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气象部门预测,到5月中旬,我市各地降水量为80~120毫米,平均气温23~26℃,与常年同期相比,降雨量大部偏少3~5成,气温偏高0.5~1.0℃,气象干旱维持,将对早稻插秧及田间管理带来不利影响。为做好当前早稻抗旱减灾工作,确保今年早稻稳产增收,制定如下技
据气象部门预测,到5月中旬,我市各地降水量为80~120毫米,平均气温23~26℃,与常年同期相比,降雨量大部偏少3~5成,气温偏高0.5~1.0℃,气象干旱维持,将对早稻插秧及田间管理带来不利影响。为做好当前早稻抗旱减灾工作,确保今年早稻稳产增收,制定如下技术指导意见。
一、积极寻找水源
密切关注4月24—25日、28—30日以及5月5—7日、13—15日出现的降雨过程,抓住雨后2—3天窗口期抢管抢插抢种。积极与应急、气象、水利等部门沟通形成合力,气象条件适宜时争取人工增雨,并利用山塘、水库做好蓄水工作。有条件的地区,要通过江河湖沟山塘水库等水源放水、抽水以及打水井抽水、铺设管道引水等方式,确保早稻每个生长周期灌溉用水。
二、秧苗期管理
对于仍未达到移栽叶龄的秧苗,如半水育秧,可根据秧苗叶龄调整水分管理。2叶期前保持厢面湿润,在2叶1心期亩施尿素3—5公斤+氯化钾2公斤,促进分蘖,若秧苗发黄,叶面喷施0.5%尿素+0.3%磷酸二氢钾溶液。有条件的地方,3叶期后每隔3天左右保持苗床湿润一次。若持续干旱,可采用喷灌或滴灌,每次补水至土壤含水量达70%。并喷施腐殖酸类叶面肥(如黄腐酸),增强根系活力,提升吸水能力。
对于秧龄足够但大田缺水暂时无法移栽的秧苗,可喷施15%多效唑300倍液(每平方米秧盘用0.2—0.3克),延缓生长,延长秧龄弹性至40天。若秧龄需延长至35天以上,应提前将秧苗移栽至备用秧田,按1:3比例寄栽,避免拥挤徒长。
对于播种后遇干旱的地区,整个育秧期坚持旱育旱管,增强秧苗耐旱性。秧苗期喷施烯效唑、多效唑等,控旺培育矮壮秧苗,延长秧龄弹性,使秧苗保持在营养生长状态,提高抗旱移栽后的成活率。
抓好病虫害防控,移栽前3—5天喷好“送嫁药”“送嫁肥”。针对稻瘟病、立枯病、稻飞虱和水稻螟虫等,移栽前3天喷施“送嫁药”(如戊唑醇+噻虫嗪+虫螨腈),带药下田。对苗期的恶苗病,可使用三环唑(浓度75%以上的可湿性粉剂)、稻瘟灵(40%以上)、嘧菌酯(25%以上)或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进行防治,对立枯病、绵腐病,选用25%咪鲜胺等药剂进行喷雾处理。
三、提前整田抢插
提前围拦排水沟,蓄积降水,利用现有水源进行“干耕湿整”,先机械翻耕,待降雨后及时灌水耙平,减少水分蒸发。若土壤板结,可喷施土壤调理剂(如聚丙烯酸钾)改善结构。但土壤含水量<60%,且10天内无降雨预报,暂缓干犁干耙,避免土壤板结。可喷施除草剂(如丁草胺)封闭杂草,待雨后再整地。如需提前整地,采用浅耕(深度≤15厘米)+镇压,减少水分蒸发。抢抓时机犁耙整田并抓住雨后2—3天窗口期及时移栽秧苗,抢管抢插抢种。
四、已移栽秧苗管理
返青期保持2—3厘米水层,分蘖期“湿润灌溉”,即沟中有水、厢面湿润。若遇高温(≥35℃),田间灌水(2—3厘米)降温。移栽后5—7天亩施尿素10公斤+氯化钾5公斤,若干旱持续,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0.1%硼砂溶液,增强抗逆性。对受旱秧苗,灌水后亩施腐殖酸有机肥200公斤,促进根系恢复。并做好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及稻瘟病防控,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吡蚜酮、戊唑醇等药剂,结合叶面肥混合喷施。
五、早稻大田期综合抗旱管理
(一)前期抗旱管理。一是喷施抗旱保水剂。对插植后遇到干旱,预计短期内无雨且无法抽水的情况,要趁着大田仍处于薄水或湿润的状态,全田撒施抗旱保水剂等药剂,封闭大田保水保湿,提升土壤的保水能力。二是做好降雨保水“节流”。及时关注天气预报,研判降雨的可能性,提前将大田四周排水沟密封,确保降雨后雨水蓄积在大田中。
(二)节水抗旱管理。以水气平衡栽培,湿润灌溉为主。插秧后至成熟期,坚持采用水气平衡栽培技术,总的原则为早稻移栽后,全生育期田面不留水层。
分蘖期:抛秧后至够苗前保持田间湿润,即保持沟中有水,水不上面,厢面湿润,够苗晒田时,排干全部沟中水,晒至田面露白根。
幼穗分化期:利用自然降水或人工沟灌补水保持厢面湿润即可,人工沟灌补水后让水在沟中自然落干。
抽穗灌浆期:保持沟中有水,水不上面,厢面湿润。
黄熟期:自然落干沟中水,但要避免田面过早干裂。
(三)施足施好有机肥、叶面肥。插秧前大量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增强土壤的蓄水保水能力。按照水稻需肥规律和特点,坚持平衡施肥、平稳促进、全面深施与灵活调节的原则。推行基肥全层施肥技术,追肥采用“以水带肥”方法,施肥与灌水相结合,应用长效化肥,缺硅土壤增施含硅复合肥。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以增强植株抗逆能力,促进籽粒灌浆,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四)施用抗旱剂。在旱情开始前,喷施0.2%—0.5%的磷酸二氢钾液,提升植株持水能力。当土壤中有效水含量减少,植株开始出现暂时卷叶时,喷施减蒸腾剂(如以黄腐酸为主要成分的旱地龙、芸苔素内酯),减轻水分丧失,提升耐旱能力。当久旱使上部叶片枯死时,割去叶片并覆盖稻茎。旱情解除后,稻茎茎秆如果仍为绿色,则增加一次追肥,促进腋芽生长。对受灾较为严重的田块,可施用抗旱剂,减少植株蒸腾耗水。
(五)加强病虫害防控。重点抓好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防治。注意在高温条件下,特别是35℃以上的高温天气下喷施化学农药,药液易挥发,药效会明显下降,产生药害风险增大。高温干旱天气条件下施药,要避开高温时段,在清晨和傍晚低温时段作业。
来源:星哥谈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