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东河区的广袤田野上,农机轰鸣声与农民的笑语交织成一首生机勃勃的“春耕交响曲”。在这抢抓农时的关键时刻,一场由包头市供销社联合东河区供销社、供销石油内蒙古公司联合发起的“春耕惠农送油下乡”活动,如一缕暖阳照进了农民的心坎。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东河区的广袤田野上,农机轰鸣声与农民的笑语交织成一首生机勃勃的“春耕交响曲”。在这抢抓农时的关键时刻,一场由包头市供销社联合东河区供销社、供销石油内蒙古公司联合发起的“春耕惠农送油下乡”活动,如一缕暖阳照进了农民的心坎。
“突突突——”清晨,东河区沙尔沁镇小巴拉盖村的村委会大院热闹非凡,一辆辆油槽车满载柴油驶入村庄,仿佛给田野注入了“动力血液”。前来采购柴油的村民络绎不绝。“以前给农机加油得跑十几里路,现在油直接送到家门口,而且油质也不赖,价格还低,我买了两桶400多升,比市场价格便宜五六百块。”种植户李光一边给拖拉机加油,一边笑得合不拢嘴,“省了油钱、省了时间,今年春耕底气更足了!”
为破解农民加油难、加油贵的问题,供销系统组织“流动加油站”,将优质油品送到村头巷尾,让农机“喝饱油”、农民“少跑腿”。中国供销石油有限公司内蒙古分公司总经理董博告诉记者:“当天共为农民送去约7000升的0号柴油,每升价格比市场价优惠一块四毛钱,切实降低了农民农业生产成本,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优惠。”
惠农的春风不仅送来了“及时油”,更播撒了“科技种”。“施肥不是‘一把撒’,病虫害防治要‘对症下药’……”在村委会的会议室里,来自中国农资集团农业专家丁梦柳老师,让田间课堂瞬间沸腾。这位扎根泥土的“庄稼医生”,一开口就吸引了里三层外三层的乡亲,大家围成一圈,听得津津有味。
“以前施肥全凭经验,现在有了科学配方,每亩地不仅少花钱,产量还能涨两成!”村民赵大叔举着记满笔记的本子,笑得合不拢嘴。丁梦柳此行不仅带来了“减肥增效”的种植秘籍,更将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倾囊相授,同时也为农民树立了“藏粮于地”的智慧农业理念:用好肥,更要科学用肥,让每一寸地都长出‘金疙瘩’!
技术有了底气,农资更需未雨绸缪。东河区早已打响“粮草保卫战”:9家肥料企业开足马力生产,47家农资门店货架堆满,180吨种子、2180吨化肥、43吨农药整装待发。说起春耕备耕农资保障区农牧局负责人如数家珍:“地膜210吨已全部到位,8万亩粮田的‘春耕套餐’一样不落!”
政策配套同样跑出“加速度”。《东河区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关于进一步促进蔬菜育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擘画设施农业新布局,老旧大棚改造补贴让农户“轻装上阵”。
与此同时,480台(套)大中型农机已全部完成“全身体检”,在农机库棚里整装待发。“这些‘大家伙’全做了体检,该换的零件、该修的发动机,一个不落!设备‘健康’了,抢农时才能不掉链子!”农机手周师傅拍了拍身旁的旋耕机,信心满满地说。
从车轮滚滚的惠农油车,到科技赋能的田间课堂,从粮草充足的农资仓库,到整装待发的农机阵营,多部门联动的“春耕服务网”越织越密,一幅“人勤春早”的画卷正徐徐铺展。未来,东河区将继续以惠农政策为笔,以科技创新为墨,在广袤田野上书写乡村振兴的“春天故事”——让每一寸土地焕发生机,让每一位农民笑靥如花。
文:袁碧霞 张莫晗
来源:着村找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