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山间春鲜至,彭州美味大熊猫也“馋”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4 19:45 2

摘要:春雷一响,万物生长。彭州的竹林里,春笋破土而出,带着泥土的芬芳和生命的蓬勃,将春天的第一口鲜嫩送上餐桌。

春雷一响,万物生长。彭州的竹林里,春笋破土而出,带着泥土的芬芳和生命的蓬勃,将春天的第一口鲜嫩送上餐桌。

从龙门山间的野生雷竹笋到远渡重洋的出口佳品,从大熊猫的“特供美食”到电商平台的“爆款尖货”,彭州春笋正以蓬勃之姿,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绿色诗篇。

龙门山间的自然馈赠,大熊猫的“特供美味”

“吃过春笋,方知春味。”彭州人对春笋的热爱,早已融入骨血。这里地处龙门山脉,气候温润、雨量充沛,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出“笋中之王”——雷竹笋。不同于暖棚笋的刻意催熟,龙门山的野生雷竹笋是大自然的馈赠,每年3月底便早早上市,以“鲜、脆、嫩”俘获食客的味蕾。

在龙门山镇渔江楠村,笋农们遵循古法智慧:冬季用稻糠为竹笋盖上“棉被”,既防冻害又锁住养分。待到春雷一响,笋尖破土,颗颗饱满的春笋便成了林间的“绿色黄金”。这里的雷竹笋亩产高达1000-1500斤,年销超10万斤,更被认证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原生态产品”,成为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特供食材”,每年输送超百万斤鲜笋。

在龙门山镇,游客可体验“挖笋之乐”,笋农传授诀窍:“笋头将出未出时最鲜嫩,挖时需轻手轻脚,留根覆土,来年才能再生。”挖出的笋无需焯水,剥壳即食,清甜脆爽,仿佛一口咬住了整个春天。

从山间到世界,小竹笋撬动大经济

彭州春笋的鲜,不仅留在舌尖,更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电商赋能,“山货”变“俏货”

通济镇凤坪村曾是“藏在深山人未识”的竹笋产地。过去村民依赖零散收购,销路不畅、价格低迷。2023年,村里将闲置卫生站改造成“众享·坪台”山货市场,并引入电商平台“鲜采世家”,通过直播带货将鲜笋卖到北京、黑龙江等地。电商加持下,春笋每公斤售价提升0.6-0.8元,每亩增收千元以上,村民们感叹:“每天挖上千斤,每斤5元,收入比往年翻了番!”

出口破局,鲜笋飞向加拿大

敖平镇红岩子社区的雷竹笋,则走出国门,成为彭州的“国际名片”。2023年4月,500余斤雷竹笋从天府国际机场直飞加拿大温哥华,实现四川省规模化竹笋出口“零的突破”。这里的7000亩雷竹基地采用“合作社+公司+农户+职业经理人”模式,年产值超200万元,更获有机认证,成为彭州农业产业化的典范。

文旅融合,竹海变“乐土”

彭州人深知,竹笋产业不止于“吃”。敖平镇正规划“吃竹、娱竹、住竹、乐竹”的竹文化旅游,让游客体验挖笋、竹艺制作、竹林康养;龙门山镇每年举办“春笋生态季”,以春笋入菜推出“龙门宴”,将美食与山水风光结合,吸引八方来客。

春笋背后的乡村振兴密码

彭州现有有机雷竹林5万亩,年产春笋4500余万斤,年产值超亿元。这根小小的春笋,串联起种植、加工、销售、文旅全产业链,让村民从“靠天吃饭”变为“产业工人”,更让彭州成为全国竹笋产业的标杆。

“春笋之味,就是彭州春之味。”从山间到餐桌,从本土到世界,彭州春笋正以鲜活的姿态,讲述着人与自然共生、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动人故事。这个春天,不妨来彭州,挖一篮鲜笋,品一口春味,感受乡村振兴的蓬勃脉动。

免责声明:

★品鉴彭州微信公众号推文内容文中配图支付相应稿费,若不同意使用,请告知删除!

期数:3380期

文字:品鉴彭州 阳阳

图片:品鉴彭州 张勇 雷田文

编辑:龙洋 责编:梁丹 编审:杨华

有一种成都生活,叫彭州!

“品鉴彭州”微信征稿啦!

弘扬天府文化,传播城市精神!

亲爱的小伙伴们,“品鉴彭州”微信面向全网征集优秀稿件啦!

投稿邮箱:2840955915@qq.com

主办:彭州市委宣传部

主编:王玉岩

副主编:杨华 祁文静

首席编辑:刘倩

责任编辑:梁丹 龙洋

编辑:刘代萱 邓茹月

出品:彭州市融媒体中心

你的每个赞和在看,我都喜欢!

来源:品鉴彭州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