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九三一年一月十日,党把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十五军、红一军合编为鄂豫皖红军第四军,下辖十、十一、十二师。第十师,师长许继慎,下编二十八、三十两个团;第十一师,师长周维炯,政委姜镜堂,政治部主任熊受暄,下编三十一、三十三两个团;第十二师师长萧方,下编三十四、三十
引子
#本文摘自《金寨文史》第一辑(1984年12月),作者汪伯昆,原标题《鄂豫皖红四军南征散记》
正文
一九三一年一月十日,党把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十五军、红一军合编为鄂豫皖红军第四军,下辖十、十一、十二师。第十师,师长许继慎,下编二十八、三十两个团;第十一师,师长周维炯,政委姜镜堂,政治部主任熊受暄,下编三十一、三十三两个团;第十二师师长萧方,下编三十四、三十六两个团。十二师的两个团只有第一、三营。我当时在十二师第三十四团三营七连当排长。
红四军在黄安七里坪整编以后,各师相继离开,十二师已有四个营在萧方师长率领下,顶着凛冽的寒风,翻过白雪皑皑的山岭,向尔北方向开进。经过三天急行军,于农历一月上旬到达金寨镇。当时,皖西的情况比较紧张。萧师长了解当地敌情以后,决定先打潘善斋警备旅。燕子河驻有潘善斋警备旅的一个团,其余部队和旅部驻于西界岭(西界岭距燕子河四十里)。我红十三
师接近燕子河北面十几里路远的虎伏岭时与敌接触,歼敌一个营。尔后,继续向燕子河追击。敌人在大雪覆盖的山道上一步一趋地向南窜逃。十二师部队从燕子河一直猛追到英山县城,除潘普斋一人漏网外,全旅被歼。
歼灭潘善斋警备旅之后,十二师返回皖西北途中,又在霍山南乡追歼地主武装夏太和、郑世济两股匪徒。其中夏太和有三百余名顽匪,郑世济只有二十几个匪徒。十二师不顾疲劳,连续作战,围追堵截,终于在梅河附近生擒了匪首夏太和,消灭了这两股匪徒,为霍山南乡人民除了大害。
十二师回到燕子河以后,在皖西特委的帮助下,调集皖西的地方部队,将三十四、三十六两个团编齐。自此,十二师共有六个营的部队了。全师在燕子河休整几天后,又开往前、后畈,围剿黄英团匪(也叫老、小八团),惩罚这支对皖西骚扰、危害最大的地主武装。由于这股土匪武装非常狡诈,十二师锋芒所向,他们就分散逃窜进了大山,因而未能将其消灭。
三月下旬,十二师在皖西特委的领导下,攻打麻埠陈调元的一个旅。由于敌人的火力非常猛烈,部队经过四天攻击尚未占领麻埠外围的东鲜花岭。第五天,萧师长集合全师连、营长开会。
会后,肖师长一马当先,挥着驳壳枪,直往岭头上冲,各营连迅速发起了冲锋。敌人的火力非常猛烈,我们的许多同志倒下去了,但是全师前仆后继,象猛虎一样往岭头上涌。七连跟萧师长首先冲上了山岭。敌人见状弃枪就往麻埠街跑。三十四、三十六两个团随着冲上几华里长的麻埠北面的东鲜花岭,敌军在混乱之中,滚入山间跌死、溺死不少。十二师俘人、枪千余。战士们缴来的敌军武器,都是七九式步枪。战士们拿着缴来的枪支笑哈哈地说:“感谢陈调元这个运送武器的大队长,给我们送来了这么多的好武器。”
麻埠战斗结束后,十二师驻麻埠休整补充。皖西特委正在抽调游击队、赤卫队,成立十二师三十五团,方士林为三十五团团长。四月中旬,十二师三十四、三十六团离开麻埠,向西北方向前进,到霍邱打范绩熙旅。三十六团打洪集,三十四团打岔路口,敌军闻风而逃。我军追赶三十华里,直到敌全部过河才停止。部队离开岔路口后,驻在乌龙庙继续扫除圩匪,攻打王震元的水圩。水圩又宽又深,再加上围墙又高又厚,炮打不进。我们就走访当地群众,群策群力,挖沟放水才打进了圩里,共缴获步枪一百二十支(崭新的汉阳造),子弹几箱和大量的金、银、财宝、粮食。这里的圩匪解决后,师部驻叶集,准备打李家后楼的地主武装。到叶集后,土匪头子李猴子已逃跑了。师长命令三十四团三营去叶集南渡史河西打“小南京”圩匪,围了三天,团匪开门冲了出来,部队一枪未发,只喊缴枪不杀,团匪就全部缴了械。后来,师部三营打河西王家新圩和王家老圩,围了二十多天,天天下大雨,但师部也没下令攻圩子。六月五日,雨后初晴,营部命令撤出包围,到固镇集(属河南固始县)正值中午,师长命令七连把东头圩匪打下来再吃饭。陈连长说:“七连跟我来!”到街东头见一座土围墙,战士们就扛来梯子往墙上一靠,连长第一个爬上去。一个团匪用马刀砍来,七连长叭叭打两枪,就把团匪打倒了,全连一涌而上,团匪二十多人全部被活捉,缴获了二十条本地造的步枪。师长在街旁微笑地说:“七连真不错,能打。”吃过饭,部队过了史河,到达了叶集。萧师长集合部队讲话,他说:“同志们!我们鄂豫皖部队一九三O年底冲破国民党对我区第一次围剿后,赤区不断扩大和巩固。昨天,军部来了两个通讯兵,要我师明天赶到燕子河接受新的任务。”
一九三一年六月初,红四军奉命南征,支援中央红军,冲破国民党对我中央红军第三次围剿。由邝继勋军长亲自率领十师二十八团(二十九团留守黄安)、三十团,十一师三十一团(三十二团留豫东南)、三十三团,十二师三十四团、(三十五团留皖西)三十六团,共六个团于六月八日云集皖西燕子河。各师部队到齐后,在军部开会,布置、动员用了三天时间。皖西特委组织了一个三十余人的先遣队,由潜山农民起义领导人王晓亭任先遣队队长,英山农民起义领导人之一汪伯亭为副队长,恢复开辟皖西、鄂东南原红十军活动地区的工作。
十日,邝军长集合十师两个团讲话说:“自一月上旬,两军合编以来,很快打破了国民党对我区第一次围剿。接着蒋介石把鄂豫皖红军看作眼中钉,在三月下旬对我区进行第二次围剿。蒋介石限三个月肃清我区红军。在赤区广大革命人民协助下,根据毛泽东同志反围剿的作战方针,仍然采取避其主力,打其虚弱的方针,红军主力寻找有利条件,各个击破,使蒋介石梦想在五月底肃清鄂豫皖红军的第二次围剿,以失败告终。这次红军南征,肩负着两大任务:第一,援助中央红军冲破国民党对中央红军的包围,我军必须要打江北圩匪的敌军;第二,要支援恢复皖西、鄂东南革命根据地,扩大解放区。”
十二日,红四军六个团从燕子河出发,兵分两路。周师长率十一师向东南经漫水河、黄栗秒翻东界岭进入英山。军部随十师由许师长率领,走西界岭进到英山。时值农历六月中旬,正值青黄不接,加上红军离开英山已有八、九个月的时间,土豪劣绅逼租、倒算,反动民团的白色恐怖,英山北方又穷,因而部队行军吃饭是个大问题,我们时常饿着肚子连续行军作战,而且,在炎热的盛夏还穿着棉衣。到了六月十四日,十二师进到金家铺,我们七连驻在金家铺以南二至三里的虎背山附近一个姓王的村庄,才将这套土布棉衣改制成单衣穿。尽管条件如此艰苦,但红军队伍里始终没有一个人叫苦。
英山县城当时驻守着国民党陈调元第三十五军驻太湖的一个旅所属的一个团、一个重机枪营,一个炮兵连,敌团长陈汉全在英山县城周围看了一遍后,召集县城居民大会,吹嘘说:“我守英山,就是十万红军也打不开英山!”
我红四军进攻英山县城的部署是在燕子河会议上确定的。各部队到英山县城附近集结以后,按照各自既定攻击路线的远近,先后出发。六月十四日晚(农历、下同),明星亮月,大部队夜行军好似在白天一样。过了军师岭,十二师向西,沿小路行进。拂晓前,英山县城北面的鸡鸣尖方向传来浓密的枪声。十二师的两个团占领了西门对面的小山。此时,七连连长令队伍就近隐蔽休息。天亮时,我们才知枪响的地方是十师部队攻打鸡鸣尖。十师许师长亲自指挥二十八团作战。守鸡鸣尖的是敌军一个重机枪连,有六挺重机枪,火力猛烈打得我们抬不起头来。二十八团从拂晓打到上午八时左右,终于夺取了鸡鸣尖。十一师攻打东门的部队和十二师攻打西门的部队,一上午都没有打枪。到了上午十时,英山伪县长带着一个保安中队从南门过河逃跑,萧师长命令七连过河拦截。七连迅速过河冲上河南面的一个小山顶。我们见到了十一师姜镜堂政委,他喊道:“小汪,赶不上了,你们回去吧!这里有我们。”于是,我们七连才返回原来位置。部队正在吃饭,是老百姓用水桶送来白米饭。吃过午饭,萧师长走在我们面前说:“小排长,你是英山人吗?”我答道:“是的。”他又问:“这里攻西门走那条路好?”我就告诉萧师长:“从这里下去都是一片烂泥田,陷进去拔不出脚来,不能走这条路进攻。要从西蹬河走,接近那条河沟进到西门为好。”师长高兴地要我在冲锋时在前面带路。下午四时,十师在北门打响了。红军战士们急等着攻城命令,一听军号响,三十四团的指挥员、战斗员,象猛虎一样向西门猛攻。七连跑在最前面,穿过一条田埂,顺着西门大路接近了城墙。七连连长是打麻埠俘虏后入伍的(十九岁)。他纵上一人多高的石岸,顺着小山包一纵爬上了城墙,翻到城里面,措开一个口子,全连乘势打进了西门。因敌军火力集中在北、东两门。七连进城后,三十四、三十六团也随着打进了西门。继而兵分两路,三十六团向南门冲,三十四团向北门冲。东门城楼敌人架有八挺重机枪,疯狂地射击着,十师部队无法接近北城。敌军分部守在北门坳的一个营,被十师全部毙俘。扼守北门东北面山脚下的一个营,当日上午就被十一师毙俘殆尽。因东南门直到西城楼都靠着大沙河,敌军火力配备较弱,但当时正值夏天,河水又深又宽,我攻城部队也无法接近。十二师从西门北角翻越城墙,没有遇到敌军抵抗,也没有进行巷战。三十四团团长是肖方师长兼的,他亲自率领三十四团向北门冲。七连冲在最前面,他拎着一支二十响的驳壳枪带领七连冲上城楼。他没有喊话就用驳壳枪横扫,城楼上一百多名敌人没有一个活的。北门枪声停了,全城一片寂静。军部发出了总攻号令,各师按军部指定的方位猛烈攻击,不管敌军炮火多么猛烈,也阻不住红军的勇猛攻势。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最多不过四十分钟左右。
红四军南征授助中央红军粉碎第三次围剿的第一仗取得了伟大胜利。张汉全吹嘘十万红军打不开的英山,以自己被活捉、部队惨败而告终。此役俘获敌团长张汉泉和敌军一千余人(毙伤不在其内),缴获重机枪十八挺,迫击炮六门,弹药不计其数。
英山战役胜利后,军部驻鸡鸣河。各师用两天时间清查战果,休整,补充,随着又分路出发。十师向西,往罗田方向;十一师向东,经桐山冲往蕲春张家塝[bàng]方向;十二师向南。十八日在鸡鸣河住了半天,干部战士都有点莫明其妙。吃过晚饭后,萧师长集合两个团,在王段戏合广场上讲话,师长说:“军部送来了紧急情报,说蒋、冯、阎大战时跟随蒋介石的一个旅,叫御林旅(也叫混成旅),是蒋介石的亲借部队。蒋介石亲率三十万国民党军队亲征时,江北空虚。为阻止红军过江,武汉行营主任何成濬派该旅来巡视江北,捕捉、打散过江的红军。”师长续继说:“该旅从武汉乘船到团风靠岸,步行到达浠水,得知我军攻打英山,就赶来支援,走到洗马畈时,探知英山敌军已被我军歼灭,就驻在洗马畈。”
十九日,红军由鸡鸣河方向行进,翻过一个大山岭,侦察员向师长报告一个好消息。师长传营、团长集合,部队就近找房子驻了下来。部队住下以后,连长命令全体人员不准到外面乱逛,随时做好战斗准备。
二十日拂晓前,红军攻击部队进入阵地。洗马畈的地形不象英山县城,它的东南面是一片很大的坪坂稻田,北面是起伏的山地,毫无隐蔽地点。它的街道西侧是小山,山上的火力点很多,四周都在它的射程之内。不管敌人多么沉着,三十六团还是在拂晓前攻夺了洗马畈东南侧的两个村庄。除被我军毙伤的外,还活捉敌两个连剩下来的三十多名敌人。三十四团攻到离洗马畈街东边小河堤时,敌人的火力象没雨似的压过来,使攻击部队抬不起头来。敌人连续几次向红军偷袭,都被一、二营打了回去。丢下的尸体也不敢拖回去。
十二师连续两天没有攻下洗马畈。第三天午饭后,西边的枪声激烈起来。原来,这是十师经罗田方向兵分两路从关口过浠水大沙河赶来,增援十二师的。十二师见增援部队到达,萧师长亲三十四、三十六团,从东、南方向洗马畈猛攻。十师许继慎师长从西面直扑洗马畈街后面的小山头,很快占领了这座小山,与敌展开肉搏战,真是杀得敌人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敌人用的短马步枪(大闩向下),我军用的都是打麻埠缴来的汉阳造,所以肉搏对我有利。由于十师猛攻街后的小山头,敌人开始混乱,但是仍不缴枪。他们利用周围的水稻田,用火力把大、小道路封锁得非常紧,打得我们无法抬起头来。当山上的指挥支撑点被十师占领后,顽固的散人霎时软下来,我军很快结束了街上的战斗,解决了洗马畈街上的守敌。但是固守北面出坡的几百名敌人还在对我军射击。十二师将被俘、击伤的敌人,交军部负责看押,立即从东、西冲杀。敌军仍不投降,续继拼命顽抗。在红军猛烈攻击下,敌退到了一座大祠堂里,凭借早已打好的枪眼,向我军射击,使我们无法接近。萧师长想一个妙办法,动员群众送来几百担干松枝,经过两天两夜,部队慢慢将干松枝运到祠堂周围。第三天拂晓,将干柴点着了,五百个政人全部被烧死。经过五昼夜的艰苦奋战,敌人所谓的御林旅全军覆没。
十一师由蕲春的白水畈翻过落星畈,进到黄梅亭前驿后,震动了宿松、安庆。亭前驿经孔龙到小池与九江隔江相望,又震动了九江。我军到武穴(广济县)后,未见敌人。进至田家镇时,蕲州城吃紧,又经清水河到漕河镇与敌新编八旅相遇。十师从下巴河进到浠水县后,经六神巷到兰溪与黄石港对江相望。十师和十一师沿江堤向漕河镇夹击,全歼了敌新编第八旅,活捉了敌旅长。
七月下旬,红四军南征部队相继回到英山。
鄂豫皖红四军此次南征连战连捷。我军共六个团的兵力,连克英山、广济、蕲春、浠水四座县城,歼灭了敌人两个整旅,一个步兵团、一个重机枪营、一个迫击炮连,俘获敌人和枪支不计其数。这次南征的胜利粉碎了蒋介石御驾亲征的美梦,有力地支援了中央红军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
红四军南征使鄂东南赤区有了极大的发展,成立了鄂东南中心县委。王晓亭任中心县委书记,指导英山、蕲春、广济、宿松、太湖、浠水六县党的活动,与皖西赤区连成一片,直属皖西北特委领导。
一九三一年八月上旬,红四军回到鄂东北。这时,国民党四十七师已进占了黄安县城。四军回鄂东北后,改为红四方面军,军长徐向前,率领四方面军将黄安县城的国民党四十七师包围,经过一个多月的围困,于十二月底(公历)全歼该师,活捉了师长赵冠英。一九三一年秋,成立了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省苏维埃驻河南光山新集。黄安县改为红安县,商城改为赤城,皖西北成立特区,特区苏维埃驻麻埠。燕子河成立五星县,英山县改为红山县。
我在洗马畈战斗中负了重伤,转入英山,驻在军医院养伤。我在医院养伤期间,得知红四军于一九三一年秋在军内开展肃反运动。张国焘当时是鄂豫皖中央分局书记,他竟胡说四军内部有反革命、AB团、第三党、改组派,说姜镜堂、熊受暄等率四军南征打到长江边是迎接AB团的头头钟梅侨的,以种种莫须有的罪名将他们杀害了。参加南征的多数军、师、团、营领导被害。接着又加害于整个四军的老党员,就连住在医院的许多重伤员也被拖出去杀掉了。我的亲哥哥、英山起义部队领导人之——汪伯亭同志也被杀害了。我当时住在医院里,和许多人一样感到惊恐,但敢怒而不敢言。许多与敌奋斗、不怕流血牺牲的好党员、好领导被杀害。这都是张国焘错误路线所造成的恶果啊!
资料来源:
《金寨文史》第一辑(1984年12月)
来源:自然与社会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