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出事了!常吃的人一定要关注5件事!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24 11:12 2

摘要:“神药”阿司匹林很多人都不陌生,从最初被用来镇痛、退热、消炎,到后来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抗血栓,用途之广让它的受益者遍布多种疾病。有数据显示:每年全球阿司匹林使用量约5万吨,折算成药片约1200-5000亿片。#阿司匹林#

“神药”阿司匹林很多人都不陌生,从最初被用来镇痛、退热、消炎,到后来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抗血栓,用途之广让它的受益者遍布多种疾病。有数据显示:每年全球阿司匹林使用量约5万吨,折算成药片约1200-5000亿片#阿司匹林#

这么多人都在吃的阿司匹林最近又上了热搜,万万没想到这个百年老药竟然出了这种大新闻!

你知道阿司匹林还能抗癌吗?

早在2020年《柳叶刀》就曾发表研究:在有遗传倾向的高危人群中,服用阿司匹林可将结直肠癌风险减半,而且这种预防效果可维持10~20年[1]。

每天服用低剂量的阿司匹林,与癌症死亡率及全因癌症死亡减少20%相关[2]。

每日接受低剂量的阿司匹林治疗与肝细胞癌风险降低显著相关(aHR=0.48;P<0.001),风险降低幅度达到52%[3]。

每周服用3次以上低剂量阿司匹林的女性患上乳腺癌的风险降低了16%[4]。

每日低剂量服用阿司匹林可降低卵巢癌患病风险10%,服用阿司匹林的卵巢癌患者可提高生存率30%[5]。

近日,《自然》的一篇重磅研究又为阿司匹林的“超能力”增添一项:阿司匹林还能预防癌症转移[6]!

阿司匹林如何预防癌症转移?

癌症的转移是造成90%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最新研究揭示:阿司匹林可以通过刺激免疫系统来减少癌症的转移。[6]

科学家们发现,阿司匹林预防癌症的转移是一种全新的机制。阿司匹林作为经典的抗血小板药物,通过不可逆的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COX-1),导致血栓素A2(TXA2)生成减少,从而起到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液凝固的作用。这一过程中,通过抑制血栓素A2(TXA2)的凝血因子,还能让免疫细胞T细胞的活性得以恢复,重启T细胞对癌细胞的识别和消灭能力,从而增强免疫系统对转移癌细胞的监视和攻击作用,达到阻止癌症扩散的目的[6]。

哪些人应该考虑使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虽然已经在临床应用百年,但阿司匹林并不是“完美药物”,它的出血风险、胃肠粘膜损伤、肝肾负担等不良反应也让阿司匹林不是人人都适合。作为一级预防使用,应该充分评估服用阿司匹林的潜在获益与风险,以下人群应该考虑阿司匹林:

* 40~59岁,10年心血管风险≥10%的人群;

* 林奇综合征等遗传性癌症高风险群体;

* 早期癌症术后患者(需检测CD8+T细胞活性)。

服用阿司匹林一定要关注的5件事

1、关注服用剂量

目前阿司匹林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中,剂量使用在每日75~150毫克。剂量过小,不能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剂量过大,则增加出血风险,而疗效没有增加[7]。

在癌症预防和转移预防的应用中,目前最佳剂量还没有明确的临床指南说明。

2、关注出血反应

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可能会导致凝血机制的异常,增加出血风险,出现消化道出血、血肿、牙龈出血、鼻出血、皮下出血、泌尿生殖道出血等。使用阿司匹林期间一定要关注这些异常出血情况,及时咨询医生。

3、关注胃肠道问题

由于阿司匹林含有水杨酸结构,经常服用会破坏肠胃道内壁,增加出现十二指肠溃疡、克罗恩病、炎症性肠病(IBD) 和肠穿孔的风险。如果阿司匹林用药者出现恶心、呕吐、上腹痛、呕血、黑便、贫血、头晕等症状时,应考虑消化道因药物出现问题。

4、关注服药时间

阿司匹林分为普通制剂和肠溶片两类,普通制剂建议饭后服用,以减少对胃粘膜的直接损伤,而阿司匹林肠溶片,则餐前15~30分钟服用效果更好。

5、关注过敏反应

有部分人群会对阿司匹林过敏,主要症状有打喷嚏、皮肤红肿发痒、哮喘等常见药物过敏反应。

特别提醒

阿司匹林的使用一定要根据医嘱服用,注意用药安全。科普也是一种慈善,有用的知识转发给你爱的人吧~

参考来源:

[1]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0)30366-4

[2]Elwood, P., Morgan, G., Watkins, J. et al. Aspirin and cancer treatment: 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analyses of evidence: for and against. Br J Cancer (2023). doi:10.1038/s41416-023-02506-5

[3]Teng-Yu Lee et al, Daily aspirin associated with a reduced risk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patients 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eClinicalMedicine. DOI: 10.1016/j.eclinm.2023.102065

[4]Christina A. Clarke, Alison J. Canchola, Lisa M. Moy, et al. Regular and low-dose aspirin, other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medications and prospective risk of HER2-defined breast cancer: the California Teachers Study. Breast Cancer Research.1 May 2017, DOI: 10.1186/s13058-017-0840-7.

[5]Melissa A Merritt and others:《Pre-diagnosis and post-diagnosis use of common analgesics and ovarian cancer prognosis (NHS/NHSII): a cohort study》.The Lancet Oncology,July 17, 2018

[6]Aspirin prevents metastasis by limiting platelet TXA2 suppression of T cell immunity. Nature (2025). DOI: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5-08626-7

[7]李晓利, 王永吉, 范利,等. 倾向值匹配法分析老年人群阿司匹林剂量与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作用的相关性[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 000(009):925-928.

张明徽 乐和新医创始人

清华大学医学院免疫学博士,2002年发现vNKT细胞至今,张明徽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走过了20余年的研究历程,积累了700余例实体肿瘤的治疗经验,涉及几乎所有常见实体肿瘤,研究结果充分证明vNKT在实体肿瘤治疗中具有巨大价值。

适用于病理恶性程度较高或存在复发风险的术后患者;经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常规治疗肿瘤已基本控制但仍未达到治愈的患者;持续存在较高致癌因素的患者;放疗、化疗不耐受的患者。这些患者如果在传统抗肿瘤治疗后没有进行有效的后续治疗,复发、转移或再发肿瘤将是大概率事件,在这种情况vNKT细胞治疗是理想的后续治疗手段,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来源:张明徽谈免疫与新医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