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流量至上的娱乐圈,顶流 标签长期被热搜常客、话题明星牢牢占据。
文|安青
编辑|先锋谷影视娱评
在流量至上的娱乐圈,顶流 标签长期被热搜常客、话题明星牢牢占据。
然而,有这样一位歌手,他不追热点,不炒话题。
凭借着纯粹的音乐实力,赢得了令人咋舌的“排面”,让众多所谓的顶流都黯然失色。
他就是刀郎!
文旅中国发视频为其点赞,央视更是为其制作专题报道。
这个曾被主流音乐圈边缘化的歌手,究竟靠什么让娱乐圈的“流量法则”彻底失灵?
一直以来,刀郎的音乐都伴随着争议与传奇。
2004 年,一张名为《2002 年的第一场雪》的专辑横空出世。
在没有宣传和打榜,且歌手本人尚未真正成名的情况下,这张专辑正版的销量达到了270万张。
要知道,当时唱片市场中,卖出5万张就能斩获白金专辑认证。
这场现象级的成功,不仅让刀郎一夜爆红,更被业内视作传统唱片业的最后一个春天。
其中,《情人》《冲动的惩罚》等歌曲的传唱度相当高。
这两年,刀郎的巡回演唱会中,一直都在唱这两首歌。
也经常出现大合唱的场面。
还有与专辑同名的那首歌。
都2025了,谁还在怀念2002年的那场雪呢?
当时,“这场雪”还被赵本山老师搬到了春晚的小品上。
都说人红是非多。
刀郎的写实派曲风得到了不少观众的支持,却被内地主流音乐圈质疑。
汪峰对刀郎及其音乐的评价毫不客气。
杨坤也曾公开质疑刀郎的音乐。
接连被几位知名歌手给出反面评价,刀郎也是压力倍增。
2004年12月,有了一定名气的刀郎又发布了专辑《喀什噶尔胡杨》。
凭借着过硬的质量,该专辑受到了无数人的追捧。
可本应该享受鲜花和掌声的刀郎,却在2005年1月隐退了。
之后他也是露面,再度隐退,再度露面直到2013年左右消失多年。
2010年还发生一件大事。
在当时的“十大影响力歌手”评选中,那英没有选择刀郎。
“他不具备审美观点”。
当然了,这个采访经过加工传播后,那英的形象受到了一定的损害。
而刀郎也是实实在在的受害者。
终于,2020年后,消失多年的刀郎逐渐回归。
2023年,一首《罗刹海市》,直接引发现象级的传播热潮。
沉寂多年的刀郎再度爆红。
可不管是亚洲流行音乐大奖2024年的入围名单。
还是中国音乐家协会公布的2024年度音乐榜单前20强名单中,都没有刀郎的身影。
这样看,在这个流量主导的榜单时代,刀郎的质朴和歌曲的接地气风格似乎成为“原罪”。
不过,他早已得到了来自观众以及众多主流媒体的认可。
这牌面,可不是一些所谓的顶流能与之媲美的。
2024年8月,刀郎正式宣布复出。
他先是开了线上演唱会。
演唱会伊始,直播间便被汹涌的热情淹没。
3个多小时的表演,观看人数超5200万人,点赞量更是超6亿。
评论区更是热闹非凡,网友们的弹幕如雪花般密集滚动,都很难看清大家说的是什么。
线上演唱会结束后的第二天,刀郎又正式官宣了线下巡回演唱会。
一官宣就是4个地方。
但还是有不少的歌迷都抢不到票。
到不了现场的歌迷,在演唱会相关的视频下,边听歌边追忆青春。
买不到票的歌迷们在体育馆外自发形成人潮。
到了现场的歌迷则是边唱边哭。
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粉丝年龄跨度极大。
其中,一位白头发的老奶奶更是亮眼。
她与刀郎的缘分早在2004年就结下了。
那时的她还是黑发。
除了她,不少的长辈也会扎堆去看刀郎的演唱会。
一时间,还出现了晚辈给长辈抢门票,以及孩子送父母去看演唱会的现象。
甚至门票一路被炒到了两万一张。
还有报道称连二手票的价格都高达4万。
即使是这样,还是有人抢不到。
这就是刀郎效应吧,自2024年9月他开启巡回演唱会以来。
已经过去了7个多月的时间,可他的热度却丝毫未减。
2025年的巡回演唱会也依旧火爆。
一位刀迷对4月12日和13日举办的南昌站的演唱会打出了120的高分。
这次,南昌文旅的确是“上大分”。
他们推出凭演唱会门票去免费游玩9个景点的方案。
当地领导还亲自带队并接待和安排歌迷。
近日,央视一套的《晚间新闻》就报道了这一事。
并点赞南昌文旅与刀郎演唱会携手打造的这场消费盛宴。
演唱会举办期间,南昌景区景点门票订单同比增长140%。
众多的刀迷也是穿梭在滕王阁等景区,一脸的满足。
专题报道这样的排面,真的少见。
而刀郎已经不是第一次被主流媒体青睐了。
自巡回演唱会火遍全网后,各大文旅都纷纷用上了刀郎的音乐宣传美景。
还出现了“抢人”的现象。
甚至连文旅中国都出来摇人了。
“工作暂停,全员转行山歌队。”
能被这样的主流媒体怒赞,这是多大的殊荣。
相比之下,那些长期占据娱乐新闻头条,频繁制造热搜的顶流们。
在刀郎的“排面”面前,就显得有些相形见绌了。
谈及作品影响力,刀郎专辑的销量以及歌曲的传唱度都是许多歌手比不了的。
事实也证明,刀郎的歌曲经得住时间的考验,拥有广泛的受众基础。
和那些昙花一现的歌曲是不一样的。
音乐实力上,他的声音极具磁性和辨识度。
再说演唱会,53岁的他可以在舞台上连飙三小时高音。
谁听了不说一句实力不减当年。
这让圈内那些靠修音和半开麦的明星情何以堪?
更别说众多的歌曲都是他亲自谱曲写词的。
这样的创作能力也是很多歌手都没有的。
最后是文化贡献方面。
目前,刀郎的演唱会早已与各大文旅牢牢结合。
还成功带动了各地旅游业的发展。
还有他的那首《罗刹海市》,还弘扬了聊斋文化。
这一点,连蒲章俊先生都认证了。
而部分的顶流,靠的是粉丝力捧,作品也更多停留在娱乐层面。
总的来说就是刀郎的音乐早就跨越了年龄、阶级的界限,真正实现了全民参与。
这才是真正的顶流,和那些靠流量堆砌起来的明星,有截然不同的区别。
也难怪他能引文旅中国怒赞,还能被央视用专题报道。
从被内地主流音乐圈质疑,到如今被众多主流媒体力挺。
刀郎的故事像一面镜子,照见娱乐圈最真实的模样。
当音乐回归打动人心的本质,所谓的 “顶流标准” 终将被改写。
只要真诚歌唱,总会等到属于自己的 “2002 年的那场雪”!
部分参考资料:
《电商》杂志社|“不差钱”的中老年涌入演唱会市场 20241227
《中国新闻网》|音乐风云榜评委会议 那英"摘"花儿"砍"刀郎(图) 20100318
《央视网》|刀郎专访 20110502
来源:先锋谷影视娱评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