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幻觉的系统性诱因:中国信息环境对中文大模型性能的反噬效应研究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24 13:00 3

摘要:近年来,随着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LLM, Large Language Model)在全球范围的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正逐步渗透至人类日常生活与生产的各个层面。在中国,本土研发的中文大语言模型,如DeepSeek、豆包、通义千问和文心一言等,正

近年来,随着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LLM, Large Language Model)在全球范围的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正逐步渗透至人类日常生活与生产的各个层面。在中国,本土研发的中文大语言模型,如DeepSeek、豆包、通义千问和文心一言等,正在迅速迭代并逐步取代传统搜索引擎的部分功能,成为用户获取信息、辅助决策的重要工具。然而,伴随其广泛落地的同时,相关模型的“幻觉率”(hallucination rate)也在不断上升,严重影响其作为生产力工具的可靠性。本文拟从信息生态、产业逻辑与认知机制等多个维度探讨这一现象背后的系统性根源。

一、中文大模型的功能异化:从创作工具到营销机器

大语言模型原本旨在通过自然语言处理能力,为用户提供准确、高效的信息支持。然而,当前中文语境下的模型产品,正在经历从“生产力工具”向“娱乐、营销甚至诈骗工具”的异化。与英文语境下的ChatGPT持续专注于通识与严肃知识的系统化输出相比,DeepSeek等中文模型越来越多地被用于生成娱乐化、商业化甚至误导性内容,导致其在处理复杂任务或提供高价值信息时的可信度显著下降。

二、AI幻觉的根源:中文信息生态的结构性失效

AI之所以容易产生“幻觉”,其深层原因在于训练与生成过程依赖于输入语料的真实性与多样性。在中文互联网上,由于历史、政策与产业多重因素交织,信息的公信力呈现结构性弱化。

一方面,内容审核机制和言论环境对信息的过滤与选择性展示,使语义空间中的“对称性”遭到破坏,大量缺乏交叉验证的主观陈述或商业推广充斥其中;另一方面,平台运营策略激励内容生产者以“算法推荐”为导向创作内容,进一步加剧了虚假与片面信息的泛滥。在此背景下,大模型难以通过传统的概率统计和共现频率判断“真实”与“错误”的边界,从而产生认知误判。

三、“信息投喂”产业链:技术污染的经济诱因

更值得警惕的是,国内已出现系统性针对大模型的信息操控行为,即“AI信息投喂”灰产链的产业化趋势。以某些汽车、消费电子等行业为例,企业与门户平台通过批量生成SEO优化内容,在特定关键词下大量布设“优化叙事”,借助AI的搜索和归纳机制,操控其生成结果。

举例而言,在用户向模型询问“某品牌与竞品谁的性价比更高”时,由于模型从互联网上获取的信息已被大量倾斜内容“污染”,极易得出偏颇甚至失实的判断。这种内容投喂不仅影响普通消费者的决策,更使模型在知识建构过程中的信任基础遭到侵蚀。

某门户网站以接单形式展开内容布设,通过生成“某界M8远优于某想L8”之类的对比文案,每日高强度输出数以万计的伪评测内容。这些内容一旦被大模型索引并吸收,便构成了系统性幻觉的源头。更有甚者,某信息服务公司将“AI信息投喂”作为主营业务,月收费高达一万八,仅3月份签约客户即超过百家,营收突破200万。

四、认知回环与幻觉扩散:AI“自我污染”的循环困境

AI幻觉的危害不仅止于误导用户,更体现在其不断自我加强的反馈机制。在长尾内容领域,如健康养生、娱乐八卦、历史科普等,大量内容创作者本身依赖AI生成初始稿件,经过人为润色再行发布。这类“伪原创”内容再度被大模型采集,进入其训练语料中,形成循环喂养机制。

在该机制下,模型所生成的内容不断强化已被“污染”的叙事范式,原本有限的幻觉率(如10%-20%)可能迅速扩大。这不仅威胁模型在专业场景中的实用性,更将加剧中文信息空间的失序程度,最终形成认知与事实层面上的双重断裂。

五、制度性与文化性的深层映射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国产大模型面临的困境,也是中国数字社会整体运作逻辑的一个缩影。在强调流量变现、资源极化的语境中,极致的利己主义和机会主义行为被激励甚至制度化,而内容环境的真实、可信与长期价值被系统性忽略。

当越来越多的企业或个体将“操控模型输出”视为商业策略的一部分,当伪信息不再是副产品而是工具,当模型面对的是“信息汪洋中的高度拟态结构”,其产生幻觉就不再是技术问题,而是系统性选择。

更令人深思的是,许多“幻觉制造者”并非恶意攻击者,而是普通的信息产业从业者。在极度内卷、效率至上的生态中,他们往往以极强的执行力和创造力将信息投喂做到极致。在某种意义上,这是“勤劳勇敢”的另一种表现,只不过其结果是对AI系统性的反噬。

六、结语:技术治理与价值共识的双重呼唤

总而言之,国产大语言模型的发展面临的“幻觉危机”不仅是一个工程挑战,更是一个治理命题。其成因复杂,既有平台生态的系统性失衡,也有信息操控的经济驱动,更反映出社会在面对新技术时,缺乏统一的价值共识与使用规范。

当人们问“AI会不会毁灭人类”时,我们或许更应反思:我们是否正在以自己的方式“毁灭AI”。

解决之道,不仅在于提升模型的防污染机制和真实信息的获取能力,更应从制度层面保障信息空间的健康运行,从文化层面重建对知识、真理与长期价值的尊重。

AI的未来,不只是算力和算法的较量,更是社会整体认知能力与信息文明的深度博弈。

作者简介:张迪,北京知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国内首个基于品牌传播的AI大语言模型工具-F.E.E.D™奠基人之一/超过20年营销及传播经验.曾供职于Reuters、GettyImages等新闻机构,为多内外多家知名企业提供品牌营销及传播等相关咨询服务/政经杂志《J Magazine》创刊人兼主笔,著有《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 马斯克买Twitter》一书.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