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7岁就当军长,放在今天,这个年纪的年轻人可能还在为职场晋升发愁,或是沉迷于精致的咖啡杯和联名款球鞋。但在96年前的鄂豫皖苏区,徐向前这位年轻人,穿着打满补丁的灰布军装,脚蹬露脚趾的草鞋,正趴在老乡家的门板上看地图。他刚当上红四军军长,手下有万把号人,可谁能
他, 27岁就当军长,放在今天,这个年纪的年轻人可能还在为职场晋升发愁,或是沉迷于精致的咖啡杯和联名款球鞋。但在96年前的鄂豫皖苏区,徐向前这位年轻人,穿着打满补丁的灰布军装,脚蹬露脚趾的草鞋,正趴在老乡家的门板上看地图。他刚当上红四军军长,手下有万把号人,可谁能想到,这个威风的军长夜里睡觉,用的竟是老乡家卸下来的旧门板?
你可能会问,当军长不应该有点"派头"吗?不说穿呢子大衣,至少得有身整齐的军装吧?可徐向前的军装,领口磨得发亮,袖口补丁摞补丁,裤子膝盖处鼓着两个"大包"——那是警卫员偷偷给他补的新布。有次战士们实在看不下去,悄悄凑了块新布想给他做身新军装,结果被他板着脸拒绝:"你们瞧瞧老乡们穿什么?树皮都快被啃光了,咱们穿补丁衣丢人?真正丢人的是忘了本的心!"
就在那年冬天,部队转移到深山里,零下十几度的天气,战士们冻得直打哆嗦。徐向前巡查营房时,发现司号员小顺子躲在墙角发抖,身上只穿了件单衣。他二话不说,把自己的棉大衣脱下来裹在小顺子身上,自己却披着件露棉花的旧夹袄。战士们后来才知道,军长的行李包里,除了两套补丁军装、一双草鞋,就只剩半块用了半年的肥皂。他不是没条件穿好点,鄂豫皖苏区第一次反围剿胜利后,后勤部门特意给他做了双皮靴,可他转手就送给了受伤的通信员。
凡是跟着徐向前打过仗的战士都知道,这个军长的"怪",怪在把自己看得比战士还轻。别人当领导总想显威风,他却专往战士堆里钻,吃饭时和大家围蹲在地上,啃窝头喝菜汤;行军时把战马让给伤员,自己拄着木棍走山路;宿营时不管多累,都要去查铺,帮战士们掖好踢开的被子。有个新战士偷偷跟战友说:"跟着这样的军长,就是死了也心甘。"
你可能更想不到,这个穿补丁衣的军长,早年可是当过黄埔军校的教官。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他原本有机会留在上海做地下工作,或是去苏联学习,可他却主动要求到鄂豫皖苏区。有人劝他:"大城市里条件好,何苦去穷山沟里受罪?"他却反问:"革命不是请客吃饭,越是穷山沟,越是需要我们去播撒火种。"
更重要的是,他心里装着的,从来不是个人的安逸。在黄埔军校时,他就发现,那些出身贫寒的学生兵,打仗最拼命,却往往得不到公平对待。所以当他来到苏区,第一件事就是废除旧军队的等级制度,规定官兵待遇一样,军长和战士吃同样的伙食,穿同样的军装。有次后勤部门给干部灶多炒了两个鸡蛋,他知道后立刻把鸡蛋端到战士灶,说:"咱们红军官兵平等,不是写在纸上的口号,是要落在饭碗里的。"
换句话说,他钻山沟不是为了躲清闲,而是要建立一支真正属于老百姓的军队。在苏区,他发明了"打狗战术""围点打援",带着装备简陋的红军一次次打败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他创办红军学校,亲自给战士们讲课。
从战术指挥到识字算术,恨不得把自己的本事全教给大家;他关心群众疾苦,带领战士们帮老乡种地、修水渠,老百姓都说:"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军队,打仗是为咱们,干活也是为咱们。"
你见过打了胜仗不庆功的将军吗?1931年双桥镇战役,红军歼灭国民党军一个师,活捉师长岳维峻,缴获的枪支堆成小山。战士们兴高采烈地准备开庆功会,可徐向前却躲在临时包扎所里,握着伤员的手掉眼泪。有个小战士伤了腿,哭着说怕以后不能打仗了,他轻轻擦去小战士的眼泪:"别怕,等伤好了,我教你打迫击炮,咱们还要打更多胜仗呢。"
不但如此,每次打完仗,他都要亲自去看望伤员,给他们喂水喂饭,帮他们翻身擦汗。有次部队转移,担架不够,他硬是把自己的骡子牵来给伤员用,自己跟着担架队步行。路上遇到敌机轰炸,他第一个扑到伤员身上,用身体挡住纷飞的弹片。战士们都说,军长的眼泪,是为咱们流的;军长的后背,是给咱们挡子弹的。
就拿那次漫川关突围,红军被国民党军重兵包围,生死存亡之际,徐向前拿着大刀冲在最前面,带领敢死队杀开一条血路。突围成功后,他看着身边少了一大半的战士,蹲在地上久久不愿起身。他说:"咱们每一个战士,都是爹娘的心头肉,都是跟着咱们闹革命的亲兄弟,咱们不能让他们白牺牲。"所以每次制定作战计划,他都要反复测算,尽可能减少伤亡;每次缴获物资,他都要优先分给伤员和体弱的战士;每次路过烈士墓,他都要停下来敬礼,哪怕只是一堆无名的土堆。
1955年,徐向前被授予元帅军衔,可他依然穿着洗得发白的军装,住着普通的四合院。
有次警卫员跟着他去菜市场,看到他蹲在菜摊前,和卖菜的大爷讨价还价:"您这白菜帮子有点老,便宜两分钱吧,我们多买两棵。"大爷不知道他是元帅,嘟囔着:"你这个老同志真抠门。"他却笑着说:"抠门好啊,省下的钱能给战士们多买双胶鞋。"
更让人感动的是,他对自己和家人近乎"苛刻",对身边的工作人员却关怀备至。秘书的孩子生病了,他悄悄让老伴送去奶粉;警卫员的母亲来北京,他特意让厨房加两个菜;司机的爱人没工作,他帮忙联系到街道办上班。有人说他太"婆婆妈妈",他却认真地说:"咱们当领导的,不能只想着指挥别人,更要想着服务别人。当年在苏区,战士们为什么愿意跟着我走?就因为他们知道,我心里装着他们每一个人。"
这种"抠门"里,藏着他不变的初心。建国后,他多次拒绝组织上给他换新房、配新车,说:"比起那些牺牲的战友,咱们现在住的已经是够好的了。"他的衣服穿了十几年,补丁摞补丁;他的沙发坐破了,让老伴缝个套子接着用;他的早餐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经常是馒头加咸菜。可每当听说哪个老区的群众有困难未过上温饱,他就悄悄把自己的工资寄过去;每当看到部队里还有战士没穿上新军装,他就督促后勤部门加快生产;每当听到科研人员缺少设备,他就亲自去跑部门协调。
徐向前的"怪",怪在心中有大爱,怪在始终把自己当成普通一兵,怪在一辈子都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怪"人?他们可能是默默奉献的社区工作者,是扎根基层的乡村教师,是挺身而出的消防员……他们用自己的"怪",温暖着这个世界,照亮着我们前行的路。
最后我想问大家:如果让你用一个词形容徐向前这样的人,你会想到什么?来评论区说说你的想法,让我们一起记住那些"怪"却可爱的人,一起把他们的精神传承下去。
来源:看局人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