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艺术圈多年,往来结识诸多书家,徐世东却格外与众不同。他丰富的军旅生涯中,部队严苛的训练与艰苦的环境,不仅锤炼了他的体魄,更铸就他坚定不移的心志,为他在书法探索路上注入勇往直前的强大精神动力。他热爱传统文化,对传统书法满怀热忱,潜心钻研经典。其作品满是深厚文化
在艺术圈多年,往来结识诸多书家,徐世东却格外与众不同。他丰富的军旅生涯中,部队严苛的训练与艰苦的环境,不仅锤炼了他的体魄,更铸就他坚定不移的心志,为他在书法探索路上注入勇往直前的强大精神动力。他热爱传统文化,对传统书法满怀热忱,潜心钻研经典。其作品满是深厚文化底蕴,从不盲目跟风、机械拼凑。徐世东的坚守与创新,为传统书法在现代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宝贵思路,意义非凡。
从传统中汲取养分
徐世东自幼便与书法结缘,以唐楷为起点,开启漫长的书法研习之路。数十年来,他坚持每日临帖,遍览二王、钟繇、魏碑等经典之作。孙过庭在《书谱》里讲“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徐世东临摹魏晋唐宋诸大家法帖时,秉持这一态度,为传承传统书法艺术筑牢根基。唐楷的严谨、魏晋书法的飘逸、钟繇书风的古朴,都融入他的作品。同时,他钻研草书,从张旭、怀素处汲取灵感,让奔放自由的笔触与规整书风相互融合,在溯源传统中,不断丰富自身书法艺术。
▲徐世东书法作品
▲徐世东书法作品
线条中的哲学精妙
徐世东书法作品的线条,蕴含独特美感与深厚哲学内涵。古人云:“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他笔下线条,中锋运笔饱满厚实,尽显“骨”之挺拔,如“锥画沙”般力透纸背,呈现沉稳内敛的力量;侧锋运用灵动多变,赋予线条活泼韵律,似“屋漏痕”般自然流畅。这刚柔并济、阴阳调和的线条,正是中国哲学思想在书法艺术中的生动体现。他对线条的精准把控,源自对经典书法理论的深刻理解与实践,每一根线条都承载着他对哲学与艺术的独特领悟。
▲徐世东书法作品
▲徐世东书法作品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创新
徐世东在坚守传统书法根基的同时,敏锐捕捉现代审美需求,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说:“书当造乎自然。”徐世东创作时,既遵循传统书法的自然之理,又融入现代创新意识。内容选取上,兼顾古今诗词、名言警句,既传承传统文化精髓,又贴近当代人的精神诉求;形式表现方面,大胆探索新手法,力求保留传统韵味的同时,增强作品的现代艺术感染力。他的草书作品与早年楷行书一脉相承,风格连贯且独具特色,方圆相济、线条畅达、洒脱自然、形神兼备,完美诠释传统书法在现代社会的无限生命力与创新潜力。
▲徐世东书法作品
▲徐世东书法作品
▲徐世东书法作品
人文情怀的表达
徐世东为人和善,其书法作品饱含浓郁的人文情怀。杨雄在《法言·问神》中提到:“言,心声也;书,心画也。”他以书法为媒介,抒发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感悟。创作摒弃浮躁功利,满含敬畏与热爱,将自身学识、修养、阅历以及对世界的思考融入笔端。每一幅作品都是他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映照出对生活的热忱和对美好的向往。观赏他的作品,观众能与之产生强烈情感共鸣,深切感受到人文关怀的温暖,这正是艺术作品触动人心的力量所在。
▲徐世东书法作品
▲徐世东书法作品
徐世东的书法艺术,是一场深度的心迹问道之旅。深入刨析其书法,作品中传统与现代完美交融,下笔既有古人笔意,又贴合当下审美。作品饱含人文关怀,满是生活感悟。其创作经验,也为后世书法研究者与创作者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值得深入探究与学习。
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
二〇二五年四月
艺术家简介 PROFILE
徐世东,1956年11月生。现为中国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顾问、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书画家联谊会新文艺群体书画家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企业报道·艺术资本理事会副主席、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高级书法指导师、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其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全国书画名家书画大展,出版有《中国书画顶级人物》等6部个人专著;作品入编言实出版社、黑龙江美术出版社、中国民航出版社等出版发行的38部大型书画典籍;多幅作品样品被国家图书馆、军事博物馆等多家权威机构陈列。中国艺术报、企业家日报等一百多家媒体对其作品与业绩进行刊载与报道。
· END ·
来源:广州艺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