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岳阳市平江县童市镇烟舟村,一座普通的二层小楼里,藏着不平凡的故事。十二年前,在外工作的80后青年邓天贵毅然将自家刚建成的新房改造成平江县第一家公益爱心图书室——天贵图书室。十二年来,这间小小的图书室,如同一盏不灭的明灯,照亮了2000余名村民的精神世界,成为
天贵图书室全貌。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黄刚 报道
在岳阳市平江县童市镇烟舟村,一座普通的二层小楼里,藏着不平凡的故事。十二年前,在外工作的80后青年邓天贵毅然将自家刚建成的新房改造成平江县第一家公益爱心图书室——天贵图书室。十二年来,这间小小的图书室,如同一盏不灭的明灯,照亮了2000余名村民的精神世界,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温暖力量,更被网友亲切称为“大山里的文化灯塔”。
缘起:新房变书房,以书为光点亮希望
自幼在烟舟村长大的邓天贵,深知农村孩子对课外书籍的渴望。每次回乡,他都能深深感受到乡村文化资源的匮乏:村里的孩子们寒暑假没有合适去处,大人们农闲时少有精神寄托。于是,他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把自家新建的新房改造成图书室。
起初,家人并不理解,村民们也觉得“书又不能当饭吃”。但邓天贵坚持了下来,搬来农家书屋专用书架、从村部拿来80年代的旧桌椅,自掏腰包筹备首批500余册书籍。开馆第一天,村里的大人小孩都带着好奇的目光走进来,30多个孩子挤在不足20平方米的空间里,捧着书如获至宝。渐渐地,这里成了孩子们放学后的“第二课堂”,成了村民们闲暇时的“文化驿站”。一本本书籍,悄然为封闭的山村推开了一扇望向世界的窗。
2019年11月,著名作家张步真(左一)向图书室捐赠《张步真文集》等书籍。
成长:从孤灯一盏到星光璀璨
十二年来,天贵图书室从默默无闻到声名远播,成为烟舟村的文化地标,凝聚了无数善意与力量。山东招金集团、省国资委、湖南建投集团、原湖南黄金集团、湖南理工学院、湖南民族职业学院等单位纷纷伸出援手,捐赠爱心书籍、电脑、卡座、桌椅等物资;新华网、人民网、凤凰网、湖南日报、红网、岳阳日报、平江政府网、平江融媒体等数十家主流媒体和地方媒体对图书室进行了全方位报道,相关新闻报道多达100余篇。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原湖南省文联副主席张步真到图书室捐献珍贵文集并盛赞图书室。
如今,图书室藏书超万册,涵盖农业技术、儿童绘本、经典文学等类别,每年接待读者逾千人次。它不再是藏书之所,而是成为烟舟村村民们心灵的栖息之所:孩子们在此埋首书写未来,老人们围坐闲聊聚会,大人们翻阅技术书籍寻找致富门路,每天都人来人往,热闹非凡。2023年5月,一场城乡少年交流活动在此举办,知识的光芒跨越山海,照亮双向奔赴的成长之路。
城乡少年交流活动。
蝶变:从书屋到乡村振兴的文化引擎
天贵图书室的辐射力远超想象。在烟舟村委的带动下,烟舟村腰鼓队、长号队等农村文化活动蓬勃发展。2023年,退休教师李相逢专程驱车前来图书室交流学习,并为烟舟村创作了《烟舟赋》,之后还在老家临湘创办了“相逢书田”公益书屋,服务当地村民。2024年,烟舟村开始了村志编撰工作,全体村民积极参与,邓天贵担任顾问,精心确定村志纲领,认真编排内容,并为村志撰写序言,共同为村庄历史注入文化厚度。
从最初邓天贵一人的默默坚守,到如今获得政府、公益组织和社会爱心人士的广泛支持,天贵图书室和邓天贵收获了诸多荣誉:2016年4月,荣获2013年—2015年全省示范农家书屋称号;2017年12月,荣获全国农家书屋全面建设十周年全国示范农家书屋称号,是平江县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书屋,也成为平江县乡村文化建设的典范。更令人欣慰的是,在知识的滋养下,数十名孩子从大山走向大学,用知识改写了命运。
孩子们阅读照片。
未来:星光不灭,照亮更远的路
没有城市书店的宽敞明亮,却有渴望求知的琅琅书声;没有网红书店的精致装潢,却有希望的种子在此生根。十二年,天贵图书室不仅是乡村文化振兴的生动写照,也见证了一位青年党员的赤诚之心,更见证了文化在贫瘠土地上生根发芽,最终长成参天大树。
邓天贵常常感慨:“书是光,阅读是路。农村不缺文化根脉,缺的是唤醒力量。”展望未来,他计划引入数字化资源,把图书室办得更好,让更多乡村孩子通过屏幕看到世界,让更多村民在书香中浸润。
天贵图书室的星光虽微,却足以点亮乡村的夜空——因为这束光里,藏着乡村全面振兴最温暖的答案。
来源:红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