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贯彻落实全球文明倡议,促进中俄两国人民相知相亲,2025年4月21日,由中国外文局、中国驻圣彼得堡总领事馆、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主办,中国外文局中东欧与中南亚传播中心(人民画报社)、山东广播电视台承办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俄文版)校园推介会暨中俄文明交流
为贯彻落实全球文明倡议,促进中俄两国人民相知相亲,2025年4月21日,由中国外文局、中国驻圣彼得堡总领事馆、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主办,中国外文局中东欧与中南亚传播中心(人民画报社)、山东广播电视台承办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俄文版)校园推介会暨中俄文明交流互鉴研讨会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
本次活动以“搭建中俄文明对话之桥 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为主题,邀请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副校长安德柳申,中国驻圣彼得堡总领事罗占辉,圣彼得堡市对外联络委员会主席格里高利耶夫,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所长罗曼诺夫,圣彼得堡国际合作协会主席穆德拉科,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丁晓星,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许涛,山东广播电视台总编辑周盛阔,中国外文局中东欧与中南亚传播中心(人民画报社)党委专职副书记黄守业等近70位来自中俄有关政府部门、媒体、智库、文化、教育机构的代表参加。
在主旨演讲环节,安德柳申表示,习近平主席在著作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升人民福祉、实现民族团结、尊重各国国情等理念,对俄罗斯人民意义深远,倍感亲切。在诸多关键议题上,中俄两国始终守望相助、携手并肩,展现出高度的共识与信任。
罗占辉表示,中俄作为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双方都拥有深厚的文明底蕴,其中有着很多相通的地方。习近平主席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阐释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与俄罗斯总统普京“胜利不靠言辞,而靠行动”的务实精神高度契合。习近平主席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深刻指出:“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要理念与普京总统倡导的“大欧亚伙伴关系”形成战略共鸣。
格里高利耶夫指出,圣彼得堡市高度重视对华关系,致力于积极推动同中国各省市开展全方位务实合作。日前,圣市代表团刚刚访问了中国青岛、南宁等地,建立了圣彼得堡驻山东省信息商务中心等合作机制。本次活动的举办将为中俄双边关系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罗曼诺夫指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从历史、文明等维度阐述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理念,全面生动地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对俄罗斯而言,该书对促进本国发展、增进对华了解、推动中俄合作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穆德拉科表示,当代中国倡导多边发展、和谐发展和文明多样性发展。近年来,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和平金砖”,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关于深化中俄人文交流,丁晓星建议,一是进一步简化签证,便利人员往来;二是加强教育合作,增加俄罗斯来华留学人数;三是加强科技合作,尤其是新兴技术领域的合作;四是加强媒体合作,在国际舆论场积极发出客观正义的声音;五是加强旅游合作,丰富旅游线路。
许涛指出,中俄作为非西方文明的代表,其文化合作具有突破西方中心主义文化霸权的战略意义。中俄文化年的开展不仅深化了两国的传统友谊,更通过文明互鉴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的价值参考。
周盛阔表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近年来,山东广播电视台积极推动中俄文明交流互鉴,促进民心相通。纪录片是跨越语言屏障、直抵人心的“世界语言”。山东广播电视台加强内容创作,特别是通过纪录片这一载体,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黄守业表示,中俄两国都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为丰富世界文化宝库已经并将继续作出重要贡献。两国以平等相待、互学互鉴的姿态全方位推进人文交流,在媒体、智库、青年等各个层面积极开展文化合作,促进彼此对艺术和文化的认知、欣赏和理解,使中俄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全球文明倡议的生动实践,为中俄合作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2025年是“中俄文化年”收官之年,本次推介会旨在进一步加强海外智库机构和当地高校师生学习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中俄人文交流,筑牢两国友好民意基础。与会嘉宾一致认为,中俄作为两个世界大国,文化源远流长,人文合作与交流稳步发展、成果丰硕,为大国之间文明互鉴、共同发展树立典范。未来,中俄两国应坚定赓续伟大友谊,不断推动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再攀新高,为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作出“中俄贡献”。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