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变化,这些疾病易发,全体市民需加强防范!12月防病提示来啦→

摘要:十二月份将迎来大雪、冬至节气,气温骤降、寒气愈盛,人员室内活动增多,室内外空气流通减少,增加了呼吸道传染病传播的概率。老年人、儿童、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因抵抗力较低,更易受各类病毒、细菌的侵扰,应当予以重视。奉贤疾控提醒您:除了要多添衣防寒之外,全体市民需注意防范

十二月份将迎来大雪、冬至节气,气温骤降、寒气愈盛,人员室内活动增多,室内外空气流通减少,增加了呼吸道传染病传播的概率。老年人、儿童、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因抵抗力较低,更易受各类病毒、细菌的侵扰,应当予以重视。奉贤疾控提醒您:除了要多添衣防寒之外,全体市民需注意防范流行性感冒、水痘、诺如病毒感染以及心脑血管疾病和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生。

流行性感冒

疾病特点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喷出的雾滴,经空气传播给他人,也可通过接触流感病毒污染的物体而感染。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高热、头痛、四肢酸痛、乏力和伴有流涕、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体弱多病者和老年人感染后易出现肺炎等并发症。

预防措施

1. 市民要做好防寒保暖并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2. 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环境。

3. 要勤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4. 一旦出现流感样症状及时就诊,流感病人要做好隔离,隔离时间为退热后2天。

5. 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措施。推荐6月龄至5岁儿童、60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医务人员、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以及孕妇或准备在流感季节怀孕的女性为优先接种对象。

水 痘

疾病特点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经呼吸道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表现为全身发作的瘙痒性皮疹、红斑或疱疹,孕妇、新生儿、青少年、成年人以及免疫力低下人群容易感染。

水痘病毒通常在感染后的14~16天后开始出现身体虚弱、发热、食欲下降、头痛、咳嗽、咽喉肿痛等表现,在此后1~2天患者的皮肤通常开始出现水痘皮疹。发热后1到2天,通常会形成各种不同阶段的皮损,包括水疱、水疱破裂和结痂、消退。水痘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一般10天左右自愈。

预防措施

1. 学校、托幼机构应做好日常通风消毒,加强晨、午检,及时发现和隔离病人。水痘患儿应避免外出,以免传染给其他人。隔离期为水痘疱疹全部干燥结痂,或不少于发病后一周。

2. 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3.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与急性期水痘病人接触。

4. 接种水痘疫苗是目前预防水痘最有效的措施,在水痘流行期间,及时接种水痘疫苗可有效减少水痘发生。

诺如病毒感染

疾病特点

诺如病毒原名诺瓦克病毒,属于杯状病毒科。该病毒具有潜伏期短、变异快、环境抵抗力强、传播途径多样、感染剂量低的特点,因此很容易在人群间造成传播,是引起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每年10月至次年3月为诺如病毒感染高发季节,以接触传播和食源性传播为主。重点防控场所为学校和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

预防措施

1. 注意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应洗手。

2. 食物要经过煮熟后再食用。

3. 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应加强食品及饮水安全管理,保育员、食堂工作人员如果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应立即调离工作岗位。

4. 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应同时加强晨、午检工作,若有学生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应及时隔离就医,其呕吐物或粪便应立即进行规范的消毒处理。患者须待症状完全消失72小时后方可上学,以免传染给他人。

心脑血管疾病

疾病特点

心脑血管疾病种类繁多,每一种都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有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寒冷是心脑血管急性事件发生的诱因之一,因此冬天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时期。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或高危人群在冬天需要更加注意,给自己做好周全的保护。

预防措施

1. 注意保暖。保暖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至关重要。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添衣物,避免长时间暴露在低温寒冷环境中。洗脸、洗澡时尽量使用温水,避免水温与室温相差过大导致血管收缩。

2. 均衡膳食。冬季,人们往往喜欢吃高热量、高盐的食物,但对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患者来说,应避免大吃大喝,以免增加心脏负担和导致血脂血糖异常。建议保持均衡饮食,适量摄入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的食物。

3. 适度运动。适度的运动有助于改善心脑血管健康。冬季应选择适宜的时间和环境进行锻炼,如气温较高的时段和室内运动场所。同时,运动强度也要适中,避免过度劳累。

4. 定期监测。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尤其是既往有血压、血脂、血糖异常的患者。患者应在家中备有符合国际标准的电子血压计,并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在血压波动时,增加监测次数,并及时就医。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

疾病特点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源于日常生活中含碳物质燃烧不充分而释放的一氧化碳(CO),该气体经呼吸道吸入后与血红蛋白紧密结合导致组织缺氧,从而引发中毒症状。

一氧化碳中毒症状依CO吸入量不同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三个等级:轻度中毒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及乏力等症状;中度中毒则在轻度症状基础上,可能出现面色潮红、脉搏加快、神志不清、判断力下降等症状;重度中毒表现为深度昏迷、生理反射丧失、大小便失禁、四肢厥冷、血压降低、呼吸急促,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预防措施

1. 在室内使用煤炉、炭火等取暖设备时,应确保煤炭烧尽;并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 确保燃气热水器、煤气灶等设备安装正确,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一氧化碳泄漏。

3. 家中可安装一氧化碳探测器,以便及时发现一氧化碳浓度的异常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4. 开车时,不要让发动机长时间空转;车辆行驶时,不要过久地开空调;不要躺在车门车窗紧闭、开着空调的汽车内睡觉。

来源:上海奉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