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台湾网络社群再度因一起虚假消息引发广泛关注。4月22日晚间,网络平台上出现一则令人震惊的贴文,标题写着“陈菊走了?”,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并引发热议。该贴文不仅在社交平台上广泛传播,还引起了媒体及公众的广泛关注。高雄市警局在接到报案后,立即展开调查,仅4小时
近期,台湾网络社群再度因一起虚假消息引发广泛关注。4月22日晚间,网络平台上出现一则令人震惊的贴文,标题写着“陈菊走了?”,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并引发热议。该贴文不仅在社交平台上广泛传播,还引起了媒体及公众的广泛关注。高雄市警局在接到报案后,立即展开调查,仅4小时内便锁定并逮捕了发文者,一名44岁的女子。此事件不仅揭示了网络谣言的危害,也引发了关于言论自由与法律边界的广泛讨论。
高雄市警局在接到报案后,立即展开调查,仅4小时内便锁定并逮捕了发文者,
谣言蔓延,媒体与医院急忙辟谣
事情的起因源于一则来自PTT论坛的帖子,发布者以“陈菊走了?”为标题,询问是否有关于台监察部门负责人陈菊去世的消息。贴文发出后,迅速在网络上传播,许多网友纷纷转发并讨论此事。不少人对陈菊的健康状况产生疑虑,因为她自去年年底以来因病住院,至今未出院。
4月22日晚间,网络平台上出现一则令人震惊的贴文,标题写着“陈菊走了?”
然而,面对这则不实消息的迅速扩散,高雄医学大学附设医院第一时间做出澄清,明确表示陈菊的健康状况并未出现生命危险,病情稳定,并正在接受复健治疗。医院表示,陈菊并未去世,正积极配合治疗,恢复情况较为理想。
医院第一时间做出澄清,明确表示陈菊的健康状况并未出现生命危险,病情稳定
尽管高医作出澄清,但该消息依然在人们心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消息的传播不仅在网络空间引发了热议,也让陈菊的家人和身边的工作人员感到不安和困扰。
陈菊长期请假,虽然不违法,反映的却是陈菊和菊系人马在赖心中的举足轻重
警方介入,发文者迅速被查获
就在事件发酵后不久,警方介入了此事的处理。高雄市三民一分局接到报案后,立即组成专案小组,开始追查该贴文的来源。通过对IP地址的追踪,警方迅速确认发文者的身份,查明其为一名44岁的女性,居住在高雄市苓雅区。经过与该女子的对话,她表示自己在看到社交媒体平台上有模糊的消息提到“大官去世”,而后联想到近日关于陈菊住院的新闻,便在PTT上发文询问。
根据警方的说法,虽然该女子的帖文内容是以疑问的形式发布,但其发布的言论仍然构成了对社会秩序的影响。警方迅速将该女子逮捕,并依据《社会秩序维护法》第63条将其依法送办,进行相关法律处理。
事后,该女子在返回家后再次在PTT上发布道歉声明,公开向陈菊及社会大众道歉,表示自己因误信网络上的谣言而做出了不当行为。她在道歉中称:“花妈对不起,惊扰到您了!这次真的学到了社会经验。”然而,这篇道歉声明再次引发了网友的热议,一部分人表示理解并认为她的行为并非恶意,但也有声音认为,网络上的言论应当更加谨慎,尤其是涉及公共人物的健康和生命问题时。
陈女是否违法?
陈女的贴文当然非常不妥,对陈菊很不礼貎,在民俗上也颇为忌讳,道歉是应该的。不过,纯就法律上来说,陈女贴文违法了吗?
首先,陈女贴文的标题和内容,都不是肯定的陈述;至少从字面上看,她是在询问「陈菊是否走了?」警方的大动作不免让人疑惑,以后是否连问都不能问了?甚至若扩而大之,是否连重要政界人士的病情也不能问,以免动摇国本?
其次,就算警方认定陈女刻意使用疑问句法来规避法律责任,但就警方以违反社会秩序维护法第63条移送来说,陈女贴文已经达到该条文所规定「散布谣言,足以影响公共之安宁者」的地步吗?
警方说,该则贴文已在网络、实体领域迅速蔓延,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及疑虑,对于社会公共之安宁秩序显有造成损害。但警方又称,第一时间高雄医学大学附设中和医院已经出面澄清「不是事实」。那么,疑虑既已澄清,该贴文又影响了什么公共秩序?破坏了什么社会安宁?
再者,警方显然又是双标执法。赖政府从阁揆到各部会阁员为大罢免谎话连篇,连警察的顶头上司内政部门负责人刘世芳都对租金补贴公然造谣,难怪网友质疑,「果然是双标啊!绿色的造谣都没事」。让人好奇的是,陈女一则已由医院出面澄清的贴文,到底造成什么人心不安、社会惊扰或政治动荡?难道赖政权之兴衰,系乎陈菊一人之安危?
监察部门负责人连续几个月不能上班,必然影响监察部门的运作。不过,陈菊长期请假,虽然不违法,反映的却是陈菊和菊系人马在赖心中的举足轻重,以及监察院作为「蚊子院」在赖政府里的无足轻重。
来源:儒馆聊税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