会议上着重介绍了其团队开发的微型硬膜外脑机接口植入物"NEO系统"进入人体临床研究阶段后的最新进展。

值得一提的是,大会特别设立了青年科学家论坛单元,为新生代研究者提供了展示创新思维、分享研究成果的专属平台,进一步激发了领域的创新活力。

在中科院微系统所副所长陶虎的主持下,来自复旦大学的宋恩名博士探讨了柔性、植入式电子系统在慢性神经接口中的应用,强调了硅基CMOS系统的高集成度和长期稳定性的重要性。天津大学的许敏鹏博士则介绍了无创脑机接口的发展与挑战,分析了当前技术的瓶颈和未来的研究方向。浙江大学的杨雨潇博士关注于治疗抑郁症的侵入式脑机接口,提出了通过神经调节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的新方法。最后,来自弗赖堡大学的Natalie Mrachacz-Kersting博士分享了为神经康复设计的脑机接口,展示了其在促进患者康复中的潜力。青年科学家们带来的报告,展现了BCI技术在不同应用领域的多样性和前景。

在为期两天的深度交流与思想碰撞中,与会专家们将展示脑机接口技术在医疗健康、人类能力提升等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为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描绘了令人期待的蓝图。这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不仅标志着全球脑机接口研究进入新阶段,也凸显了中国在该领域的影响力与发展潜力。正如中科院蒲慕明院士所言,"通过神经网络的重塑实现信息的高效传递,这不仅是揭示大脑功能的关键,也是开发新型治疗手段的重要途径。"

作者:张菲垭

文:张菲垭 图:受访方供图 编辑:张菲垭 责任编辑:樊丽萍 唐闻佳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来源:文汇APP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