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营长转业到纸厂,没想7年后下岗,再相见时让人唏嘘不已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4 00:59 2

摘要: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一个佝偻着背的中年人正低着头从果蔬摊前经过。要不是老王提醒,我差点没认出来——那竟然是周营长,我们当年威风凛凛的周营长。

【本故事部分情节虚构,请师友们理性阅读,切勿对号入座,感谢阅读,您的支持就是我继续创作的动力!】

"老高,你看那边是谁?"老王用胳膊肘捅了捅我,朝街对面指了指。

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一个佝偻着背的中年人正低着头从果蔬摊前经过。要不是老王提醒,我差点没认出来——那竟然是周营长,我们当年威风凛凛的周营长。

七年不见,他的变化太大了。记得84年他转业那天,我们连队所有人都排着队送他。那天他穿着笔挺的军装,胸前的"三等功"勋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当时的他腰板笔直,说话中气十足,谁能想到现在会是这副模样。

我和老王赶紧穿过马路,喊住了正要离开的周营长。

"周营长!"我有些激动地叫道。

他愣了一下,抬起头,眼神有些茫然,似乎在努力回忆我是谁。

"是我,高建国,当年您四连的卫生员!这是老王,王德胜,您还记得不?"

他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建国!老王!真的是你们啊!"

我们仨站在街头,一时间都有些哽咽。周营长的手上满是老茧,衣服虽然干净但已经洗得发白,领口还有些磨损。我能感觉到,他身上那种军人特有的精气神少了许多,变得跟我们街坊邻居没什么两样了。

"走,找个地方坐坐!"老王提议道。我们找了个路边的小面馆,点了三碗牛肉面和几个小菜,开始了阔别多年的叙旧。

"那会儿转业到纸厂,条件挺好的。"周营长吹了吹面前冒着热气的面条,慢慢地说道,"车间主任,月工资98块5,还分了两居室的楼房。当时可神气了,天天白衬衫黑皮鞋,厂里同事都管我叫'周主任',挺有面子。"

我点点头,那个年代,有这样的待遇确实不错了。记得那时候我们班的兵都羡慕得不行,觉得周营长可算是找到了好出路。

"可没想到啊,"他苦笑了一下,用筷子拨弄着碗里的面条,"91年厂里效益不行了,我就成了第一批下岗工人。那会儿厂里就发了一千多块钱遣散费,连'铁饭碗'都保不住了。"

"那后来呢?"我忍不住问道。

"后来啊..."周营长的眼神飘向远方,"什么都干过。开过黑面的,送过报纸,看过工地,修过自行车。刚开始还挺不习惯,在部队当惯了官,突然要听别人指挥,心里那个别扭啊!现在也看开了,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如从前,就在西门小区门口摆个修鞋摊,一天能赚个十来块钱就不错了。"

听着周营长讲述这些年的经历,我的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当年在部队的画面。

那是82年的夏天,闷热得很

,我刚从新兵连分到四连不久。周营长在连队是出了名的严厉,但也特别讲究方法。记得有一次,我值班时不小心睡着了,被他撞个正着。我以为要挨批了,没想到他只是把我叫到办公室,让炊事班给我倒了杯热水。

"高建国,我知道你昨天拉练回来,累得够呛。大老远背着十几斤重的医疗箱,确实不容易。"他递给我一块从食堂带来的馒头,"但值班是军人的责任,打瞌睡就是失职。下不为例啊!"

他语气不重,但字字句句都敲在我心上。从那以后,我再也没在值班时打过瞌睡,哪怕困得眼睛都睁不开,也会站起来走两步,洗把冷水脸。

"周营长,您还记得丁老六吗?就是那个天天偷懒又特别会来事儿的兵?"老王突然问道,打断了我的回忆。

"丁老六?哈哈,那个臭小子,天天想法设法躲训练,却从来不被我抓到的主儿。"周营长笑了,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一瞬间又找回了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军官模样,"他是不是还在老家县医院当大夫呢?"

"不是不是,他现在在省城开了家装修公司,挺成功的。前年我们老兵聚会,他还开着辆桑塔纳接我们。"老王说着,从兜里掏出一包红塔山,递了一根给周营长,"每次喝酒他都说,多亏了当年您拿他'开小灶',天天罚他打扫厕所、擦走廊,练就了他认真细致的本事,这才有了今天的装修公司。"

周营长听了,眼睛微微湿润,接过烟点上,使劲吸了一口:"真好啊...真好..."

"您那个时候罚我们,其实是为我们好,只是那会儿太年轻,不懂事,还埋怨您太严。"我笑着说,"记得有次我内务没叠好,被您罚站了一下午,当时可气您了。现在想想,要不是那会儿的磨练,我哪有今天这份认真劲儿啊!"

他拿起筷子,夹了一大口面条,似乎是为了掩饰自己的情绪:"都是我应该做的。当兵就得有个样儿,松松垮垮怎么行?"

"你们呢?这些年过得怎么样?"吃了一会儿,周营长放下筷子问道。

老王笑着拍了拍我的肩膀:"建国现在可了不得了,县医院的门诊部主任!当年在部队当卫生员的本事可没白费。"

"哪有那么厉害,就是个小医生。"我不好意思地笑笑,"不过这也得感谢当年在部队的那几年,要不是您逼着我每天看医书,哪有今天啊。"

"你小子就别谦虚了,"老王打趣道,"上个月我闺女发烧,一进医院,护士就说'找高医生',多有面子!"

周营长摆摆手:"别这么说,你们能有出息,我这个当营长的也沾光。怎么说咱们也是一个锅里舀过饭的交情,你们有出息我高兴。"

"周营

长,您还记得咱们连那个大铁锅不?"我问道,"那会儿吃饭时,炊事班的老赵总喜欢把肉堆在锅边,我们排队打饭时,眼睛都盯着那块肉,生怕轮到自己时没了。"

"可不是嘛!"周营长笑着接过话茬,"那时候伙食标准低,一个月才几块钱油料。想吃肉啊,得等逢年过节才行。不像现在,当兵的都嫌食堂菜不好吃了。"

"记得那年夏天,咱们连组织看露天电影,"老王也回忆起来,"放的是《少林寺》,可把我们几个小年轻激动的,第二天训练都学着电影里的动作,结果被班长罚做了一百个俯卧撑。"

我们仨边说边笑,一会儿说到拉练途中下大雨,一会儿又聊到食堂的馒头有多硬,那些曾经觉得辛苦的日子,此刻回忆起来竟全是甜的。

面馆里的灯光不太明亮,照在周营长布满皱纹的脸上,我突然想起了那个冬天的早晨,他带着我们在雪地里训练。

"一个军人,要能吃苦!要有担当!"他当时站在寒风中,声音洪亮,哈出的白气在空中凝结成霜,"今天你们能战胜严寒,明天就能战胜困难!"

而现在,他自己又何尝不是在用行动诠释着这句话呢?生活给了他沉重的打击,但他依然坚强地活着,没有怨天尤人。

"对了,建国,老王,有空来我那坐坐。"吃完面,周营长热情地邀请我们,"虽然地方小,但是能坐下咱们仨。家里还有半瓶二锅头呢,改天一块喝一杯。"

我们答应着,跟着他走过几条小巷,来到了一个老旧小区。他的住处是一间不到二十平米的平房,屋里收拾得很干净,但是家具寥寥无几,只有一张床、一个衣柜和一张小桌子。桌子上放着一台老式收音机,墙上挂着一幅他当年穿军装的照片。

"别嫌简陋,坐。"周营长从柜子里拿出一瓶白酒和三个小茶杯,"今天高兴,咱们喝两杯。"

酒是最便宜的二锅头,但喝在嘴里却格外甘甜。三个老兵,围坐在小桌旁,天南海北地聊着,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的军营。

"诶,周营长,您还记得那年冬天连队组织打雪仗不?"我突然想起一件趣事,"您那会儿还扮演'敌军'指挥官,结果被我和老王一人一个雪球砸中了脑袋,笑得我们连指导员都直不起腰来。"

"哈哈,记得记得!那会儿多好啊,咱们连队连着三年被评为'标兵连',年年拿红旗,年年过'军人节'加餐。"周营长感慨道,"那时候虽然条件艰苦,每天早上五点起床跑操,晚上十点才熄灯,但大家伙儿干劲十足,都想着为连队争光。"

"可不是嘛,那会儿连队里谁不服您啊!"老王说着,又给我们每人倒了半杯酒,"您还记得刘排长不?就是

那个爱唱歌的,每到星期六的文艺汇演就上台献丑。"

"哎呀,能不记得吗!"周营长笑着拍了拍大腿,"那小子唱歌跑调还爱现,每次军营春晚都抢着当主持人,那一口河南话,愣是把'同志们好'说成'同什们豪',笑死人了。"

"他现在在县电视台当播音员呢,前几天我看地方新闻还见着他了,西装革履的,挺像那么回事。"我补充道。

"真不错!来,为咱们四连的弟兄们干一杯!"周营长举起杯子,我们三个杯子在空中相碰,发出清脆的声响。

"周营长,"喝了几杯后,我鼓起勇气问道,"您有没有想过...回部队看看?"

周营长的手微微一颤,茶杯里的酒晃动了一下。他沉默片刻,摇了摇头:"回去看什么呢?那地方都变了,咱们那批人也都散了。况且现在我这样子,回去让战友们看见,多难为情啊。"

我和老王都不再说话。是啊,那个部队早就不是当年的部队了,我们的战友也都各奔东西。有些记忆,也许就该留在过去。

"不过,"周营长忽然笑了,眼里闪着光,"我倒是经常梦到咱们连队。梦到早操时的操场,梦到食堂里的大铁锅,梦到你们这帮小兔崽子天天晚上'查铺'后偷偷摸摸躲在被窝里啃家里寄来的腊肠腊肉..."

我们都笑了起来。是啊,那些日子虽然苦,但回忆起来都是甜的。尤其是想起那会儿每人一个月才七块多的津贴,省吃俭用攒起来,就为了休假时给家里买点东西。

夜深了,我和老王告别周营长,约定过两天带着家里人一块吃顿饭。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的心情有些复杂。

曾经那个在我们心中威严的周营长,如今也不过是个普通的中年人,被生活的浪头推着往前走。但也正是这样,我才更加敬佩他——无论处境如何,他依然保持着军人的那股劲:坚韧、乐观、不服输。

回到家,我翻出了压在箱底多年的军旅相册。泛黄的照片里,年轻的我们穿着绿军装站在一起,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青春的笑容。照片角落里,周营长挺直腰板,目光如炬,一如当年。

我轻轻合上相册,心中默默祝福:周营长,愿您的日子,能够像当年教导我们的那样,无论多苦多难,都要昂首挺胸地走下去。

我想起老王临别时悄悄对我说的话:"明天我打算去找丁老六,问问他公司缺不缺人,给周营长找个轻松点的活儿干。这么大年纪了,可不能让他再风吹日晒的修鞋啊。"

这就是军人,这就是战友情。即使脱下了军装,那份责任感和袍泽情谊,依然刻在骨子里,一辈子都抹不掉。

师友们,这个故事最打动你的地方在哪里?

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来源:李德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