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14日下午,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府青路街道怡福社区300号,临街矗立的毛边书局·桃蹊书院的白色外墙上,著名诗人流沙河先生题写的“毛边书局·桃蹊书院”几个大字庄重古朴,木质方格窗框上刚长出新绿的爬山虎为书院平添了几分生机。
近年来
随着全民阅读的持续推进
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一间间有特色、有品质、
有温度的城市文化空间宛如繁花绽放
星罗棋布的城市文化空间
给市民带来了怎样的新体验?
各地在建设城市文化空间
丰富城市文明内涵的过程中
做出了哪些探索?
未来
如何进一步推进城市文化空间建设
推动市民共享阅读生活
形成人与城和谐相融的文化环境?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
01 观察:阅读与生活共生
莫负春光美,读书正当时。
4月14日下午,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府青路街道怡福社区300号,临街矗立的毛边书局·桃蹊书院的白色外墙上,著名诗人流沙河先生题写的“毛边书局·桃蹊书院”几个大字庄重古朴,木质方格窗框上刚长出新绿的爬山虎为书院平添了几分生机。
市民在四川省成都市毛边书局·桃蹊书院内看书。漆世平/摄
走进书院,市民或在一楼的阅读空间畅享阅读之趣,或在二楼的美育空间欣赏城市记忆摄影展,或在三楼的研学空间品读泛黄的古籍旧书中的岁月流转。特别是三楼的研学空间,20余万册古籍旧书涵盖社科、人文、地方史志等类别,其中仅关于巴蜀文化和四川省各区县的县志就有2万余册,成为传承天府文化、巴蜀文明的阵地。
家住怡福社区的杨季晓是毛边书局·桃蹊书院三楼的常客:“书院距离我家就几分钟路程,空闲时我常常会来这里,挑一本旧书,享受自己的悠闲时光,偶尔偶遇读书会,还能听知名作家、学者分享他们对于巴蜀文化、川菜文化、城市变迁的独特见解。”
每逢周末,山西省太原市文瀛公园一隅,古晋阳八景之一的“巽水烟波”东侧,一座灰瓦白墙的环形建筑,都会变成爱书人的聚集地。这里,便是融文化艺术、体验休闲、传播交流、创意景观于一体的文瀛城市书房。书房由太原市天文馆改建而成,自2022年落成那一刻起,便成为太原市民阅读的理想去处。
市民在山西省太原市文瀛城市书房看书。太原市文明办供图
“这里既能临湖赏景,休闲小憩,又能静心阅读,我常常带着孩子一起来看书。”4月19日的午后,太原市民卢睿捧着一本《太白金星有点烦》在文瀛城市书房看得入迷。
山西省太原市文瀛城市书房阅读分享活动。太原市文明办供图
文瀛城市书房也是10岁的萌萌和小伙伴放学后的“第二课堂”,是正忙着准备考研的王柠的“自习室”,是附近的不少中小学校的课外阅读实践基地,是企事业单位的党日活动基地……人们在这里学习和生活。
4月20日9时10分,安徽省合肥市亳州路与禹王亭路交会处,庐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三楼的畅和书院刚刚开门,便迎来了一波读者。这间镶嵌在庐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内的书院,藏书逾2万册,包括少儿阅读区、青少年阅读区、读者活动室等功能区域,除提供基础公共阅读服务外,还打造了“主题出版物专区”,并长期开展四点半课堂、暑托班、阅读分享沙龙等活动,以满足周边党员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
安徽省合肥市畅和书院“主题出版物专区”。合肥市庐阳区文明办供图
孩子们参加安徽省合肥市畅和书院阅读活动。合肥市庐阳区文明办供图
“这是一处闹中取静,让人心情舒畅的读书好地方。”提起畅和书院,时常带孩子来这里看书的杨先生告诉记者,孩子在这里不仅能静心阅读,还可以报名参加亲子阅读活动,周末可以学习国画、书法,到了暑假,暑托班的志愿者老师会带着孩子们做手工、学国学、了解科学,让孩子们在阅读与实践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市民在安徽省合肥市畅和书院看书。合肥市庐阳区文明办供图
市民在安徽省合肥市畅和书院看书学习。合肥市庐阳区文明办供图
社区书店的温馨、公园书房的诗意、文明实践阵地书院的多姿多彩……从四川盆地到黄土高原,从巢湖之畔到三江之源,这些遍布于城市大街小巷、公园广场的文化空间,仿若一座座小小的灯塔,不仅为人们构筑起精神的栖息地,让大家在阅读中汲取知识,在交流中增进理解,在体验中传承文化,更以独特的文化魅力,润物无声地塑造着城市的文明风貌。
02 探索:“阅读+”带来新体验
点一盏灯,选一本书,城市之中,喧嚣之外,静谧中品味书香。那书页翻动的声音便是城市文明最深沉的呼吸。
从2014年到2025年,全民阅读已连续12次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在这样的背景下,全国各地以文化空间建设为支点,持续推动书香城市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持续丰富城市文明内涵。
陕西省西安市,十三朝古都,既有镌刻在古籍上的文明密码,也有闪烁在云端的数据长河。在推进城市文化空间建设的过程中,西安市充分挖掘自身历史文化资源,全力推动“书香之城”建设。在书院门历史文化街区青砖灰瓦的明清院落里,有传统线装书修复工坊,也有沉浸式古籍数字化体验馆;在距离明代建成的关中书院十几公里处,西安城市文化新地标长安书院图书馆已经开馆;在距离百年易俗社二十公里的灞水之滨,城市文化新空间长安云科技文化综合体、长安乐艺术中心昂然屹立;在西安碑林博物馆,AR技术让《开成石经》的碑文在手机端立体呈现,深藏库房的12万件文物典籍化身“掌上图书馆”……一处处各具特色的城市文化空间,不断刷新着市民游客的阅读体验,让城市的文化肌理愈发鲜活。
与西安一样,其他城市也在积极探索“阅读+文化品牌”“阅读+文明实践”“阅读+文化服务”等实践模式,不断引导群众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以“阅读+”清晰描绘城市文明的模样。
冰雪,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最闪耀的名片。近年来,哈尔滨市积极打造“书香冰城 阅见夏都”品牌,不断拓展城市文化空间,涵养城市文明新风尚。以哈尔滨南岗区新华书店为例,书店通过“书+”模式,探索教育与文化融合、阅读与实践相促进的新路径,推出“知新国学讲堂”等品牌活动,让市民在与文化名家、本土优秀作家的互动中,不断增强城市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
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西宁市将城市书房建设作为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重要载体,立足“全民阅读、文化交融、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通过引入优质文化服务资源,构建起集文化阅读、非遗体验、公益电影放映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服务平台,以沉浸式体验、互动式参与为特色,深化服务内涵,提升服务品质。
南海之滨,海南省海口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不断推进“书香海口”建设,以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不同阅读爱好的市民需求。近日,在海口市琼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益·书香琼台”丘浚诗集主题阅读活动现场,资深阅读推广人雯清以“海南双璧”之一、理学名臣丘浚的小故事为切入口,引导小朋友认识丘浚,在孩子们心中播种热爱历史、传承海南历史文化的种子。
高品质、有特色、有温度……随着城市文化空间建设的不断推进,书香氤氲中,城市生活更加美好,人民的幸福感成色更足。
03 未来:人与城的和谐相融
阅读是现代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如何进一步推进城市文化空间建设,推动市民共享阅读生活,形成人与城和谐相容的文化环境?
“阅读是最美的修行。”在农工党四川省委会副主委、四川省文联副主席寒露看来,阅读不仅是获取知识、启迪智慧的重要方式,更是培养道德、传承文明、提升国民素养的重要途径。“一座城市的文明温度,往往藏在转角遇见的书房里。”寒露谈道,近年来,她发现不少城市因为那一座座矗立在街角公园的书院、书房,平添了不少“文化味儿”,这令她十分欣喜。“这些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的阅读空间,有的面积并不大,但依然为爱书的人提供了一处心灵的栖息地,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提升着人们的气质。”寒露建议,积极推动“15分钟阅读圈”建设,让城市文化空间像毛细血管般渗透城市的街巷肌理,嵌入生活场景,让人们在逛街、散步、买菜、等车、工作等间隙与书籍不期而遇,以脉脉书香浸润心灵,涵育城市文明。
“阅读到了一个新的时代,要以技术赋能,打破阅读的时空限制。”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教授周亚告诉记者,随着5G、人工智能(AI)、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云计算等新技术的普及,阅读已经不仅仅是翻开一本书,而是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面孔,要充分运用科学技术,推动阅读普及。他提到,可利用科学技术将阅读与虚拟场景结合,让历史经典故事、古典诗词从文字跃入现实,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科技的加持下“活”起来,从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文化空间要真正‘长’在居民的需求上。”毛边书局·桃蹊书院主理人傅天斌认为,城市文化空间建设既需要政府部门对文化事业的支持与关注,也需要空间自身做好服务。要做好服务,最重要的便是要调研当地的人群结构,了解群众需求,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特别是要关注“一老一小”需求,通过“阅读+研学教育”“阅读+老年大学”“阅读+社区院落书屋”等,为大家带来沉浸式阅读体验。
“阅读需要构建‘越参与越获益’的良性生态。”“中国好人”谢红芬一直致力于推广阅读,她认为,城市文化空间可推行“阅读积分”,人们每借阅一本书、担任读书会领读人等均可获得阅读积分,凭积分可以兑换博物馆门票、剧院优惠券、公交车优惠等,也可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实现通兑,让人们在参与阅读的过程中“反哺”日常生活。她还建议,加大阅读领读人培育力度,建立善读书的“模范好人领读人队伍”,通过线上线下荐书、分享阅读感受等,让大家在模范好人的引领下,养成阅读好习惯。她也希望,家长能常陪孩子读经典,以家庭文明促进城市文明。
一本书,能温暖心灵
一间书房,能温暖城市
让我们趁着春光
翻开一本书
让知识充实我们的生活
让书香蕴育更多的文明故事
- End -
▌来源 | 精神文明报(2025年4月22日 A1版)
▌编辑 | 向真
▌审核 | 秦丽 陈晓芸 杨均
来源:文明岛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