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22日是第56个世界地球日。当天,我区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围绕“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启动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周活动,呼吁公众共同保护环境,用行动爱护我们唯一的家园。
4月22日是第56个世界地球日。当天,我区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围绕“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启动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周活动,呼吁公众共同保护环境,用行动爱护我们唯一的家园。
在主活动现场,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设置了美丽宁夏成果展区、设备(装备)演示区、政策咨询展台等不同展示区域。政策咨询展区展示自然资源民生实事、保护地球等政策法规,美丽宁夏成果展区则陈列了宁夏生态资源本底状况调查成果、少儿手绘地图大赛及往届摄影大赛获奖作品等,为公众营造沉浸式体验。记者还在自然资源设备(装备)演示区看到了多种测绘设备、地质灾害应急装备等专业设备,技术人员为群众进行科普讲解。
4月22日是第56个世界地球日,在宁夏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主会场,展示的测绘专业无人机等设备吸引了不少孩子的目光。
除启动第三届“醉美宁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摄影和文化创意作品大赛外,在2025 年宁夏自然资源科普讲解比赛获奖的科普志愿者还共同宣读了“爱地球・不止这一天”倡议书。宁夏国土资源调查监测院科普宣传员刘启航作为代表,现场进行了自然资源的科普讲解。“我从2020年开始做科普宣传员,除了这些特殊节点,也会不定时进学校进社区,向不同年龄的群众进行自然资源科普宣传。”在刘启航看来,将晦涩难懂的政策法规和专业知识转换成通俗易懂的语言,从而让更多群众去了解自然资源,了解保护环境对地球的重要性,就是科普的意义所在。
来往行人正在观看自然资源相关展板。
当天,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还向公众发布了宁夏生态资源本底状况调查成果。“我们聚焦全区生态资源状况,以生态保护修复需求为导向,依托调查监测数据,在全国范围内第一个完成全域生态资源本底调查,并形成生态资源本底数据库。”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调查监测处副处长李松兴介绍,生态资源调查成果将全区划分为9大类生态体系,从数量、质量、受损、服务、格局和保护修复6个方面构建56项评价指标,围绕“一河三山”开展生态资源诊断性分析评价,最终形成《宁夏生态资源本底状况调查报告》。
“生态资源调查成果可以实现分区分类统计生态资源的基本情况、变化量,分析空间分布、变化趋势等特征,开展诊断性评价。”李松兴说,这个成果不仅为全区山水林田湖草沙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精准开展提供靶向目标,也为科学评价保护修复成效提供了数据保障。
世界地球日宣传周启动后,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还将开展世界地球日“进校园、进社区”自然资源科普宣讲,通过发送材料、张贴海报、开展特色科普课堂及现场互动等,向公众进一步推广低碳生活理念。(宁夏日报记者 张唯 文/图/视频)
本文来自【宁夏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