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光掩膜(Photomask)又称光罩,是半导体制造过程中用于图案转移的关键工具,对于光刻工艺的重要性不弱于光刻机、光刻胶。掩膜版对下游行业生产线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利用掩膜版上已设计好的图案,通过透光与非透光的方式进行图像(电路图形)复制,将电路图案精确地转移到
光掩膜(Photomask)又称光罩,是半导体制造过程中用于图案转移的关键工具,对于光刻工艺的重要性不弱于光刻机、光刻胶。掩膜版对下游行业生产线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利用掩膜版上已设计好的图案,通过透光与非透光的方式进行图像(电路图形)复制,将电路图案精确地转移到硅片上的光刻胶层。随后,经过刻蚀、掺杂等步骤,在硅片上形成所需的电路结构,从而实现批量生产。作为光刻复制图形的基准和蓝本,掩膜版是连接工业设计和工艺制造的关键,掩膜版的精度和质量水平会直接影响最终下游制品的良率。
先来看一下掩膜版制造流程:
步骤1:用电子束(或激光)对光刻胶进行曝光。使用无掩模光刻机读取版图文件,对带胶的空白掩膜版进行非接触式曝光(曝光波长405nm),照射掩膜版上所需图形区域,使该区域的光刻胶(通常为正胶)发生光化学反应。
步骤2:光刻胶显影以形成图案。经过显影、定影后,曝光区域的光刻胶溶解脱落,暴露出下面的铬层。
步骤3:光刻胶起到遮蔽作用,通过刻蚀工艺将图案转移到镀铬层(Chrome)中。使用铬刻蚀液进行湿法刻蚀,将暴露出的铬层刻蚀掉形成透光区域,而受光刻胶保护的铬层不会被刻蚀,形成不透光区域。这样便在掩膜版上形成透光率不同的平面图形结构。
步骤4:移除光刻胶,在有必要的情况下,使用湿法或干法方式去除掩膜版上的光刻胶层,并对掩膜版进行清洗。
步骤5:在铝合金框架上蒙贴掩膜保护膜(Pellicle),以防止基板/铬污染。
玻璃镀铬掩膜(Chrome on glass mask,COG)是传统的掩膜版类型,COG 掩膜的核心问题是光在边缘的衍射。光线不仅会在垂直方向上产生影响,还会偏转到不能曝光的区域。
衰减相移掩膜(Attenuated Phase Shift Mask,AttPSM)使用硅化钼(MoSi)图案层来表示电路结构。硅化钼的厚度可使透射光发生180°的相位偏移。因此,相移光和透过玻璃的辐射只会产生破坏性干扰。此外,硅化钼的密度很高(6%或18%于193nm波长)。一方面,光线被衰减,另一方面,相位相反的光波几乎完全相互消除,从而产生更高的对比度。还可以在不使用曝光的区域添加铬层,以遮盖未使用的区域。
掩模版有几个比较重要面,分别是:基板(Substrate)正面与背面、图案(Pattern)表面与侧面、保护膜(Pellicle)内表面与外面、胶黏框架(Frame adhesive)内侧面与外面等。
在工艺流程中,使用光学显微镜及时发现并消除污染物非常关键。
凯视迈(KathMatic)是国产优质品牌,推出的KC系列多功能精密测量显微镜,可非接触、高精度地获取样品表面的微观形貌,生成基于高度的彩色三维点云,全程以数据图形化的方式进行显示、处理、测量、分析。
KC系列三合一精测显微镜现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新型材料研究、精密工程技术等基石研究领域。相比于同类产品,其主要特点在于:
1、更宽的成像范围:可测量的样品平面尺寸覆盖微米级~米级,无需为调整成像范围而频繁更换镜头倍率或采用图像拼接。
2、更快的测试速度:已从底层优化测试流程,新一代高效测试仅需两步⸺样品放置与视觉选区,KC自动完成后续测试。
3、更强大的分析功能:三维显示、数据优化、尺寸测量、统计分析、源数据导出微观形貌分析功能迎来大幅提升。
4、更稳定的测试表现:即便样品颜色、材质、反射率、表面斜率及环境温度存在明显差异,也可保证重复测试的稳定性。
来源:凯视迈精密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