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肥胖问题的日益严峻,无热量甜味剂作为低热量食品添加剂,被广泛用于各种食品和饮料中,以满足人们对甜味的需求同时减少热量摄入。
近年来,随着肥胖问题的日益严峻,无热量甜味剂作为低热量食品添加剂,被广泛用于各种食品和饮料中,以满足人们对甜味的需求同时减少热量摄入。
然而,南加州大学凯克医学院在《自然-代谢》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却为这一看似完美的替代品敲响了警钟。研究指出,无热量甜味剂三氯蔗糖(sucralose)可能通过扰乱大脑食欲调节机制,导致人们食欲增加,尤其对肥胖人群影响显著。
本文将详细解读这项研究,揭示代糖背后的“甜蜜陷阱”。
PART.01研究背景:代糖真的 “无害” 吗?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全球肥胖率急剧上升,成为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大量证据表明,含糖饮料的消费增加与肥胖密切相关。
为应对这一问题,无热量甜味剂作为糖的替代品应运而生,旨在满足人们对甜味的渴望同时减少热量摄入。然而,无热量甜味剂对健康的影响尚不确定且存在争议。一些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无热量甜味剂的消费与体重增加、肥胖和2型糖尿病有关;而随机对照试验则表明,其对体重和葡萄糖代谢具有中性或有益影响。
为了深入探究无热量甜味剂对大脑食欲调节机制的影响,南加州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展了一项随机交叉试验,对比了无热量甜味剂三氯蔗糖与蔗糖、水对下丘脑血流、循环葡萄糖水平、饥饿感评分及下丘脑与其他脑区功能连接的影响。
研究旨在揭示三氯蔗糖如何影响大脑对食欲的调控,并分析体重状态在这一过程中的差异。
PART.02研究设计:探寻代糖影响食欲的真相为了深入了解三氯蔗糖对人体的影响,研究团队开展了一项随机交叉试验。研究共招募了 75 名 18 - 35 岁的年轻成年人,涵盖了健康体重、超重和肥胖三种不同体重状态。参与者需在不同时间分别饮用三种饮料:含有三氯蔗糖的饮料(甜度与蔗糖匹配)、含有蔗糖的饮料以及水。
图1.参与者入组流程图和最终分析
在饮用饮料前后,研究人员通过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扫描参与者的大脑活动,收集血液样本以分析循环葡萄糖、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等激素水平,并使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参与者的饥饿感评分。此外,还利用脉冲动脉自旋标记(pASL)灌注MRI技术测量下丘脑的血流变化。
图2.研究设计示意图
👉参与经验分享
分享“减重心路”,帮您发表在公众号上,抒发心情自我排解、影响并帮助更多人;也可以随时向我们提供选题建议,或转发、点评我们的科普文章。
👉参与科普活动
群主会不定期做各种科普小活动,并有礼品赠送。
👉加入科普社群
有问题或需要帮助可直接在科普社群向医生、营养师提问。
进入医脉通减重交流群
PART.03
研究结果:代糖对食欲的影响
1. 三氯蔗糖增加下丘脑血流与饥饿感
研究发现,与蔗糖和水相比,三氯蔗糖显著增加了下丘脑的血流反应。下丘脑是大脑中负责调节食欲和能量平衡的关键区域,其血流量的增加通常与饥饿感的增强正相关。具体而言,三氯蔗糖较蔗糖使下丘脑血流增加了7.9%(P
进一步的分析显示,肥胖个体对三氯蔗糖与水的下丘脑反应差异更为显著,而健康体重个体对三氯蔗糖与蔗糖的下丘脑反应差异更明显。这一发现提示,体重状态可能影响大脑对无热量甜味剂的反应。
图3.下丘脑对饮料的差异反应
2. 三氯蔗糖不升高血糖,无饱腹感激素反应
与蔗糖不同,三氯蔗糖不会升高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也不会触发胰岛素和GLP-1等饱腹感激素的分泌。蔗糖通过提高外周葡萄糖水平,抑制下丘脑活动,从而降低饥饿感。然而,三氯蔗糖没有这种效应,这意味着饮用三氯蔗糖饮料后,身体既没有得到足够的热量供应,也无法及时收到“吃饱了”的信号,从而导致食欲大增。
图4.外周血糖、饥饿感和下丘脑内侧血流变化之间的关联
3. 三氯蔗糖改变下丘脑与其他脑区的功能连接
功能连接分析显示,三氯蔗糖改变了下丘脑与其他大脑区域的交流方式。与蔗糖相比,三氯蔗糖增强了左下丘脑与前扣带回皮层的连接。前扣带回皮层是大脑中负责动机和决策的重要区域,这一连接的增强可能使人们更难抑制对高热量食物的渴望。此外,与纯水相比,三氯蔗糖增强了右下丘脑与左顶上小叶的连接。左顶上小叶是处理躯体感觉的区域,这一连接的增强可能使人们对食物的色香味更加敏感,进一步加剧对食物的渴望。
图5.喝蔗糖素饮料后,下丘脑和大脑中管动机、感觉的区域的功能连接加强
4. 性别与代谢状态的影响
研究还发现,性别和代谢状态可能影响大脑对无热量甜味剂的反应。女性对三氯蔗糖的下丘脑反应较男性更为敏感,这可能与女性的激素波动有关。此外,胰岛素抵抗者对三氯蔗糖的反应也更强,这提示代谢状态可能影响大脑对甜味信号的处理。
研究意义与启示这项研究揭示了无热量甜味剂三氯蔗糖可能通过扰乱大脑食欲调节机制,导致人们食欲增加,尤其对肥胖人群和女性影响显著。
这表明,对于减重者来说,依赖无热量甜味剂可能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虽然无热量甜味剂能够提供甜味而不增加热量摄入,但它们可能通过刺激下丘脑活动,增加饥饿感,从而导致人们摄入更多食物,适得其反。
我们还应提高对无热量甜味剂潜在风险的认识。在选择食品和饮料时,应仔细阅读成分表,避免过多摄入无热量甜味剂。同时,应注重整体生活方式的调整,通过均衡饮食和适量运动来科学减重。
参考文献
Chakravartti S P , Jann K , Veit R ,et al.Non-caloric sweetener effects on brain appetite regulation in individuals across varying body weights[J].Nature Metabolism, 2025, 7(3):574-585.DOI:10.1038/s42255-025-01227-8.
责编|米子
封面图来源|视觉中国
一地宣布:缩减23个行政科室,行政后勤与一线人员人均薪酬比下降15% | 医脉政事儿
45岁女性腹痛,以为是阑尾炎,开刀却惊现10cm胎儿……误诊的锅谁来背?丨医眼看法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医脉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