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顺县供销社全力打造川南乡村振兴实践标杆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4 14:50 2

摘要:科技感拉满的育秧棚里,一排排整齐茁壮的秧苗正被运往周边镇村秧田,村民惊叹科技赋能带来的成效。代寺镇草茂村供销社育秧中心引进以色列技术,配备智能物联网技术建成智慧育秧中心,集成玻璃温室系统、精量播种系统、水肥一体化系统等先进设备,实现工厂化育苗全流程智能化管理。

科技感拉满的育秧棚里,一排排整齐茁壮的秧苗正被运往周边镇村秧田,村民惊叹科技赋能带来的成效。代寺镇草茂村供销社育秧中心引进以色列技术,配备智能物联网技术建成智慧育秧中心,集成玻璃温室系统、精量播种系统、水肥一体化系统等先进设备,实现工厂化育苗全流程智能化管理。

怎样发挥新时代供销社的作用?富顺县供销社坚持以党建引领,健全“双线运行”现代治理体系,加快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以培育壮大代寺镇草茂村供销社育秧中心和红泰农化县级农资配送中心为载体,从源头上为农业提质增效夯实基础;构建起以县城为枢纽、乡镇为节点、村级为终端的三级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加强农产品流通服务,促进农民增收。

党建引领筑牢发展根基

富顺县供销社把党建工作摆在首位,优化党组织设置,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不断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等活动,激励党员干部在工作中亮身份、当先锋、作表率,形成了“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座堡垒”的良好局面;二是党建业务融合,增强发展动力。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将党建工作融入到供销社为农服务的各个环节。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积极探索“党建+产业发展”“党建+基层组织建设”“党建+社会化服务”等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相互促进。

“两中心”赋能夯实丰收基石

代寺镇草茂村供销社育秧中心依托中化MAP技术体系,建立“晒种—浸种—拌种—流水线播种—碟盘暗化—温室培育”全流程标准化作业模式,秧苗出芽率稳定达95%以上、移栽成活率达98%以上,为农户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优质育苗解决方案,有效降低种植风险。搭建“科研机构+龙头企业+育秧中心”三位一体合作平台,与四川省现代种业发展集团、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隆平高科等深度合作,重点开展抗病高产水稻品种选育及智能化育苗技术推广。成功引进“宜香优2115”“甬优4949”等优质品种,为区域农业提质增效注入科技动能。立足设施设备最大化利用,创新“一季育苗、多季经营”模式,在非农忙季节开展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育苗,破解了传统育苗设施闲置难题,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实现资源利用与经济效益双提升。

“通过智能化管理,秧苗根系更发达、抗病力更强,较传统模式节约种子成本20%以上,移栽成活率达98%,带动农户亩均增收约300元,实现‘节本’与‘提质’双突破。”代寺镇草茂村村书记唐兴茂深有感触。该中心累计承接土地托管及周边农户水稻育苗业务超3000亩,服务范围覆盖周边多个乡镇,年培育蔬菜种苗50万株。通过集约化生产,农户每亩节约人工成本约200元,水稻产量提高10%—15%。与此同时,中心通过技术培训、订单合作等方式,直接带动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增效与农民致富双向共赢。

每亩施多少肥料、用多少农药?红泰农化县级农资配送中心通过大数据分析,去冬今春及早充足储备好农资物品。2024年,富顺县供销社红泰农化县级农资配送中心成立,中心具备仓储面积6600平方米,储备能力4万吨,装卸车、输送带及服务车辆10台。配备通风、防潮、防虫系统,全方位确保农资仓储安全。借助畅通的镇村组公路,携手本地物流企业,开辟农资配送专属专线,精准对接农时节奏和农户需求。“农忙季节,配送频次提升至每日8趟,农资从仓储中心送达田间地头耗时缩短至12小时以内,极大提升配送时效,满足农户紧急用肥用药需求。”配送中心负责人袁霞介绍。

“三级网”服务全覆盖

富顺县供销社秉持“服务三农、保障供给、质量优先、创新发展”理念,配送中心强化品牌塑造与宣传推广力度,积极组织参加农业展会、定期举办农资下乡宣传活动;大力拓展线上业务版图,持续完善电商平台功能模块,全力打造线上选购、线下配送一站式服务模式,全方位提升配送中心品牌辨识度与市场影响力。截至目前,该社已初步构建起以县城为枢纽、乡镇为节点、村级为终端的三级县域流通服务网络。现有镇级供销社8个、镇级供销公司7、村级供销社16个、城市社区综合服务社1个、城市社区服务网点6个,完善县级农资配送中心运输脉络,拓展服务范围。

科技强农,服务惠农。富顺县供销社将通过强化技术迭代,引入AI温控、无人化播种等前沿技术,深化智慧农业应用场景,巩固工厂化育苗技术领先优势。延伸服务触角,从水稻育苗向玉米、油菜等多作物延伸,打造全年化综合性育苗基地。联合科研机构共建区域性农业技术培训中心,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夯实乡村振兴人才基础。推广节水节肥技术,研发生物菌剂替代化学农药,构建绿色生态农业体系,全力打造川南地区“机制创新—服务提质—农民增收”的乡村振兴实践标杆。(曾健)

编辑:冷观亮

编审:喻佳

来源:自贡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