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在可以说是中国汽车市场转型的关键节点,合资品牌不管是丰田、大众、通用还是奥迪、奔驰,都是两种打法,“一口价”策略来保证现有的销量,尽可能最大化历史的品牌价值;然后围绕本土化和电动化开始这一轮发牌。
芝能汽车出品
2025年上海车展,是一个风向标,热热闹闹的。
现在可以说是中国汽车市场转型的关键节点,合资品牌不管是丰田、大众、通用还是奥迪、奔驰,都是两种打法,“一口价”策略来保证现有的销量,尽可能最大化历史的品牌价值;然后围绕本土化和电动化开始这一轮发牌。
在智能化监管趋严和价格战趋于理性的背景下,合资是看到了被拉回来的机会,我们围绕着别克品牌的尝试来探讨一下。
Part 1
合资在悬崖边上的觉醒:
从技术输入到生态共建的战略转型
“一口价”策略成为合资品牌重回市场牌桌的尝试的手段,这一策略通过统一报价、降低购车门槛,直接对抗自主品牌的“限时优惠价”,价格调整刺激了燃油车市场的回暖。
但“一口价”策略的长期效果仍存变数。短期内,降价带动了销量增长,但也压缩了合资品牌的利润空间,依靠产品力和品牌价值实现差异化竞争是必须的。
2025年上海车展标志着合资品牌从“技术输入者”向“生态共建者”的角色转变。大众、丰田、本田等传统巨头通过本土化战略和电动化转型,试图扭转市场颓势。
例如,大众ID. ERA增程SUV、大众安徽首款纯电B级SUV以及上汽奥迪E概念车量产版的亮相,展现了大众“在中国,为中国”的决心,采用本土化设计,还融入了增程动力等符合中国消费者需求的技术方案,丰田铂智7的发布,被誉为“电动凯美瑞”,通过智能化体验和品牌品质的结合,精准切中中高端市场痛点。
国家对辅助驾驶宣传的监管趋严,使得消费者视线从“智能化”转向制造工艺、品牌口碑等传统优势,加大与中国科技企业的合作力度,加速智能驾驶和座舱系统的本土化研发,补齐段遍变成了核心。
Part 2
别克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别克品牌日上,上汽通用别克推出高端新能源子品牌“至境”及“逍遥”超级融合架构,以其3+3+3全域拓展能力,覆盖多车身类型、新能源技术和驱动形式,携手宁德时代、Momenta、高通等本土科技巨头,在自己的平台上注入活力。
别克“逍遥”超级融合架构是合资品牌首款立足中国市场研发的全域融合型新能源整车架构,其“3+3+3”拓展能力(MPV/SUV/轿车三种车身类型,纯电/插混/增程三种新能源技术,前驱/后驱/四驱三种驱动形式)展现了极高的平台灵活性。
整合动力域、底盘域、智驾域、智舱域四大技术领域,通过泛亚技术团队与通用全球资源的深度融合,实现了技术自研、产品定义和市场响应的全面领先。
● 在动力系统方面,“逍遥”架构搭载升级后的奥特能2.0多元驱动平台,与宁德时代合作首发6C LFP超快充电池,基于全域900V高压平台,峰值充电功率达640kW,10分钟充电可续航350公里。
电池安全性能尤为突出,采用多面液冷技术,在针刺、加热、撞击等极端测试中实现不起火、不爆炸。
智能化是“逍遥”架构的核心竞争力。与Momenta合作开发的L2城区辅助驾驶技术,采用端到端大模型,无需高精地图即可实现“有路就能开,有位就能停”。
其安全设计尤为严苛,通过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三重定位,配合双重手离方向盘检测和闭眼3秒强制退出机制,漏检率接近零,充分响应国家对智驾安全的监管要求。
● 在智舱领域,“逍遥”架构首发高通8775芯片,搭配50吋AR-HUD和8屏数字空间,构建“智能大健康座舱”,多姿态零重力悬浮座椅可智能适配前后排位置,五恒舒适体感座舱(恒温、恒湿、恒氧、恒洁、恒静)则通过AI驱动的端云融合系统,提供多场景主动服务。
总结一下,就是在本土开发,在三电和智能化方面整合中国产业链的技术来打这一局!
小结
上海车展的到来,标志着合资品牌在尝试新一轮出牌。到底是否成功,我们持续观察。
来源:朱玉龙的汽车电子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