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深圳华强北,这个被誉为电子产品风向标的集散地,正悄然掀起一场新的科技革命。据一位常驻深圳的行业分析师透露,AI眼镜已成为继耳机、手表和无人机之后,华强北的第四大热门产品。
深圳华强北,这个被誉为电子产品风向标的集散地,正悄然掀起一场新的科技革命。据一位常驻深圳的行业分析师透露,AI眼镜已成为继耳机、手表和无人机之后,华强北的第四大热门产品。
走进华强北的线下卖场,不难发现,大约80%的手表档口已经摆上了各式各样的AI眼镜。更有甚者,出现了几家专门经营眼镜产品的档口,店铺面积达到百平米,主要销售音频眼镜,少数则配备了摄像头功能。
这股热潮不仅局限于实体店铺,线上同样热闹非凡。各大厂商争相发布AI眼镜新品,VR/AR创业公司、AI创新企业、互联网巨头以及终端大厂纷纷入局,资本市场也对此表现出浓厚兴趣,融资活动频繁。
多家市场研究机构和智库预测,2025年将是中国AI眼镜的元年。据XR Vision Pro统计,已有近70家厂商涉足AI眼镜领域,其中不乏实力雄厚的巨头。而小米,作为手机大厂中的先行者,计划在5月发布、6月开售其AI眼镜产品,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据传,这款眼镜的潜在售价为1499元,硬件配置极为出色,给中小厂商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小米AI眼镜在供应链选择上同样引人注目。据悉,歌尔股份将承担其代工任务,预计出货量达到30万台。瑞声科技的扬声器、欧菲光的光学模组、舜宇光学的镜头以及索尼的CMOS图像传感器等顶级供应商均参与其中,展现了小米在硬件方面的强大实力。
除了小米,华为、字节、阿里、腾讯等科技巨头也被曝出正在研发AI眼镜产品。其中,华为的音频眼镜已经迭代多年,与GENTLE MONSTER的合作更是备受瞩目。而阿里则被曝将推出两款AI眼镜,有望在双11前上市。
面对巨头的强势入局,中小厂商似乎面临巨大挑战。然而,一些行业分析师认为,中小厂商并非没有生存空间。他们可以通过聚焦垂直领域,挖掘细分市场,打造差异化产品来避开大厂的锋芒。例如,针对特定人群如学生党、视频博主或职场达人的需求,开发具有针对性的功能和体验。
不过,理想丰满,现实骨感。一些中小厂商在尝试打造差异化产品时遭遇了困境。例如,针对骑行用户的AI眼镜虽然具有显示速度、距离、时长以及导航等功能,但并未得到骑行用户的广泛认可。他们更关注的是如何提升骑行能力,而非这些附加功能。
尽管如此,中小厂商仍在努力寻找生存之道。一些企业选择与巨头合作,共同推动产品落地。随着AI眼镜行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解决方案和渠道将涌现出来,为中小厂商提供更多机会。
在巨头和创企的激烈竞争中,AI眼镜行业的格局也在不断变化。一些已经发布AI眼镜的玩家普遍认为,手机厂商在这个领域具有更大的机会。然而,他们同样认为,AI眼镜市场将告别“百镜大战”,最终收敛到几个主要玩家手中。
尽管如此,AI眼镜市场的多样性仍然值得期待。作为“眼镜”,它具有很强的个性化属性。不同的用户对于眼镜的样式、功能和品牌调性有着不同的需求。因此,一两家公司很难完全占据整个市场。
总体来看,AI眼镜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虽然面临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但巨头和创企之间的博弈和竞争必将推动行业不断向前发展。
来源:ITBear科技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