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归零 重新开始——张林别传(7)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4 09:33 2

摘要:写在前面的话:余身在军旅数十年,结识的老战友、老部下不计其数,但有几个人几十年后还能记得,原因是我评价一个人不看他职位多高,手里有多少钱,而是着重他在文化上的建树,在专业上的成就,是否有奋进的人生姿态,所以我这个系列的总名称叫《落潮再看腿长短——我所结识的军旅

屈全绳 撰文

写在前面的话:余身在军旅数十年,结识的老战友、老部下不计其数,但有几个人几十年后还能记得,原因是我评价一个人不看他职位多高,手里有多少钱,而是着重他在文化上的建树,在专业上的成就,是否有奋进的人生姿态,所以我这个系列的总名称叫《落潮再看腿长短——我所结识的军旅作家》。我在兰州军区宣传部时的老部下张林就是其中之一。

北京凤凰中心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在沧州。”

陆游的诗,道尽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充满了壮志难酬的无奈。现实生活中,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则无所得。不断碰钉子的张林虽然经常有灰心失望的感觉,却总能舔净伤口重新出发。他自谓天资平平,但也渴求日进有功,愈挫愈勇。

世上的事都有因果,欠下的要还,付出的会回报。张林在北京正为去向为难之时,昔日他帮助过的战友师永刚打来电话,说军报一朋友到凤凰网当了老总,如果想进凤凰,这是机会。此时,离开部队的师永刚在《凤凰周刊》正干得风生水起。张林也曾萌生过投奔凤凰之意,但听说老板刘长乐用人把关很严,怕被拒了尴尬,没敢张口。如今这位到凤凰网任职的朋友不仅与张林相熟,张林还帮过他的大忙,所以只打了一个电话,凤凰网就同意他入职了。

面试张林的凤凰网副总陈明说,刘老板说了,不论你过去如何辉煌,到了凤凰一切归零。这让张林想起了马克思引用过的一句话:“这里是罗陀斯,就在这里跳跃吧。这里有玫瑰花,就在这里跳舞吧。”

张林心里说,我对网络一窍不通,不想归零也得归零,但我有新闻人的职业敏感,应该能干好。

张林正式与大家见面那天是2000年的国庆节,凤凰网在京郊搞团建。他抬眼一扫,全是20多岁的年轻面孔,一片青春洋溢,笑语欢歌。这些所谓的同事,与他整整相差一代人,其中不乏北大清华的才子才女,怎不让他心生自卑?

46岁的张林被任命为编辑部的副主任,可他除了勉强会用电脑打字、上网,其他技术一概不会。好在编辑部有邹明、吴海鹏两个当过兵的战友,还有一个重量级人物乔海燕,他是主管编辑部的副总,科班出身,他的父亲周原是第一个采写焦裕禄的新华社记者。经过他们的耐心传授,张林几天后就上岗工作了。虽然手上的活慢一点儿,但多加一会儿班就能补上。

当时凤凰网在北京中关村南大街的中国农科院信息楼办公,总共不过45人,真正负责上传内容的人只有十多个人。但凤凰网的国际国内港澳台新闻却很受追捧,有大把的铁杆粉丝。特别是有大事发生时,许多人首选访问凤凰网,看看凤凰是怎么说的。以至于凤凰网经常因访问量太大而发生宕机故障。后来张林写凤凰的第一本书就叫《大事背后》。

邹明是编辑部主任,他曾经豪情万丈地说,张老师,咱们拼一拼,把新浪干掉。意思是我们要在新闻传播的影响力上超过新浪网。可见凤凰网这十几个人是有颇具“野心”和志向的(数年之后,凤凰网果然跻身全国五大门户网站之列)。

张林在凤凰网印象深的主要有三件事:一是中美撞机,二是“9·11”事件,三是陪同凤凰的主持人到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等各大网站与网友、粉丝进行网络对话。

2001年4月1日,美国海军EP-3电子情报侦察机在中国海南岛附近海域上空侦查,中国海军航空兵派出2架歼-8II战斗机进行监视和拦截,其中一架僚机在中国海南岛东南70海里的中国专属经济区上空与美军飞机发生碰撞,中国战斗机坠毁,飞行员王伟跳伞后下落不明,后被确认牺牲。

中美撞机引起轩然大波,全国爆发了抗议的浪潮。张林首次感到了网络媒体的力量,凤凰网昼夜不停上传相关新闻,每条新闻都有数百万人阅读,编辑部人员也经常彻夜不眠。凤凰卫视策划了《中国人今天说“不”》的大型抗议晚会,张林和同事一起把凤凰卫视的主要节目内容变成文字发表……

2001年9月11日晚上九点左右,友人打电话告诉张林,美国纽约世贸中心和五角大楼被袭。他拔腿就跑,打了一辆出租车第一个跑进凤凰网办公室。紧接着,同事们也接二连三地跑进来,不到两个小时,凤凰网已经全员上岗。一个民营网络公司的员工居然有这样的纪律性与自觉性,让张林对这些年轻人刮目相看。他们连夜上传新闻,之后大家轮流值班,36小时不间断地连续更新。凤凰卫视这边,刘长乐提出,加滚动条,帮那些内地亲友寻找在纽约失散的亲人,这是凤凰一贯的人文关怀。

凤凰卫视和凤凰网的全部力量都投入了这场36小时的直播,见证了“9·11”恐怖袭击的全过程。这次直播,让世界了解了中国新闻媒体对重大实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张林认为,凤凰卫视和凤凰网对这次事件的直播,还产生了一个意外的效果——促进了中国的电视新闻改革,不久之后,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开播,24小时不间断地播报新闻和突发事件。

在凤凰网,张林还负责安排和陪同主持人、编导到新浪、搜狐和凤凰网聊天,到北京大学、传媒大学等高等学府讲课,这使他更多地了解了电视台的运作与管理,了解了主持人的所思所想和生活经历,对于他后来写作《凤凰卫视这些年》有很大的帮助。

刘长乐后来知道张林加盟了他的凤凰卫视,是因为一个叫李承仙的画家。

李承仙是著名的敦煌保护神、敦煌研究院首任院长、大画家常书鸿的夫人。60年代,刘家与常家都住在兰州宁卧庄省委家属院,常书鸿的儿子常嘉煌与刘长乐是发小,后又投奔了凤凰卫视。

90年代中期,李承仙住北京时,张林跑去采访她。当时她正在画画,戴着老花镜和一个围裙,身上沾满了各种颜料,裤子的膝盖处有两个破洞。张林问,你知道敦煌研究院的人怎么称呼你吗?李承仙说,知道,他们都叫我“地主婆”。因为我太抠了,规定领一只毛笔要交几张画。那个年代太穷了,粮食还凭票呢,不精打细算行吗?采访中,李承仙不停地把她的裤腿往上拉,遮盖膝盖上那两个破洞。张林把这个细节写进了稿件。报告文学《飞天》在《人民文学》发表后,李承仙的朋友在美国看到了,给她寄了一百美元,说是去买条裤子,下次记者来了穿上。

李承仙

李承仙患了癌症,刘长乐去医院看望,李承仙提出让他派张林为自己写一本书。李承仙解释说,张林现在在你手下。

刘长乐原是中央电台军事部的负责人。1987年郭怀亮、张林的老山前线英模报道得以轰动京城,刘长乐是主要的幕后推手。他得知张林加盟了凤凰后,让秘书段敏找张林参与一本书的创作。段敏见了张林,有点惊奇:“看样子你年纪跟老板差不多,你怎么会给他当通信员呢?部队的通信员不是年纪都很小吗?”张林笑道:“是通讯员不是通信员。通讯员是给中央台写新闻报道的,不是给首长送信端茶的。”

哦——段敏这才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

张林(右)与刘长乐合影

刘长乐很快将张林调入凤凰卫视公关媒介部担任副主任,陆续派给他一些重要的采访、报道任务。比如2003年10月18日,刘晓庆刚坐牢出来接受吴小莉的采访,张林担负拍照、写文字稿的任务。第二天全国各地的都市报和晚报都编发了张林采写的专访和拍的照片。

刘晓庆接受吴小莉采访 张林摄

还有台湾籍主持人刘海若受伤后大陆医院医生挽救她生命的故事,张林也全程参与,写了大量稿件,最终还出版了一本书。

张林与凤凰卫视公关部(北京)的同事。后排左三为受伤康复中的凤凰主持人刘海若

张林在凤凰公关部,主要负责凤凰自身形象的对外宣传、华语传媒研究、凤凰卫视发展史、跨文化传播等。刘长乐提出,在这个多极的世界,中国很快会成为重要的一极,中国的传媒也必须是影响力强大的一极,要“向世界发出华人的声音”。

刘长乐曾开玩笑说:“凤凰聚集了一批怀才不遇的理想主义者,这里面也包括我本人。”张林认为,凤凰这些人在原单位混得都不错,但总觉得应该有一个更大的舞台施展自己的抱负,结果在凤凰最大限度地释放了能量,展现了才华。张林也在凤凰找到了归属感。

张林携手凤凰著名主持人许戈辉(左一)为身患白血病的大学生干海涛(中)筹款20余万元,在海军总医院为他做了骨髓移植 张林摄

随着凤凰卫视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凤凰节目的衍生品如图书、光碟、歌曲等开始引起人们注意,凤凰于2005年筹备成立了凤凰卫视出版中心。中心由张林负责,主要任务是将凤凰卫视拥有版权的节目变成图书、光碟出版,也可以自己找米下锅,出版与凤凰节目无关的图书。出版中心名称听起来很气派,但实际只有三个人,最多时不超过九个人,而且凤凰不给投资,完全靠市场化运作,自负盈亏。

张林说:“我们虽然人少,但能量不小,工作效率很高。从2006年到2021年我因年龄原因从凤凰卫视辞职,我们一共出版了260多种图书和光碟,做了一批畅销书,这些书的销量少则十几万册,多则达百万册以上,创造营收2600余万元。”

张林他们编辑出版的第一本书畅销书是星云大师与刘长乐的对话《包容的智慧》。书的初稿出来后,开头部分是两位智者互相寒暄、自谦的一番话,张林觉得开头部分不提气,他想起长乐先生曾送给他一本书叫《冷战》,说是一味对抗并不能达到目的,而代表美国文化的流行音乐、好莱坞电影和麦当劳反而推到了柏林墙。

于是,他对书稿进一步的提炼,开头即提出问题,柏林墙是被音乐电视摧毁的吗?而针对大众读者,我将书中与管理有关的部分集中到一起,起名叫柔性管理、自觉管理、感动管理。金老师再读书稿后说,张林,这书成了!

星云大师与长乐先生 张林摄

签约时,金老师说,星云大师的书在中国市场最多印一万五千册,我给你签三万册。张林求情道,金老师,刘长乐是您的老战友,你多签一万册,让我们脸上好看点,这一万册可以不结账。金老师叹了口气改了合同,上书:起印四万册,从三万零一册起,版税18个月以后按销量结算。

但是书出版后,仅仅过了两个月,金老师给张林打电话说,《包容的智慧》销量已经突破了五万册。

张林说,《包容的智慧》传递给我的经验:一是书的主题一定要反复提炼,反复讨论,找到能打动大多数人心灵的话语。二是出版人比编者更了解市场,他们起的书名往往比作者高明。比如我们编辑的星云大师的语录版著作《宽心》,原来的书名叫星云大师的人生哲学。出版商改成现在这个名字后,销量增加几十倍。此后这套书陆续出版了《厚道》《舍得》《福报》等,成为当时最热销的一套书籍。

星云大师与长乐先生合著的《包容的智慧》。书名为星云题写

张林说,我这种50后的人,没有接受过正规系统的高中和大学训练,知识是零散的,肤浅的,编辑名人、学者、作家和大学教授们的图书,是吃力的。在凤凰卫视这些年,我忙里抽闲读了不少书,如传媒史、宗教史、哲学史、战争史,中共党史,还有心理学和一些人物传记,弥补知识的缺陷,但这种恶补还是急用先学式的,无法与那些受过系统教育的学者专家站在同一跑线上。我是从山沟里爬到平地,别人是从平地登上了高山,没有可比性。但是我不甘落后,还在努力地提升自己,也算一种知耻而后勇吧。

在凤凰卫视,张林因为工作关系,有幸近距离接触许多知名人物,如星云大师、李敖、杨振宁、证严法师、中国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院长,钱学森的夫人蒋英等。这些人的确是自带光芒,魄力无限。其中张林与星云大师和李敖先生接触较多。

星云大师谦和、睿智、思维敏捷、大气磅礴,张林求他题写书名,他先说一句,我的字不好,然后接着说,你要非让我写,我就写给你。有一次张林对他进行了专访,一口气提了十几个问题,记得有一个问题是:男儿最可贵的品质是什么?他的回答出人意料:“冒险!”

2013年5月的一天清晨,张林在佛光山拜见星云大师

为什么不是谦虚、刻苦、精进,而是冒险呢?星云说,男儿自我冲天志,不向如来行处行。佛走过的路你就不能再走了,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永远成不了佛。有了勇气,你才能开创事业。一句话,张林如醍醐灌顶。

李敖先生似乎与星云大师相反,他孤傲、博学,精通历史又精于算计,一只眼睛盯着学术大师的殿堂,另一只眼睛盯着凡尘的儿女私情,他为台湾的一些电视台做节目挣钱,又总是忍不住违反约定骂人惹事,逼得电视台不得不停掉他的节目。他说自己成了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说不定哪天饭碗就砸了”。

李敖先生家里到处是书

张林多次去过李敖在台北的家。他说,在那里仿佛能感受到中国30年代那批文化大师留下的余温。房间很大,但非常拥挤,满天满地都是书。客厅、书房、厨房、厕所,无一例外。更让人惊讶的是,那么多书,大多数都贴有读过的书签。书与书之间每隔一米左右,就有一个作为隔断的资料盒,盒里装的是他读这些书的相关卡片,有些卡片是直接把书页撕下来贴在A4纸上。他的名言是,“我骂人的方法就是别人都骂人是王八蛋,可我有一个本领,我能证明你是王八蛋。”他看报时,只要自己有兴趣的文章或资料,不管是新报旧报,一律直接撕下来装进衣兜。他说自己规定自己每天必须写至少3000千字。张林问道,这几天我看您都没写?他说,回去补上。

李敖与刘长乐先生的关系非常好,刘长乐策划了《李敖有话说》节目,让李敖 “敢言人之不敢言”,但关键的节点在于李敖是反对“台独”最坚决的人。《李敖有话说》让海峡两岸观众看到了李敖的爆发力,也让李敖遇到了人生路上的最大“功臣”和“伯乐”。

刘长乐与李敖

刘长乐策划的李敖 “神州文化之旅”是2005年9月,这是一次轰动两岸的文化交流。李敖在北大、清华、复旦三所大学演讲,要逛故宫,逛老北京,重访母校和文化胜地,反复强调不能因为两岸50年的政见之争,割裂5000年的文化传统。然而,在行程中,这位“毒舌”式人物也会口无遮拦,违反约定说不合时宜的话。他在北大演讲过程中,张林就当场给凤凰网打电话,停止了网络直播。李敖到北京的第三天就说,我与北京情缘已尽。但是长乐先生和凤凰的这批人尖子一边对他悉心关照,让他回母校,见恩师,会小时候的结拜兄弟,一边与他斗智斗勇,“不能把好事变成坏事,不能把坏事变成大坏事”。终于使他按照凤凰卫视的安排,让“神州文化之旅”完美收官。

李敖接受采访时称:“刘长乐老板为我吃了很多苦,他的知人善任,使我能够生还故国。”只有凤凰卫视的人才知道他这话的含义。

在李敖离开大陆14天后,凤凰出版中心编辑的《快意还乡——李敖神州文化之旅》完成,随后又出版了《十二天,心灵之旅》《李敖有话说》系列图书,对两岸的文化交流,对于两岸人民认同只有一个中国起到了积极作用。

2021年,张林向凤凰卫视提出辞呈,告老还乡。离开凤凰后,张林创办了微信公众号“五色之翼”、“微观兵法”和“红头绳儿”,一为战友们回望青春、口述历史提供平台,二为大家研究军史、战史和各部队的历史提供一些细节和具体的资料,三为文化学者和作家提供交流的园地。张林说,不论做什么,我都会告诫自己不是什么人物,顶多算个文化苦力,负责搬运一些文化历史知识,给有兴趣的战友和朋友们看。仅此而已。

结束这篇文章之前,我还是50年前对张林的看法:张林是一块花岗岩而不是鹅卵石,鹅卵石只能铺路,而花岗岩可以造楼。50多年来张林凭着对文字的热爱,对艺术的执着,坚持不懈地写作、编辑,终于成为著作等身、构建喀喇昆仑戍边学的一位专家。这是我希望的人,也是我欣赏的人!

我笃信,张林还会继续写下去,写昆仑,写军旅,写弱势群体……

(全文完)

屈全绳,笔名屈脉、秦筝,陕西省西安市人。1944年3月生,1962年入伍,先后任兰州军区宣传部长、组织部长,新疆军区政治部主任、南疆军区政委、总政宣传部部长,成都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陆军中将军衔。作家、诗人、词作家。发表理论文章及小说、散文、歌词数百篇。主要著作有《议军论政》《屈全绳诗词选》,长篇报告文学《铁血将军旷世情》《西陲将星》《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合作),长篇小说《鹅头岭》《沧桑》《天苍苍》,歌词《哈达》广为流传,主持编写《汉风藏韵》等。

来源:云卜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