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刘蓓,女,汉族,1986年9月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任重庆市公安局巴南区分局花溪派出所警长。从警14年来,她凭借过硬本领,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获嘉奖9次。2023年,刘蓓调入“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花溪派出所。秉持为民初心,她以法律为剑、情怀为盾
刘蓓,女,汉族,1986年9月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任重庆市公安局巴南区分局花溪派出所警长。从警14年来,她凭借过硬本领,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获嘉奖9次。2023年,刘蓓调入“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花溪派出所。秉持为民初心,她以法律为剑、情怀为盾,创新基层治理模式,用法治智慧点亮万家灯火。
破冰执行困局:让法律成为亲情的闹钟
2024年6月,一名单亲母亲带着10岁女儿来到派出所接警大厅,控诉前夫抚养失责。刘蓓接待了这对母女。询问了解到,女子前夫已14个月未支付女儿的抚养费,而自己成立了新的家庭,现在经济条件不尽人意,如果前夫不拿出女儿的抚养费,自己也无力继续抚养女儿。
刘蓓听出了母亲的弦外之音,立马对其法制教育,并警告她遗弃女儿是违法犯罪,不可胡来,同时也解释了如果前夫不及时支付女儿抚养费可能面临的诸如冻结银行账户、法院强制执行甚至拘留等情况。
当提到自己父亲因违约面临牢狱之灾时,女孩表情变得沮丧,一边说着“妈妈别不要我”,一边掏出随身携带的修正液和签字笔,要将抚养费记录上的“2023”改成“2024年”,颤巍巍地说道:“这样爸爸就不算违约了……”
女孩的举动让为人父母的刘蓓感到痛心,也让她看出,这次矛盾的病根不只在男方失责,女方也有错。于是,她当即对女方的遗弃行为予以治安警告,并将男方通知到所,邀请法院、街道等相关部门对其进行调解,并配合启动强制执行程序。同时,刘蓓邀请妇联的同志和心理咨询师到所开设家长课堂,重塑亲子认知,从情理法上让二人认清自己的错误行为。
当执行法官宣读决定时,女孩父亲深深自责,当场补交抚养费并哽咽道:“原来父爱不是施舍,而是责任!”
这场“破冰行动”背后,是刘蓓推动基层治理创新的一个缩影。她主导建立“家事纠纷三级响应机制”,将法律咨询、心理疏导、执行保障融入调解流程,2023年以来,共受理涉家庭暴力、抚养纠纷、邻里纠纷等警情200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98.54%,以实干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筑牢基层治理平安防线。
织密证据铁网:在迷雾中追寻正义之光
同年夏,刘蓓收到一份报警材料:李女士的网恋男友张某以工程借款、房产抵押为名,骗取其40余万元。面对讯问,张某咬定这是“情侣共同投资失败”,并狡辩伪造的房产证是同李女士“协商制作”。
面对张某的矢口否认,刘蓓抽丝剥茧梳理出关键脉络:张某系法院失信被执行人,有多次刑事作案前科。其所谓抵押房产实为租赁,过户材料也是图片合成伪造。资金流水显示赃款均被其用于还贷或者消费。
为抓紧破案,还李女士公道,刘蓓连夜制作《证据收集方向指引》,调取房产登记原始档案、支付平台交易记录等28项关键证据,并编制“讯问提纲”预设56个逻辑陷阱——她要让张某自己把真相说出来。
不出所料,张某在接受第三次讯问时无意中透露出关键线索,伪造的过户材料时间早于房屋租赁合同时间,铁证链条终被扣紧。张某因犯诈骗罪获刑入狱。
刘蓓为受害者追回了公道,也用行动诠释:正义的抵达,始于对案件的严谨和对证据的执着。
播撒法治星火:在青春心田栽种希望
“《孔乙己》中的人物存在哪些违法行为?”在巴南区清华中学法治课堂上,500余名学生正在思考刘蓓提出的问题。作为法治副校长,她会定期到学校开展法治授课。
“孔乙己多次盗窃书籍,属于盗窃行为。而丁举人打断他的腿,这种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刘蓓微笑着解释开篇的问题。课堂上,她以学生日常为例,串联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用亲切平和的语言,让学生在互动中了解“哪些行为属于违法”“如何预防诈骗”和“什么是校园霸凌”等法治知识,让法条跃出纸面,直抵人心,不仅增强了师生自我防范的能力,更提升了师生的法律素养。
两年来,刘蓓开展法治宣讲覆盖6000余人次。正如高一学生王同学所说:“刘校长让我们懂得,法律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保护我们的星光。”
从执行现场到讯问室,再到学校讲台,不论场景如何变换,刘蓓始终践行着“法理情融合”的治理理念。她用法律利剑斩断罪恶,更用法治温度缝合伤痕。正如她常说的:“基层民警不仅是执法者,更是社会关系的修复师。”在这位女警的警徽上,法治之光与为民初心永远交相辉映。
来源:注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