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介绍,哈尔滨学院研究实践基地将深挖精神内涵,依托研究会专业力量,联合省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纪念馆,围绕攻关“东北抗联精神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抗联文化在高校思政课中的转化应用”等课题,推出一批有深度、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将历史记忆转化为精神财富。着力构建“课
4月22日,黑龙江省东北抗日联军历史文化研究会哈尔滨学院研究实践基地揭牌仪式举行。
揭牌
据介绍,哈尔滨学院研究实践基地将深挖精神内涵,依托研究会专业力量,联合省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纪念馆,围绕攻关“东北抗联精神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抗联文化在高校思政课中的转化应用”等课题,推出一批有深度、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将历史记忆转化为精神财富。着力构建“课堂教学+实践体验+校园文化”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推动东北抗联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将抗联英烈事迹融入思政课、专业课教学,让学生在系统学习中感悟精神力量;依托纪念馆、抗联遗址开展沉浸式学习教育,组织师生参与东北抗联精神宣讲团,走进中小学、社区和企业,让红色基因在传播中传承;建设东北抗联精神展馆,打造东北抗联精神文化园,举办抗联剧目展演,让东北抗联精神渗透到校园生活的每个角落,形成“处处是课堂、时时受教育”的育人氛围。在省社科联指导下,将联合省内外高校、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东北烈士纪念馆等单位,共建黑龙江省东北抗联精神与红色育人学术交流基地,推动形成“大思政课”建设共同体,与中小学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在学术研究、课程开发、教材编撰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开展研学实践活动,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让东北抗联精神成为全社会共同的精神坐标。
抗联剧目《赵一曼》演出
哈尔滨研究实践基地的建立是校会合作的崭新起点,更是东北抗联精神传承与高校育人实践深度融合的重要里程碑。对于研究实践基地未来的建设,黑龙江省东北抗日联军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张智深建议,在研究方面,充分发挥双方优势,深入挖掘东北抗联历史文化内涵,让“学术研究”与“教育实践”深度融合,“历史厚度”与“时代温度”同频共振。将东北抗联精神的“根”深深扎进教育的土壤,让红色基因在青年一代心中永续传承。在实践育人方面,充分发挥研究实践基地传承东北抗联精神重要作用,把东北抗联精神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编撰抗联歌曲教材、举办专题讲座、开展实践活动等形式,让学生们在学习和实践中深刻感悟东北抗联精神,培养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引导青年学子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价值观。在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方面,积极发挥研究实践基地辐射作用。策划、组织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走进学校、社区和企业,讲述抗联故事,传承东北抗联精神。
揭牌仪式结束后,大家共同观看文法学院创作的抗联剧目《赵一曼》。
来源:黑龙江网信办代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