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加强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从2024年9月起,南昌市全面启动了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全市33名专职疾控监督员派驻至21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107名兼职疾控监督员派驻79家试点医疗机构。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医疗机构疾控监
为加强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从2024年9月起,南昌市全面启动了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全市33名专职疾控监督员派驻至21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107名兼职疾控监督员派驻79家试点医疗机构。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扎根医疗机构防控一线,通过“查、督、改、促”四步工作法,切实筑牢公共卫生安全屏障。
一是常态查。全市驻点医疗机构严格按照《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工作清单》,对照《疾控监督员巡查工作技术规范》,建立常态化巡查机制,重点检查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与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与处置、预防接种管理、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医疗废物处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职业卫生与放射防护等方面内容。
二是专项督。除日常工作巡查外,根据重点传染病防控形势,实时下发工作提示,疾控监督员根据工作提示,对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的重点环节、关键部位和具体要求,提高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比如:针对春节期间人员流动性增大、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风险增加的情况,疾控监督员加强对驻点医院的冬春季传染病防控、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进行督查;针对我省丙肝消除工作重点,加大丙肝防治医院工作督查力度。截至目前,全市共下发疾控监督员工作提示4期,专职监督员出动51人次,检查医院40家。
三是及时改。针对疾控监督员反馈的问题,督促医疗机构落实当下改和长久立相结合的整改模式,对于能够立即整改的问题,立行立改;对于需要长期整改的问题,制定详细的整改计划,持之以恒精准施治,达到“整改一个问题,解决一类问题,堵塞一批漏洞”的目的。
四是能力促。通过开展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工作制度,督促了医疗机构落实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主体责任,提升了医疗机构传染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能力水平,医防融合更加紧密、医防协同更加高效。
下一步,南昌市将在总结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实施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提质扩面工作,在全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全面推行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进一步深化医防协同、医防融合能力建设,推动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工作走深走实。
来源:江报健康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