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以708.26亿元营收再创历史新高,多品牌战略下其他品牌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近期,安踏集团通过收购狼爪补全大众户外市场的拼图,更在亚玛芬体育纽交所上市一年后,双轮驱动,实现全球收入突破千亿。
作者 | 路鹿
近年来,安踏集团依然在商业版图扩张与全球化战略上展现出惊人的爆发力。
2024年以708.26亿元营收再创历史新高,多品牌战略下其他品牌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近期,安踏集团通过收购狼爪补全大众户外市场的拼图,更在亚玛芬体育纽交所上市一年后,双轮驱动,实现全球收入突破千亿。
值得关注的是,安踏业务端高歌猛进的同时,其对ESG领域的投入亦持续加码。在MSCI最新公布的ESG评级中,安踏集团两年内跃升3级至“A”级,并首次入选道琼斯领先新兴市场指数,为该指数中6家中国内地企业之一,也是其中唯一的中国鞋服公司。
随着中国品牌全球话语权的提升,安踏作为其中佼佼者,也不可避免成为可持续领域进程的重点关注对象。安踏要回答的,其实是“中国冠军”如何以普世价值观的认同迈向全球,成为“世界领先”。
与此同时,伴随着Z世代消费者环保认知的不断觉醒、舆论对气候议题敏感度的提升,市场也在发生微妙的反转:对企业与社会中ESG的举措,从一知半解,快速升级为严格的审视与思考。这也意味着,领跑者必须拿出更坚决的姿态和可信赖的解决方案。
2025年4月22日,在上海武康路街区的一栋百年建筑内,安踏0碳使命店(ANTAZERO)举办开业一周年庆,曾以“行业首家碳中和店铺”在一年前的世界地球日打响市场、开启可持续商业先锋实验的ANTAZERO,经受住市场考验了么?
ANTAZERO坐落于上海武康路78号
“不满意”——在安踏最新推出的纪录片中,安踏品牌CEO徐阳直白地对主持人说道。ANTAZERO的初衷,是希望用环保的概念联动更多的企业与大众,创造更多的商业的价值,为ESG事业的发展提供持续驱动。但过去一年中,在实践中遇到的困难远比想象更多。而在4月22日,当他走进门店,看见重新调改的商品矩阵与空间布局,听见大众热烈的讨论与认同,他认为,到了开第二家安踏0碳使命店的时候了。
而这,正是安踏团队上下用一场持续一年的先锋实验对初心的回应。
01
轻盈一跃后,再前进
如果你正在武康路,经过98号路牌,你会发现临街门廊处,有一个独特的“裁缝铺”。
依次悬挂的剪刀、色彩渐变的布料,与极具生活感的缝纫机,搭配开放式的布局,令人可以毫无负担地直接走进互动。
安踏0碳使命店这一设计区别于传统橱窗展示,打破了商品与生活的“玻璃”,将绿色环保的理念以离生活最近、更具吸引力的方式,呈现在街区文化生态之中。
漫步其中,有趣好逛是被提及最多的词——“这不像一家品牌店,更像是创意市集”,流连于此的她们如是说。本次地球日,带来了更全面的店铺焕新,进门的穿衣镜被品牌库存纱线回收改造而成渔网造型装饰起来,进店的客人很难不对镜自拍,打卡这个有关保护海洋理念的故事;右手边是DIY印花与定制体验区,让第一空间时刻保持活跃;一个将新产品与自然食材制作的艺术作品组合展示的“摊位”直观呈现在大众眼前;残次样品鞋子改造的花瓶以及时髦OOTD融合呈现,成功实现了店铺好逛,商品好买,随手一拍还是大片!
艺术家作品与新产品陈列的融合
安踏0碳使命店有自己的一套设计理念和零售哲学,且不断焕新调整,不断吸引着大众的“即时关注”,一年来开始慢慢地被消费者接受、认同。甚至地球日空间与产品的调整期间,就有消费者走进尚未完工的门店,穿过工作人员与凌乱的货架,询问“这件能不能马上购买”。安踏0碳使命店的设计理念,始于对“循环”二字的极致呈现,并用真实质感,以独有的方式传递出普世的ESG哲学——万物可循。
过去一年中,安踏0碳使命店策划了诸多艺术展览形式的品牌活动与跨界论坛,大众由好奇开始,逐步了解、认同其ESG理念。而如今的门店则可称为“好逛好买的环保店铺”,更直接坦荡,消费者可以瞬时捕捉到变化——服装、鞋履正从可持续理念的“展品”走向兼具环保与美感的“商品”。品牌做ESG不再是品牌高高在上的宣导或自掏腰包举办活动,而是与价值与商业的彼此契合。
这正是其商业模式的升级迭代,是安踏想要往前一步的话题。
落在商品中,是随处可见的可持续元素。一年之前,这里可以视为安踏旗下含有环保面料的“可持续商品精选集合店”。现在,安踏以品牌IP运营思路研发限定款系列,带来可量产售卖的ANTAZERO UPCYCLE库存循环再造系列商品,已上市数十款——有一款商品在地球日上市即售罄, 形成了区别于其他安踏门店的独特差异化特点,逐步构建了属于安踏的多元可持续商品矩阵。
ANTAZERO UPCYCLE库存循环再造系列应该如何理解、价值何在?
ANTAZERO UPCYCLE库存循环再造系列
安踏可持续项目总顾问,canU可持续时尚创始人崔丹强调:首先之美,通过有美感的设计打动大众。ESG不应成为卖点与噱头对消费者进行道德绑架,而应该是一个时尚商品的“锦上添花”。商品始终是核心,大众被商品吸引,然后才感知到其背后的ESG理念,由此才能带来深度认同,实现绿色可循环的商业化。
此外,在大众印象中,古着改造或拼接定制等都是奢侈品牌、小众设计师品牌的专属,价格昂贵且多以限定限量形式发售,无法量产推广。对于大众鞋服行业,库存问题一直是企业的痛点,安踏选择直面问题核心,通过整合上下游供应链,通过将库存成衣与面料再造升级,打通了商品可量产可复制的链路,既减少织布、染色等高耗能的环节,又带来更具设计美感的全新产品,极大降低了“绿色溢价”,助推ESG与大众生活、商业价值的紧密结合。
一家门店,365天时间,安踏走向更广阔的绿色天地。
02
蝶变效应的起点
安踏品牌CEO徐阳曾对媒体坦承,“开这样一家店铺的风险蛮大的。”事实上,十年前安踏内部做商品企划时,已经提出过相关概念,但由于业内缺乏成功先例,推进得并不顺利。
安踏0碳使命店成立之初并未贪大求全,而是从小切口尝试。ANTAZERO UPCYCLE库存循环再造系列便是如此,从最初的几件库存商品的试验,到成为独立完整的明星系列,接下来这个系列还将走向其他安踏创新店铺,去继续接受更广泛的市场检验。这一系列的成功,让团队内外均备受鼓舞——被大众认可带来的销量上升提振了销售信心,规模化生产带来的生产效率的降本增效振奋了上下游供应链。这也向外界证明了,库存再造产品的美好前景并不遥远。
这,就是蝶变效应的起点,并已然逐步显现出巨大的能量。
高设计感的库存再造商品只是多元产品矩阵中的一项,对于规模更大的大宗商品来说,应该如何回应ESG?安踏这个国民品牌,能否以一己之力重构消费逻辑,带动下至消费者上至供应商的绿色革命?
看不见的地方,往往藏着更巨大的挑战。一件商品的诞生与进化,离不开全产业链与科技创新,ESG理念的加入,十分考验企业的资源厚度与投入决心。
从安踏马赫跑鞋这款商品上,我们或许能一叶知秋。
今年推出的安踏马赫5代跑鞋在原材料、生产加工、运输分销阶段优化了绿色能源使用率,使得平均每双马赫5代跑鞋(以男款为例)的碳足迹从12.37kg降低至7.88kg,相比马赫4代减少约36%的碳排放。
安踏马赫5代跑鞋
安踏品牌ESG经理杨靖用更加直观的类比介绍了这一碳减排的成效:“马赫是去年销量破百万双的鞋款,如果今年一样,那它的总减碳量能达到4400吨二氧化碳,相当于种植24万颗梭梭树,或者是回收再利用1.2亿个500毫升的塑料瓶。”
这背后,既是马赫跑鞋百万销量的底气——规模化带来的更多内部创新科技资源投入,亦是链主企业对供应链升级的反向助推,撬动供应链从线性消耗向循环再生演进,证明绿色转型并非牺牲效率的理想主义,而是技术与商业共生的进化必然,为传统制造业的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
今天,作为资源、实力雄厚的品牌链主,安踏已与32家供应商签订绿色合作协议,通过订单倾斜与技术共享,联合从T1到T3的上下游的供应商,一起向规模化减碳的方向前进。
安踏品牌CEO徐阳对此总结道,“安踏要做链主企业。就是说要以我们的标准,来对产业的上下游提出新的要求和标准,最终引领ESG可持续在全行业的发展。”
在可持续领域,安踏对创新科技的投入是不遗余力的。
2024年,安踏凭借碳捕捉CARBONFIX技术成为2024年国际纺织联合会(ITMF)“可持续创新大奖”唯一获奖的中国品牌,2024年全球仅有三项技术获此奖项。该技术通过捕集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将其转化为聚酯纤维的核心原料乙二醇,相比传统石油基材料碳排放减少28.4%。
2025年新品“速干之王”跑步短袖,50%以上面料也采用了碳捕捉聚酯纤维,同时还叠加吸湿速干功能,保证舒适良好的运动体验,并沿袭安踏一贯的设计美学。此外,ANTAZERO轻量风暴甲冲锋衣也部分采用碳捕捉面料,较上一代降低约35%的碳排放。
安踏的决心与勇气,体现在不仅自己内部审视每一个步骤,从产品的设计端,面料的选择,到供应链的生产方式、运输方式使用的能源;更体现在敢于开这样一家店,把它摊在消费者面前,大家一起来看如何做到碳减排。
当这些科技和模式的创新走向世界,中国制造开始摆脱“低价低质”的固有标签,向“高附加值绿色制造”跃迁。从产品端向上溯源,一张更深层次的绿色蝶变已经由安踏牵引发生。
03
安踏,写下东方答案
实现绿色产品量产、在终端做全面解决方案、推动全产业链的绿色转型,这种强大的魄力源自安踏对社会的责任,也为ESG发展之问提供着一份独特的东方答案。
在我们的文化基调中,可持续发展是一以贯之的。据先秦古籍记载,早在夏朝便有这样的规定:“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鳌之长。”大意是说,春天不能砍树,夏天不能乱捕鱼,这即所谓的“禹禁”,这也是中华文明中最早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中国强调的“和”文化亦如此。为圆形赋予圆满、和谐的哲学思考,这是文化精神中的“与众乐”、是发展模式中的“和谐共进”,亦是与自然生态的“共依存”。
而这一切的起点,都是人。
在大企业中,ESG探索的链路较长,并被不断试验、分析、传递给链条上的每个利益相关方,一个目标一致、价值相同的驱动力交点,或许是齿轮运转的关键。作为国内鞋服产业龙头,安踏要探索的命题不仅是实践ESG,更是如何系统深入、可持续地贯彻ESG,如何撬动更多人加入这项事业。
当行业还在争论ESG是战略还是成本时,这群坚定甚至有些执拗的人早已选择用行动作答——面对绿色转型的复杂命题,他们拒绝空谈概念,而是死磕具体的事,将ESG拆解为可量化、可追踪的行动指标。
将ESG融入毛细血管的实践,既是安踏对绿色价值观的忠诚践行,更是对长期主义的生动诠释——在当下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洪流中,唯有脚踏实地播种绿色,才能让商业文明与地球生态共生共荣。
来源:乘风破浪的漂流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