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拆全球第二大机器人业务,ABB在下哪盘棋?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3 20:11 2

摘要:2025年4月17日,瑞士工业自动化巨头ABB集团宣布,计划将旗下机器人业务100%分拆,预计在2026年第二季度推动其作为独立上市公司启动交易。这是ABB自出售电网业务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资产分拆。

2025年4月17日,瑞士工业自动化巨头ABB集团宣布,计划将旗下机器人业务100%分拆,预计在2026年第二季度推动其作为独立上市公司启动交易。这是ABB自出售电网业务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资产分拆。

- 文章信息 -

本文由e-works编辑部杨培原创报道。

这一重大战略决策犹如重磅炸弹,在全球机器人与工业自动化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那么,在这一重大战略调整背后,究竟潜藏着怎样的深意?独立运营后的ABB机器人业务,又将驶向何方?

分拆是顺势而为,更是主动出击

据介绍,ABB拟分拆机器人业务独立上市的计划,拟提交2026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若相关提案获得股东批准,拆分计划将通过股份分配的方式进行。ABB有限公司的股东将按其现有持股比例获得新上市公司(暂定名为“ABB Robotics”)的股份,作为实物股息。同时,ABB表示,自2026年第一季度起,目前与ABB机器人业务同属机器人与离散自动化事业部的机械自动化业务单元,将并入过程自动化事业部。

ABB机器人与离散自动化业务概况(图源:ABB)

ABB集团作为全球领先的电气、自动化和数字化技术供应商,其全球业务主要划分为电气、运动控制、过程自动化以及机器人与离散自动化四大事业部。然而,就如ABB集团首席执行官Morten Wierod所言,ABB机器人业务虽然是行业领导者,但与集团其他业务单元之间的业务与技术协同效应有限,且面临不同的市场需求和市场特征。

ABB集团四大业务(图源:《ABB 2024年综合报告》)

具体而言,电气业务主要围绕能源传输、利用效率等做文章;过程自动化业务服务于化工、冶金等流程工业的大型系统集成,着重于大型工业系统的流程优化;运动控制业务主要提供电机、变频器等传动设备,需与客户产线机械结构深度耦合,依赖行业Know-How;而机器人业务则聚焦柔性制造、智能自动化,在对生产灵活性、精准度要求严苛的领域大显身手。这些差异,使得机器人业务在ABB现有集团架构下,研发资源难以复用,协同优势难以充分施展。

通过分拆机器人业务和独立上市,有利于实现更高效的资源配置,使得ABB集团及其机器人业务能够各自聚焦核心领域。也即,通过剥离机器人业务,并将机械自动化业务单元并入过程自动化事业部,ABB集团继续专注其长期战略,巩固其在电气化和自动化领域的领导地位;而专注于机器人业务的独立公司则能摆脱集团框架束缚,各自实现人才吸引、价值创造和业绩增长的最大化。

随着人工智能、具身智能与智能传感等技术的迅速发展,机器人行业正在经历重大变革——传统工业机器人的功能边界正在被打破,工业机器人正从“机械执行”向“智能决策”跃迁。与此同时,机器人行业也正在经历多元化转型,协作机器人、自主移动机器人(AMR)、复合机器人等机器人产品需求激增。而这些新兴领域对研发、营销以及供应链策略的灵活性要求极高。

ABB机器人业务脱离集团综合业务框架后,有利于应对这些重大的行业变革:一方面,能够将资源集中于AI算法优化、多模态传感器融合、自主导航决策等核心技术领域。另一方面,也赋予了ABB机器人业务更为敏捷的市场应变能力,尤其在协作机器人、自主移动机器人和复合机器人等高增长赛道,能够快速捕捉市场机遇,加大投入,抢占市场份额。

ABB首款采用Visual SLAM导航技术的人工智能AMR (图源:ABB机器人)

虽然当前ABB机器人业务处于市场领导者地位,2024年实现销售收入23亿美元,仅次于日本发那科(Fanuc),稳居全球市场第二,但是也面临着市场需求不确定性及市场竞争加剧等潜在风险。

作为ABB的传统强势业务,其机器人业务在2019年以来的多数季度中,均保持两位数的利润率。但由于近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需求疲软,ABB的机器人业务拖累了集团业绩增速。

数据显示,2024年,在电气事业部增长的驱动下,ABB在销售收入、毛利率、运营息税摊销前利润及利润率方面均创下历史新高。其中,运营息税摊销前利润为59.68亿美元,同比增10%,利润率为18.1%。相比之下,机器人业务的运营息税摊销前利润率则仅为12.1%。

而且,在中国这一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ABB近年来也面临着来自埃斯顿、汇川技术、埃夫特、新时达等中国本土工业机器人企业的强势挑战与竞争。

ABB将机器人业务分拆和独立上市,是主动重构竞争优势的战略选择。独立后,该业务单元可依托资本市场融资渠道(如首次公开募股、定向增发)及全球生产基地的本地化布局优势,持续加大在核心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加速产品迭代升级与场景化应用推广,从而在全球机器人市场中构建差异化竞争壁垒。

总的来说,此次ABB集团的资产分拆决策,其重要意义在于将机器人业务从传统工业体系中解放出来,通过独立的资本、组织、研发机制,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运营的“科技型机器人公司”。这一分拆举措,既规避了集团综合架构对创新的束缚,也为应对行业变革以及竞争对手挑战赢得了战略主动,有利于稳固其在机器人行业的头部地位。

从“大而全”到“专精化”

此次分拆计划,作为ABB继剥离电网业务后的又一重大战略调整,实际上反映了工业领域头部企业从“大而全”向“专精化”转型的趋势。这一决策并非偶然,而是行业趋势下的必然选择。

聚焦到机器人领域,近年来头部企业分拆旗下机器人业务独立上市已成为常态。例如,2024年9月,美的在港交所上市时宣布计划在上市后三年内分拆机器人及自动化系统相关业务。美的旗下的库卡集团是全球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之一。按2023年的销量和收入计,为全球第二大重载机器人企业。美的称通过分拆和独立上市,相关业务实体将能够通过自有的股票激励计划吸引和留住人才,让高级管理层、技术团队以及员工从业务增长中获益。

更早之前,海康威视于2022年6月宣布将控股子公司海康机器人分拆至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海康机器人聚焦机器人视觉、移动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领域,通过分拆,海康威视希望将其打造成为独立上市平台,借力资本市场加大在机器视觉和移动机器人领域的研发投入,提升盈利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然而,虽然这些头部企业分拆旗下业务独立上市,是顺应行业变革趋势、优化自身战略布局的主动出击,但是分拆后的独立公司在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的同时,同样也面临多方面的挑战。

以ABB集团分拆机器人业务为例,ABB机器人分拆为独立公司后,虽然灵活性增强,但在市场竞争方面,需要直面发那科、库卡等传统巨头与汇川技术、埃斯顿等中国本土厂商的竞争。而协作机器人、自主移动机器人(AMR)领域新兴势力的涌现与崛起,更让竞争格局从“多维对抗”升级为“生态混战”。

在技术迭代方面,一方面需在生成式AI、多模态感知、人机协作等前沿技术持续加码投入,并平衡研发创新成本与短期盈利诉求。另一方面,分拆后与原集团在技术协同、资源共享上的割裂,可能延缓技术转化效率,这考验着其研发体系的独立性与完整性。

在供应链与成本控制方面,地缘政治冲突及关税壁垒加剧了全球供应链的波动性风险;为响应本地化需求而新增的生产基地建设投入,将对短期现金流形成挤压;叠加原材料价格的频繁波动,成本控制能力将成为其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性考验。

在运营管理方面,一方面ABB机器人需重构敏捷型架构,打破原集团科层制惯性,提升市场响应速度;另一方面在资本层面也需满足投资者对高增长、高估值的严苛预期,在规模扩张与利润平衡间寻找最优解。

对此,独立运营后的ABB机器人,需通过加速医疗、物流等新兴行业多元化布局、强化独立技术生态构建、深化区域供应链本地化、灵活资本运作支持研发并购等策略化解挑战。而分拆后的发展成败,则将取决于其能否在行业变革、技术迭代和竞争加剧中保持战略定力与执行效率。

写在最后

ABB此次分拆机器人业务的决策,绝非一时冲动,而是综合考量业绩、竞争、战略等多方面因素后的深思熟虑之举。这场分拆的本质,是工业自动化巨头在“大象转身”与“猎豹快跑”之间的战略取舍。

对ABB而言,剥离机器人业务不是终点,而是聚焦核心赛道的起点——电气化、运动控制与过程自动化的“基本盘”需要稳扎稳打,而机器人业务的“创新盘”则需要放手一搏。

而对ABB机器人业务而言,脱离原有集团框架实现独立运营,无疑是一场充满机遇与挑战的“蜕变之旅”。若能成功化解分拆后所面临的诸多挑战,ABB机器人有望在全球机器人市场中开拓出全新的发展路径,进一步巩固其行业领先地位。

来源:数字化企业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