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21日起,一张图片开始在社交平台流传:美团外卖柜内尚有空闲位置,但仍有外卖被放在地上。一些用户据此在社交媒体发帖,称“若骑手扫码放入外卖柜内,平台会获取跑单骑手的账号信息,对多平台跑单骑手的账号进行封禁”。
近日,社交媒体上有用户拍摄视频显示,有外卖骑手在送餐时并未按顾客要求将外卖放入外卖柜,而是放在了附近的地面上。
随后,评论区突然出现密集留言,称是美团拒绝向对手开放外卖柜。
对此,有媒体实地走访多个外卖柜,经过扫码、访谈验证,目前美团外卖柜正常向各平台开放,京东、顺丰、闪送乃至个人消费者也可以正常使用美团外卖柜。
美团本地外卖柜运营人员也证实,外卖柜始终向全行业外卖小哥开放,从未听说过有类似问题。
(图说:对于网传“京东外卖放不了美团外卖柜”等,美团回应称均为谣言)
各平台订单均可正常使用美团外卖柜
4月21日起,一张图片开始在社交平台流传:美团外卖柜内尚有空闲位置,但仍有外卖被放在地上。一些用户据此在社交媒体发帖,称“若骑手扫码放入外卖柜内,平台会获取跑单骑手的账号信息,对多平台跑单骑手的账号进行封禁”。
现实中,外卖柜对不同平台骑手会有限制吗?4月24日中午,媒体在重庆的一些大学、写字楼等美团外卖柜有铺设的地点,随机采访了十余名骑手。来自美团、饿了么、京东、盒马的骑手均表示,可以使用跨平台使用美团外卖柜,不存在任何限制。
“没听说过什么限制,高峰期哪个柜子空着就用哪个。”一名骑手表示。但他同时提到,在用餐高峰期时,外卖柜可能爆满,骑手们会和顾客协商将外卖放在一旁的桌子或空地上。
(图说:京东外卖员正在使用美团外卖柜投递外卖。)
那为什么会出现外卖柜有空置,但外卖订单却放在地上?媒体与几名骑手沟通后得知,是骑手与消费者沟通协商后,消费者表示“马上赶到,可以不入柜”,骑手自主就选择不放入外卖柜。
据悉,外卖柜的跨平台使用,目前已是行业通行原则。从2020年起,美团外卖柜就已在写字楼、学校、医院等封闭性较强的场所进行广泛铺设,在消费者不便取餐的情况下,骑手可将餐品暂时存放在外卖柜,以帮助提高配送效率,面向饿了么、闪送等全行业骑手开放,启动建设五年来,已累计投入十多亿元资金,在硬件、场租、维修、清洁方面持续做工作。截至2024年底,美团外卖柜已覆盖超过100个城市,铺设2万个点位,成为提升数百万骑手末端配送体验的基础设施;仅去年,美团投入超过4500万元的补贴,累计为20万骑手提供了免费入柜服务。
记者查询网络发现,在上海北京等写字楼密集区域,美团和饿了么都建设有外卖柜,面向全行业开放使用。
(图说:美团外卖柜面向饿了么、闪送等全行业骑手开放,已铺设2万个点位)
外卖骑手成谣言重灾区 谣言不应成为“商战武器”
以外卖骑手为代表的灵活就业群体苦“谣言”久矣。去年11月,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年涉“骑手、网约车司机”谣言年增长率超过150%。其中,涉“外卖员、快递员”相关谣言较多,占比达28.72%。
4月19日,美团辟谣未禁止骑手“二选一”后,也有媒体进行调查核实,发现确实不存在要求骑手“二选一”的现象。深圳网信官方账号“深圳网络辟谣”及上海辟谣平台等均对这一谣言的澄清信息进行了官方发布。
有媒体指出,外卖行业作为此次的竞争焦点,苦谣言久矣。除了新出现的“骑手二选一”说法,此前已有不少被“盖棺论定”的谣言,如“平台禁止45岁以上骑手接单”“7万研究生送外卖”等。假冒外卖员或真外卖员摆拍的短视频也屡被曝光批评。这些短视频通过卖惨、恶意挑拨骑手与商家或消费者关系等手段,博取眼球,严重误导公众,扰乱社会秩序。这些谣言都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直接影响灵活就业群体的积极性和稳定性。
造谣者有法律风险吗?“类似事件中,无论基于何种原因,通过造谣抹黑等方式恶意诋毁企业,都有可能构成违法犯罪。”有律师介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24条,企业作为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其名誉权。
根据有关法律规定,散布谣言、不实信息扰乱公共秩序的,可能面临治安处罚。如果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商业信誉、商品声誉,造成重大损失或情节严重的,则可能构成刑事犯罪。
“商战也有法律约束,不能毫无底线。”律师表示,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市场竞争中,一方如果被证明存在商业诋毁行为,比如编造虚假信息贬低竞争对手,可能面临10万-300万元罚款,并记入信用记录。
“网络环境下,信息传播速度极快,商业诋毁行为的危害可能被进一步放大,形成规模效应与恶性循环。”有关专家认为,谣言不仅损害竞争对手企业声誉,更是对全行业甚至全社会的伤害。
来源:重庆晚报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