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总裁和我拜把子,江湖大哥刘强东的兄弟义气:我干了,你随意!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24 12:39 3

摘要:刘强东是第一个给全员上全社保的人,“如果一家公司是靠克扣员工的五险一金,牺牲兄弟们60岁以后的保命钱,那是耻辱的钱,赚了多少,都会让我良心不安的。”

京东员工数已经超过了70万,让这群人有尊严地活着,就是让70多万个家庭有尊严地活着。

1989年夏天,江苏宿迁一位15岁的少年,拿着50块钱,独自前往南京探亲。

少年第一次出门,没见过世面,外面的花花世界让他眼花缭乱,目眩神迷。

站在“江芜129号”轮渡上,少年望着滚滚江水,他豪言壮气地说道:愿做出海蛟龙,不做南河刀鳅!

这个少年,就是未来万亿帝国京东的创始人,刘强东。

提及刘强东,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他身上商人少有的江湖兄弟义气。

不得不说,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刘强东的这样一种特质,确实让他成为了一股清流。

无论是他与基层一线快递员的开怀畅饮,还是他对于员工生活条件的关注,无一不是这样一种现象的直接体现。

其实从员工构成来看,京东并不完全算是一家互联网企业。

刘强东手下带着70多万名员工,有50多万名员工负责生态系统、20多万名员工负责配送。

员工们亲切地称呼他为“东哥”,而东哥对“兄弟们”的看重则有目共睹。

京东小哥一度是快递业里最受人羡慕的title,从第一个给快递站点配发风扇,到第一个安装空调。

有人戏称,“如火夏日,冷空气在哪儿,快递小哥儿就流向哪儿。”这些动作的背后,无不是有尊重地工作的印证。

相较于此,面对如此庞大的基层员工规模,社保开支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是有点“头疼”的事情。

刘强东是第一个给全员上全社保的人,“如果一家公司是靠克扣员工的五险一金,牺牲兄弟们60岁以后的保命钱,那是耻辱的钱,赚了多少,都会让我良心不安的。”

为了能让“X漂一族们”有个落脚之处,京东拨出大笔款项用于员工宿舍的建设。

只不过,在刘强东的心中,宿舍不只是睡觉,更是员工们劳动之余,享有的独立的、可以去做自己事情的隐私空间。

在一次江苏宿迁员工公寓建设过程的走访中,面对4至6人/间的规划,刘强东生气地讲到,“我原来一直说的是高级单身个人公寓,结果今天看了样板间,说难听的,就没有把员工当人去看。”

随即要求立刻整改,按照至多2人/间、工作满三年以上的员工单独一间执行。

2023年,京东又在总部对面投资65亿元开工建设“京东青年城”,一期项目将为刚毕业的大学生和青年员工提供4000套公寓。

这些公寓家电、家具齐全,员工可以拎包入住,同时,还配套了幼儿园、电影院、篮球馆、游泳馆、商业街。

在“卷度”不断升级的今天,这些细节上的心思不那么容易被员工所感知,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背后,确也藏着一个企业家最朴素的心愿:要让“兄弟们”工作得有尊严,有幸福感,有成就感。

而一家企业又何尝不是一个小型社会,像京东员工数已经超过了70万,让这群人有尊严地活着,就是让70多万个家庭有尊严地活着。

当然,我们看到了刘强东与一线基层员工的把酒言欢,我们看到了刘强东对于一线员工的生活条件的极大关注,但是,京东毕竟是一家企业,不是一家慈善机构。

在这样一种现象的背后有一个条件,即这些员工都是为京东贡献价值的人,这些员工都是能够将自身的发展和京东的发展绑定在一起的人。

而刘强东之所以这么做,背后的逻辑其实也不难理解:企业只有真心对员工好,员工才能用心服务好他们的客户。商业文明的进步,深刻的变化在于人,根本的利益归于人,强大的动力也源于人。

对于一个成熟的企业来说,组织、机制里抒发出来的善意,恐怕比任何品质都更具感染力。KPI也好、GMV也罢,可以量化的商业价值,是传向市场的回音;而无法量化的善意,则是衡量价值上限的最高标准。

“农村长大给我带来最大的烙印是做事永远要农民式的脚踏实地,就像农民在地里干活,永远是一步一步把稻子播下去,成熟的时候收走,从来不想走什么捷径、快速的致富方式。”在谈到创业的初衷时,刘强东如是说。

花了20年,从宿迁走到北京;又花了20年,从北京走到纽约。刘强东带领京东从北京中关村市场的一个线下普通零售商,一路晋级为中国最具规模的电商零售巨头之一,这位草根出身、白手起家的奋斗者,正领导着京东进行着一场全新的商业变革。

来源:聒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