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晚我扇了女儿一耳光——这是她为护着那个染黄毛的男朋友,第三次和我撕破脸。”
01
刷到一位妈妈的自述。
“昨晚我扇了女儿一耳光——这是她为护着那个染黄毛的男朋友,第三次和我撕破脸。”
她说,这两个月,原本的乖乖女像是被下了蛊。
不仅成绩从年级前20跌到倒数,还接到老师的电话,说看见她和混混在操场接吻。
她也早就发现女儿的不对劲。
偷用她的化妆品化烟熏妆,衣柜里塞满露脐装和渔网袜。
为了给男友买潮鞋,还骗奶奶“学校要交补习费”。
这一次母女冲突,是她发现女儿偷拿了她抽屉里的金项链,说要给男朋友“撑面子”。
她扇完巴掌,气得发抖:
“我养你14年!不如一个认识3个月的混混?”
女儿尖叫着摔碎了全家福,吼了一句“他比你们懂我”。
甚至在她告诉女儿,黄毛有打架退学、混酒吧的前科后,女儿还瞪着她冷笑:“至少他不会像你们一样监控我。”
紧接着,凌晨三点,女儿翻窗跑了。
她报了警,在派出所做笔录。
民警说了句:
“早恋孩子痴迷社会青年,本质是渴望‘被当大人尊重’——家里越打压,他们越会觉得混混的文身是自由勋章。”
她脑袋里突然闪回了女儿日记本里的那句“他说我穿黑丝最好看”,心里一阵难受,女儿不是在叛逆,是在拿身体换认可。
在她看来,孩子爱上危险的人,往往是因为大人亲手把家变成了更危险的地方。
与其咒骂“黄毛毁了我女儿”,或许不如先修补孩子心里那个缺爱的大洞。
02
大多养女儿的家长,都很担心发生猪拱白菜的事情。
若再和上面那位女儿一样,爱上黄毛,无异于天塌了。
但是,正常青春期的女孩子,不会喜欢混混式的坏男孩。
咱先聊点现实的。
我的初高中,都是重点学校,同学中绝大多数都是靠实打实的分数考进来的,剩下花钱的和关系户里,有几个是混混。
那时候学校对染发抓得特别严,所以古早斜刘海杀马特发型,抽烟,打架,穿奇装异服,骑拉风的摩托车,就是他们炫酷,耍帅的表现。
他们三五成群,讲话离不开生殖器,总是出现在校门口的奶茶店和台球室。
会撩拨长得漂亮的女生,偶尔说点颜色笑话,把教室最后一排变成绝对地带。
这就是我的班风,应该能代表大多数孩子班级的班风。
在这些混混眼里,女生基本上能分成四类。
第一类,学习特别好或者家庭背景特别强的女生,他们不敢惹,反而会吹捧和巴结。一个是没胆子惹,一个是指望着抄作业。
第二类,是性格温柔特别老实腼腆的女生,无论他们怎么起哄,她们也只是红着脸躲开,再生气也只是默默流泪,完全不会回击。
第三类,是嫌弃厌恶他们乃至主动避开的女生,若是被调侃,当下就会以牙还牙骂回去,或是告诉老师。
第四类,是可以接受他们的荤段子并一起打打闹闹的,要么在一起不务正业,要么最终内部消化,成了男女朋友。
青春期女生喜欢的是什么样的男生?
最吃香的,应该是长得高+长得帅+成绩好+擅长一门运动或乐器+家里有钱,是校草级的风云人物。
最普通的,是成绩不错+长相合格+性格开朗+干干净净的男同桌。
至于那些混混,大部分女生都是躲得远远的,就连跟着混混的女生也会被看不起.
03
这就是我想说的。
生活中没有多少青春疼痛文学。
一个有家教,自小被教育自尊自爱,被父母尊重且足够爱护的女孩,一个被当作“独立个体的人”来培养,不是“预备役儿媳”,也不是“招娣”的姑娘,是压根看不上黄毛的。
她自己主观上根本就不会喜欢。
插播个卢克文说的故事。
他去理发,帮他冲水洗头的小妹,是个08年的女孩,那会还没到16岁。
他惊讶:“你初中毕业就出来工作了?至少要读完高中吧,这年头连高中都不读,将来怎么讨生活?”
女孩说她读不进去,读书也没什么用,还不如早点出来学美容美发多挣点钱,爸妈也希望她多挣钱。
卢克文了然,心想别说这些没用的了,用经济链分析法说重点,打她要害。
他重新整理了下思路,说:
“你们同代人几乎都是大学毕业了,你只读完初中,将来估计只能嫁给社会小黄毛,你想想啊,稍微读过一点书的男人,稍微有一点成就的人,他会娶你吗?
他肯定也有基本要求的,肯定不会娶一个初中毕业的同龄人,会觉得你拿不出手,你的学历就把自己的社会阶层锁死了。
你将来嫁一小黄毛,你知道小黄毛都游手好闲,没正经工作,到处打仗惹是生非,除了不会挣钱,吃喝嫖赌飙车染发样样精通,你再跟小黄毛生俩娃,这辈子就跑不掉了。
说不定还要天天往牢里送饭,还要辛苦拉扯大两娃,要吃一辈子苦的。”
小姑娘听完,帮他洗头的手就不动了。
过了半天才说:“叔,你别吓我,叔我马上回去读书,我至少读个职高。”
一个洗头小妹都能听懂的道理,正常女孩都能懂。
如果好人家的女孩非要跟着黄毛走,那讲句难听的:
缺爱和缺脑子,至少占一样。
而且这两个,和父母都脱不了干系。
04
聊回前文的妈妈。
还记得她女儿说的那两句话么。
“他比你们懂我。”
“至少他不会像你们一样监控我。”
结合她妈妈知晓女儿日记内容来看,能猜到女孩平常活得有多压抑。
在最懵懂躁动的青春期,在最想反抗家里管束的叛逆期,出现了一个“自由散漫,无拘无束”的混混男。
人都有“报复性补偿”心理,就是你曾经越缺什么,越会补偿什么。
长期被压制个性,压抑天性的女孩,很容易陷进混混男的把戏,在他们身上找到自己缺失的野性和不羁。
谈恋爱只是第一步,真正让人沉沦的,是黄毛勾出来的“放纵的快乐”和青春期的“性好奇”。
在那位妈妈的帖子下,有个高中班主任评论。
她带过的学生里,有类似的女孩。
她们本质不坏,但为什么要和混混谈恋爱?
“因为混混本质上是把女孩子看作女人,开发成为女人。”
“这样的女孩子并不是说自甘堕落,是因为在家里从来没有被尊重过,家长觉得孩子还小,什么都要听自己的。
可能小到今天穿什么衣服,扎什么头发都会被管教,时间久了,她会觉得自己并不是一个人,她现在在外面寻找自己是一个独立个体的证据。”
坏男孩撩拨女孩,目的其实很单一,就是撩拨女孩的情欲,勾引出女孩产生对性的好奇。
然后呢,肌肤接触,产生肌肤饥渴,一个瞬间的感动,瞬间的生理上头,被粉饰成“爱情”。
在女孩分不清“情”和“欲”的时候,用“情”放大“欲”,发生关系。
事后女孩若是清醒,能斩断这一切重回正常生活是少数。
多半,要么继续沉沦,要么被羞耻心蹂躏,都不好过。
05
回归正题,尽管大多数女孩并不会和黄毛交往,但“早恋”仍是洪水猛兽一般的大议题。
青春期身体的变化,荷尔蒙的影响,会自然而然让少男少女对异性产生幻想。
我们那时候,没有父母会告诉孩子异性之间彼此吸引、产生好感是正常的成长阶段。
只有严厉的三堂会审,粗暴的“棒打鸳鸯”各一边。
如今我们做了父母,应该要有进步。
你要花时间教会她如何爱自己,如何看人,如何正确处理欲望和性冲动。别让爱和性只是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话题。
要把她视为平等独立的人去沟通,而不是居高临下用“我都是为你好”的姿态诉说“什么年纪做什么事”的指令,要求她机械地执行。
亲密关系,和文化课一样,是人生的重要课题。
你要帮助她重构“女性叙事”,破除隐性枷锁。教她理解金钱,权力和社会规则,而非单纯强调“善良和乖巧”。
破除“性别感”,不灌输“为家庭牺牲”的观念,别把她当作“预备役儿媳妇”。
多说说女性科学家,企业家,政治家的故事,让她看到人性更多的可能性。
要让她有主体思维,就是“我是这个世界的中心,不管是找男人还是找工作,先考虑能不能达到我的要求,能不能匹配上我”,要让她来筛选别人,而不是想着“我配不配得上”。
你要培养她的“决策主权”,远离情感陷阱。从小赋权,小到兴趣班选择,大到志愿填报,逐步让她为自己的决定负责,培养主见。
不避讳谈论婚姻的利弊,教她识别PUA,强调爱情是选择,不是救赎。
尽早让她理解储蓄、投资的重要性,明白经济权即话语权。
早恋这一课,不仅是孩子的,也是我们的。
愿大家都能顺利毕业。(王耳朵先生)
来源:人在旅途多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