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在信息海洋中,捧住一本书的分量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3 12:27 2

摘要:在第30个“4.23”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让我们再次思考阅读的意义。屏幕流转、指尖滑动,在快节奏的信息时代,“阅读”似乎从书页之间悄然转向了掌中屏幕。短视频平台的“听书”“讲书”内容播放量大幅上扬,“十分钟看完一本书”成为不少人的新选择。AI时代到来,保持阅读

在第30个“4.23”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让我们再次思考阅读的意义。屏幕流转、指尖滑动,在快节奏的信息时代,“阅读”似乎从书页之间悄然转向了掌中屏幕。短视频平台的“听书”“讲书”内容播放量大幅上扬,“十分钟看完一本书”成为不少人的新选择。AI时代到来,保持阅读还重要吗?有媒体发布《2025中国青少年阅读报告》,89.9%的受访青少年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互动式AI阅读方式近年来逐渐兴起,AI工具成为很多人的阅读助手,帮助提供个性化书目推荐,对书中的内容进行总结和摘要,通过互动问答启发自身思考。面对AI驱动下的数字浪潮,我们不得不追问:当阅读变得越发便捷、速成与碎片成为主流,我们是否还记得,捧起一本书、沉下心来阅读的分量?在信息的海洋中,阅读不能只是一种滑动式消费,而应是一场深层次的精神对话。

书籍的分量,在于它提供的是思维的深度,而非信息的密度。当“知识速递”成为一种流行模式,许多读者习惯于用三分钟“刷完”一本书的精华。然而,真正的阅读从来不是对信息的吞咽,而是对思想的咀嚼。书籍完整的结构与逻辑,作者精心布局的章节与铺垫,无法被简单地压缩成几句“金句”替代。AI固然可以加快阅读速度,但我们也应该学会读得更深刻、读得更透彻。在数字时代更要重拾整本书阅读的耐心和沉静,只有当我们沉入文字的肌理,才能真正理解作者的思想脉络,从而获得知识之上的思维启发。

书籍的分量,在于它安顿个体的精神,涵养社会的文化。在纷繁喧嚣的信息洪流中,阅读是一种安顿心灵的方式。它不是短暂的逃离,而是对内在秩序的重建。一代人阅读的方式,往往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精神气质。浅阅读、快阅读,或许能满足片刻的知识焦虑,却难以支撑起一个社会的文化高度。真正的阅读,是跨越时间、空间、文明的心灵对话。书籍的价值在于它超越功利计算,给人带来审美、思想与情感的浸润。当我们越来越多地依赖“短内容”获取世界图景,也就越来越需要“长阅读”来重建深层理解,去抵达内心的宁静与丰盈。

书籍的分量,在于它传承人类的智慧,延续文化的脉络。书籍不仅仅是纸墨的载体,更是文明的记忆与思想的桥梁。从甲骨契刻到活字印刷,从典籍传抄到现代出版,书籍见证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对世界的探索与理解。在数字时代,尽管信息的传播变得前所未有地迅速,但真正具有厚度与温度的知识积累,依然需要通过书籍来完成。每一次深读,不仅是个人心智的修炼,更是与人类文明的一次握手。唯有以阅读为桥梁,连接历史与当下,沟通思想与情感,我们方能在技术狂奔的时代,守住文化之根,延续文明之光。

AI时代,坚持阅读仍有意义。一本书的分量,也许不在手中,而在心里。它让我们在信息浪潮中不迷失方向,在喧嚣环境中守住清明,在浮躁社会中养成沉静。捧书而读,不是时代的退潮,而是文明的回音。在AI时代,我们更应留出一些时光,认真读完一本书,把它读进生活,读进生命里。

作者:周梦涵(两江新区)

编辑:曹叶

审核:杨洋

华龙网两江评投稿邮箱:liangjiangping@cqnews.net

来源:华龙手机剧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