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脉承古今,书香润赣鄱。赣江奔涌,鄱湖浩渺,这片被称为“文章节义之邦”的土地,承载着中华文明中最具韧性的文化基因。从春秋时期澹台灭明南渡讲学,到唐宋四大书院的书声琅琅;从江右商帮“贾德”精神中的阅读智慧,到万寿宫庙会里的市井书韵,豫章文化与赣鄱文化始终以阅读为
文脉承古今,书香润赣鄱。赣江奔涌,鄱湖浩渺,这片被称为“文章节义之邦”的土地,承载着中华文明中最具韧性的文化基因。从春秋时期澹台灭明南渡讲学,到唐宋四大书院的书声琅琅;从江右商帮“贾德”精神中的阅读智慧,到万寿宫庙会里的市井书韵,豫章文化与赣鄱文化始终以阅读为纽带,书写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精神密码。
今日听书
近年来,江西坚持把全民阅读作为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推动文化阵地提质增效、品牌活动深入人心、数字阅读提档升级,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在全省上下蔚然成风。第三届江西省全民阅读大会启动仪式于4月21日在九江举行,赣鄱大地再次掀起全民阅读的热潮。从“最美书店”评选到“江右读书节”品牌塑造,从古籍数字化到AI阅读新场景,江西正以多元形式激活全民阅读生态。
何为阅读?好的阅读,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文化的传承、思维的锤炼和心灵的滋养。在漫漫人生路上,好书如灯塔般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汲取智慧,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当我们的手指在电子屏幕上快速滑动时,信息如潮水般涌来,我们从未如此便捷地获取知识,却也面临新的挑战:既要鉴别海量信息的真伪,又要保持深度阅读与思考的能力。在数智时代,阅读能带给我们什么呢?
阅读的本质或许是一场思维的“马拉松”。在短视频时代,我们的大脑可能被重塑为“短平快”的认知模式:追求即时满足感,逐渐失去深度阅读与思考的能力。而深度阅读可以培养我们三种核心能力:一是专注力,让我们在快节奏中保持专注;二是思辨力,给予我们辨别真伪的智慧;三是共情力,通过文字与他人对话,加强情感共鸣。持续性的深度阅读能强化人们大脑前额叶皮质的神经连接,这是理性思考、延迟满足和复杂认知的生理基础。这些能力,正是当前人工智能不可替代的人类特质。
读书万卷,始觉天地之宽。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抵达。每当我们翻开一本书,就好似开启一场奇妙的旅程。那么,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该如何阅读呢?
深耕文化沃土,厚植家国情怀
江西是个好地方,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美誉,自然的丰厚馈赠造就了江西的山川秀美、物产丰饶。江西厚植历史人文底蕴,无数先贤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从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到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再到曾巩的“雨过横塘水满堤”,江西的文脉流淌在每个读书人的血液里。
阅读是赣鄱文化的传承密码,亦是豫章文化的传承力量。南昌四大书院(豫章、东湖、友教、经训)的兴盛,印证了赣鄱大地的崇学之风; 海昏侯墓出土的《齐论语》竹简,证明早在汉代,豫章之地已将阅读融入日常生活;孔子弟子澹台灭明在南昌“设教三百人”,积极实践了“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全民阅读的推进,既是豫章文脉的当代延续,更是赣鄱儿女对“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创造性诠释。
坚持阅读经典,汲取人生智慧
一本好书,能在我们心中播撒阅读的种子,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能量。当我们随着书本见证候鸟迁徙的生命奇迹,不仅能在字里行间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更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诗意的熏陶,塑造勤劳、勇敢、善良、坚韧的品格。这样的阅读体验,如同春雨润物,无声却有力地帮助我们滋养心灵。
当我们翻开诗词,读到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壮志,孟浩然“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的恬淡超脱,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豁达从容,以及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激昂……跟着诗人一起经历他们的喜怒哀乐,感受他们在不同境遇下的人生智慧,见证历史的波澜壮阔与荣辱兴衰。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拥抱时代变革,创新阅读范式
面对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科技等科技的高速发展,全民阅读亟需与时俱进构建新范式。通过阅读“硬核”科普书,如《万物运转百科丛书》等书籍,不仅能让我们了解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卓越成就与新兴技术的蓬勃态势,窥探前沿技术如何引领未来产业的走向,还能拓宽视野、提升科学素养,激发创新思维,以自信的姿态迎接技术变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