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42年,著名戏剧家吴祖光用隽永深长的笔墨写下《风雪夜归人》,上世纪50年代,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将其搬上舞台。几十载岁月流转,经典的光芒永不磨灭,4月25日至5月11日,《风雪夜归人》将作为北京人艺“经典保留剧目恢复计划”的开篇之作、北京人艺今年第一部新排大戏
北京日报记者 高倩
1942年,著名戏剧家吴祖光用隽永深长的笔墨写下《风雪夜归人》,上世纪50年代,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将其搬上舞台。几十载岁月流转,经典的光芒永不磨灭,4月25日至5月11日,《风雪夜归人》将作为北京人艺“经典保留剧目恢复计划”的开篇之作、北京人艺今年第一部新排大戏,在首都剧场首演。眼下,剧组正在进行最后阶段的合成排练。
《风雪夜归人》合成排练现场。北京日报记者 方非摄
《风雪夜归人》中,出生梨园的魏莲生是联结众多角色的锚点,这让该剧的戏曲元素格外浓厚。北京人艺院长、《风雪夜归人》艺术指导冯远征曾透露,这部作品之所以多年未排,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演员中没有魏莲生的合适人选。这一次,饰演魏莲生的刘恒来自北方昆曲剧院,排练现场,虽然服装、化妆还没有完全到位,但从飘逸的长绸舞、雅致的举手投足中,已经可以感受到那份梨园气度。
“从开始排练到现在,刘恒一直很刻苦,现在他在台词等各方面的表现已经越来越接近一个话剧演员。”冯远征介绍,剧中刘恒和饰演女主角玉春的陆璐会有一段非常漂亮的舞蹈,“这段舞蹈必须要用旋子、筋斗等昆曲元素来表现,有一定难度。”为了演出戏曲韵味,剧组不少演员下足功夫:从前学舞蹈的陆璐一改跳舞时的尽兴肆意,从“放”到“收”的转变着实让她“难受”了一把;饰演过气名角李蓉生的梁国栋苦练板鼓,小小一面鼓皮要敲得不外行,他每天都在用功……
舞台呈现上,《风雪夜归人》也与戏曲蕴含的中国式审美一脉相通,斜倚的树枝、朦胧的纱帐、简洁的桌椅、矮矮的院墙,勾勒出精简诗意的空间。冯远征说,他曾半开玩笑地对负责舞美设计的常疆说,要“少花钱,多办事”。北京人艺的舞台常给人以厚重之感,“我们想突破这种印象,让舞美轻盈起来。”冯远征透露,《风雪夜归人》效仿戏曲的“守旧”(即底幕、堂幕等舞台装置),布设了六七层幕布,再加上光影的点缀雕琢,“软景”的大量运用成为这个版本的一大亮点。
让一部问世于数十年前的作品面对今天的观众,“我们想尽量用现代的方式来解读。”冯远征说,在北京人艺“经典保留剧目恢复计划”中,新释与复原并存,不同于《风雪夜归人》,“计划”的第二部作品《骆驼祥子》将完全遵照梅阡导演在1957年呈现的版本,“无论是布景服装,还是光效音响,都会原汁原味地搬上舞台,没有那么强的形式感。年轻演员将通过这次演出,了解前辈们如何演绎一部作品,扎扎实实地把塑造人物的传统放在自己身上。”
来源:宅了一只肥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