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年头,只要是个车企,就自吹自擂,说自家智驾系统跻身第一梯队,动不动就遥遥领先。可实际上呢?智驾与智驾的技术差距,是天差地别的。哪怕是同一家车企,供应的不同智驾版本,也是天差地别的。就像小米 SU7 ,它的标配版没有激光雷达,也没有高阶智驾,只配置了一颗英伟达
全民智驾,要降温了。
这年头,只要是个车企,就自吹自擂,说自家智驾系统跻身第一梯队,动不动就遥遥领先。可实际上呢?智驾与智驾的技术差距,是天差地别的。哪怕是同一家车企,供应的不同智驾版本,也是天差地别的。就像小米 SU7 ,它的标配版没有激光雷达,也没有高阶智驾,只配置了一颗英伟达 Orin 芯片,算力仅 84TOPS 。这个英伟达 Orin 芯片也是一个低配版,因为高配版的 Orin X ,单颗芯片算力高达 254TOPS 。
低配、中高配,它们的名字都叫小米 SU7 ,它们的算力芯片也都叫英伟达 Orin ,甚至智驾系统也都叫 “Hyper Autonomous Driving” ,简称 “HAD” 。翻译过来就是 “ 超级智能驾驶 ” 。但名字相同,性能却是天差地别。入门版与中高配的核心技术差距,完全不在一个水平线。可很多消费者根本不知道,入门版竟然没有配置“HAD”智驾系统!
但也恰恰是因为小米 SU7 的这场车祸,正在彻底改写中国智驾的乱纪元时代。怎么个 “ 乱 ” 法呢? 一是,避重就轻,夸大宣传。二是,取名雷人,掩人耳目,混淆视听。三是,权责不清,坑害消费者。
为了还智驾一片清净,促进公平竞争,市场监管部门也出台了全新的法规。比如, 将辅助驾驶描述为 “ 自动驾驶 ” ,误导消费者购买,可处广告费用 5 到 10 倍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直接吊销营业执照。要是因虚假宣传,造成重大交通事故,致人死亡,对责任人可处 2 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款。
这个法规一出来,就给中国智驾来了一针清醒剂。像比亚迪,就立即响应新法规,把 “ 天神之眼 ” 智驾系统改名了。原来的 “ 天神之眼 A” ,改名为驾驶辅助三激光版。啥意思呢?就是带了三个激光雷达。这一看,大家就知道,这是高配版,安全冗余相当充分。
“ 天神之眼 B” ,则改名为 “ 智驾辅助激光版 ” ,意思就是这个只有一颗激光雷达,属于高阶智驾的标配版。没有激光雷达,很难称得上高阶智驾。不是说,纯视觉方案不行,而是有激光雷达,它的安全冗余性更强。比如,下雨天,雾天,晚上,摄像头看不清的时候,激光雷达能够辅助补充路况,提高安全冗余性。
“ 天神之眼 C” 呢?就改名为 “ 驾驶辅助三目版 ” 了。啥意思?没有激光雷达,就是三颗摄像头,纯视觉方案。纯视觉方案的最大优势就是,成本低,省钱。按以前的名字,就很容易混淆视听。 如果不专门去研究,就不会知道,它们都叫 “ 天神之眼 ” ,但原来 “ 天神之眼 C” 与 “ 天神之眼 A” 的技术差距那么大!
这还只是激光雷达的差距,实际上,在激光雷达的背后,还有算力芯片,智驾算法,都存在巨大的技术鸿沟。廉价的入门版与中高配版,完全不是同一种东西。所谓的 “ 全民智驾 ” ,主打的是 “ 纯视觉方案 ” ,配不上激光雷达。就算配上激光雷达了,你还要仔细看看,它的智驾芯片算力够不够大?有没有拉低配置?是否符合市场主流芯片的算力?另外,还得看它的算法是谁提供的。如果是自研的,它这公司的智驾算法靠谱吗?
中国智驾市场已经形成三分天下的格局。 一是,华为系。 华为智驾的优势在于,它从算力芯片,到算法,到激光雷达,全部自研,核心零部件没有第三方供应商,质量可控。但劣势是,价格普遍比较贵,不便宜。而且,它也涉及到高低配的问题。比如问界 M7 入门版,就没有激光雷达,对于特殊路况,安全冗余性是不足的。
其实,要买智驾车,最好不要买入门版。它在你看得见,或者看不见的地方,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减配。
二是,魔门塔系。 魔门塔主要供应智驾算法,但配置什么激光雷达?什么算力芯片?那都是车企自己的事了。你可以说魔门塔的智驾算法很强,但最终表现出来的实力怎么样?还得看各大车企,是否存在减配的问题。它就是一个智驾算法供应商,服务于一些车企。
三是,自研,如理想,小鹏,蔚来,比亚迪,吉利等。 比亚迪是采取两条腿走路,它有自研的,也有第三方供应的。自研呢,各家技术差距就非常大了。像小鹏,蔚来,都自研了芯片,智驾技术也相对比较靠前。理想呢?选择稳扎稳打,前期更注重内饰装修,智驾宣传比较克制。而传统大车厂呢?优势则在于电池,电机,电控。看起来,各家都拿出了自己的智驾系统,但差距巨大!
所谓的 “ 全民智驾 ” ,实际上是,各家技术参差不齐,但为了抢占市场,都抓紧上车。宣传上,都不能用打擦边球来形容了,完全就是突破广告法的限制,过度营销了。
如今,给智驾降降温,也是对生命与安全的最大尊重!任何先进技术,终究是服务于人的。 生命与安全,永远才是第一位的。
来源:浅念岁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