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23读书月,中信出版持续在北京、上海、深圳、西安等地开展超30场次全民阅读推广活动,通过“图书+场景+体验”的创新模式,提供了知识分享、文化传播和思维碰撞。吸引超万人次参与,让读者在多元场景中感受阅读魅力。
423读书月,中信出版持续在北京、上海、深圳、西安等地开展超30场次全民阅读推广活动,通过“图书+场景+体验”的创新模式,提供了知识分享、文化传播和思维碰撞。吸引超万人次参与,让读者在多元场景中感受阅读魅力。
4月18日晚,2025中信出版阅读生活节的特别活动之一,“让经典回归生活”文学沙龙在北京中信书店三里屯店举办。
活动特邀作家阿乙、朱岳、孙一圣、杜梨出席,中信出版集团文学事业部总出版人楚尘,以及在场编辑、新媒体人共同参与讨论。
沙龙主要围绕中信出版集团系列新书“无界文库”展开。该系列第一批共20本新书已于近日上市,采取110mm×160mm的小开本设计,包含《悉达多》《局外人》《老人与海》《我是猫》等世界文学经典。
“无界文库”倡导“让经典回归生活”的阅读宗旨,以开启文学经典与当代生活的深度共鸣,实现口袋里的文艺复兴。
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经典的力量,这是在场四位作家共同提及的阅读感受。
作家、译者杜梨提及,沙龙开始前,她冒雨前往秘鲁大使馆悼念略萨,却因场馆大门紧闭而未能成行,但是,还好有夏目漱石,还好口袋里装有一本《我是猫》。
杜梨谈到,《我是猫》作为近代日本文学的经典文本,融合了中国古典文学、日本俳谐文学和西方的讽刺文学,借用猫咪的视角描写文人的志趣与风骨,用俏皮的语言给人一种极难得的阅读体验,比如小猫吃饭用的是“鲍鱼壳”,小猫想在“锅里陪着洋葱一同成佛”,寒月的涩柿子饼等,无愧于鲁迅对夏目漱石的评价——“当世无匹”。
在她看来,“无界文库”为《我是猫》选取的竺家荣译本有一种“与时俱进的可爱”,温柔有趣,比如“跳猫猫舞”等,非常符合现代人的口味。
竺家荣将北京方言融入译本,正好对应了身在东京的夏目漱石,使她想起《我的天才女友》中夹杂着四川方言的中文翻译——那不勒斯就处在意大利的西南部,由此形成非常新奇的对应。
孙一圣结合自己多年来阅读经典的经历和经验说到,自己年少时偏爱卡夫卡等人的现代派作品,而在长大从事写作后,则重新喜欢上了这些“以前所讨厌”的经典小说。
以重读《老人与海》为例,当身为创作者的他再次读到老人连续84天捕不到鱼而仍然出海的故事时,他感到,“把一件简单的事情写得激动人心,让读者读得激动人心,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真正考验着一个作家的功力”。
同时,重读现实主义经典,也让他发现了现代主义经典的“现实主义”之处,以卡夫卡《变形记》为例,孙一圣认为,“人变虫”的故事是在提醒人们关注当下的容易忽略的现实,以陌生化的眼光重新观看稀松平常的生活,从而产生新的精神体验。
“无界文库”以精巧的小开本设计,方便我们不断地去重复阅读经典,“我想,这是我们阅读的意义。”孙一圣说道。
朱岳同样从自身阅读经典的经验谈起。他分享了自己循环播放《forever 21》读川端康成的《独影自命》的经历,通过《forever 21》这首歌,他将川端康成和年轻时的自己永久地联系在了一起。
朱岳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写作者,还是一名非常资深的编辑。因此,他更理解纯文学打开自身受众面的不易,他对“无界文库”系列新书寄予相当的希望,期待大家从“无界文库”中,从经典中找到力量。
作家阿乙谈到,人要想通过阅读实现自我提升,必须舍得脱离“舒适区”。
莱辛曾在寓言中写到一种叫美罗普斯的鸟,它不像老鹰,不像秃鹫,它往天上飞的时候,是尾巴冲上,头部冲下的,很怪异。
这是因为这种鸟有一颗向上飞升的心,但是它又舍不得自己的眼睛,一刻也不肯离开大地。阿乙以此类比部分人的阅读心态。而“无界文库”给这类有阅读欲望的人提供了一个脱离“舒适区”的契机——“当我们不知道选择什么的时候,选择名著肯定是不会错的。”
阿乙还认可了“无界文库”的选目,在已出版的20本书中,《局外人》《变形记》《红与黑》都曾对他产生深远的影响。
卡夫卡、加缪、司汤达,为他在人生选择、写作道路上提供了解放性的指引,使他解开写作的桎梏,变得不怕失败,敢于经历。“如果人的仓库里只有一锭黄金,那么他是贫穷的。”
处于流量时代,销售方法的变化、新媒体的冲击,以及读者的流失,共同造成了出版业的困境,可是面对如此繁杂的问题,“文学出版还要做下去”。
“如何为中国的读者做一些真正他们想要的东西?”文库本就是一个答案。
楚尘期待,通过改变开本,取法欧美、日本出版业,做随身伴行的图书产品,使得这种阅读形式在中国落地,让经典回归,走入普通读者的生活。
在谈及图书的生产过程时,楚尘表示,在反复推敲选目之外,编辑们与设计师陆智昌在开本、纸张、胶水、印刷工艺的选择上下了很大功夫。
结合国外文库本的经验,他们对版式、字体做了大量测试——“每一种行间距、字间距、字体、字号都经过无数次的整合,才形成今天的样式”“总共有数十种版式,数十种适合文库本的纸型全部上机反复测试”,目前的印刷效果“应该是所能做到的最好的状态”。
楚尘表示,在未来,还会有数百个品种与读者见面,“无界文库”将以“传统经典+未来经典”的架构规模化地陆续出版,前期重心放在文学领域,后期将逐步延伸至其他领域。
只做传统经典,很容易固化。未来经典才是值得前进的方向,它会让无界文库更加开放、流动、多元。
要做就做属于中国人的货真价实的文库本,让经典成为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希望“无界文库”能成为中国文库本的先行者,带动更多业界同仁与读者认识文库本,认同文库本,共同改变读者的阅读习惯。
播客“开卷有益”主理人Max表示,经典一直是他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养料,《局外人》启发了自己理解存在主义,理解荒诞;播客“安全出口”主理人老段则在与《我是猫》的共鸣中,体会到了当时与现下联通的“时代的失重感”;播客“河童打扰了”主理人沙拉借助自己的观鸟体验,讲出了《悉达多》的启示——人不仅要追求意义,更要重视追求意义的过程;小红书读书博主面面则表示,《变形记》重新唤起了她对经典文学的感知和兴趣,鼓励她继续阅读,继续关注经典。
四位嘉宾不约而同地提到,“无界文库” 给读者提供了很好的随时随地阅读的机会,文学带给读者的不只是知识,还有感动。
期待当下新一代读者借助这系列书,与经典文学展开新交流、新碰撞。
来源:中信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