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23日下午,省自然资源厅主要领导主持召开强降雨地质灾害防御工作视频调度会议,分析研判近期全省地质灾害防御趋势,连线广州、韶关、河源、梅州、惠州、肇庆、清远等7市了解地质灾害防御工作情况,对近期强降雨地质灾害防御工作进行调度部署。
转载自:广东自然资源 原稿发布时间:2025-04-23
4月23日下午,省自然资源厅主要领导主持召开强降雨地质灾害防御工作视频调度会议,分析研判近期全省地质灾害防御趋势,连线广州、韶关、河源、梅州、惠州、肇庆、清远等7市了解地质灾害防御工作情况,对近期强降雨地质灾害防御工作进行调度部署。
会议指出,我省已于4月15日进入汛期,4月23日-25日将迎来汛期首场暴雨过程,主要落区为粤北和珠江三角洲北部市县,有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此轮强降雨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局地雨强强,且与前期强降雨区域高度重叠,地质灾害防御形势严峻复杂。
会议强调,各地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保持临战状态,进一步加强风险研判,紧盯关键环节,细化落实各项防御措施,努力实现“不死人、少损失”工作目标。
一要强化责任落实
地质灾害防御工作事关群众生命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是必须坚守住的底线。各地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做好当前地质灾害防御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打起十二分精神,严格落实防灾责任,主要领导要靠前指挥,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好落实,认真部署开展各项地质灾害防御工作,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要强化监测预警
各地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主动加强与气象、应急等相关部门的会商研判,滚动开展地质灾害趋势预测,及时发布预警预报和防灾避险提示。要全面检修专业监测设备,确保在线正常运行。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微信、乡村大喇叭等现代科技和传统手段相结合的方式,第一时间把预报预警信息传递到基层和公众。要严格落实直达基层责任人的临灾预警“叫应”机制和跟踪反馈机制,坚决做到有预警、有叫应、有行动、有核实,形成工作闭环。要指导所属县(市、区)、镇村充分利用好防御分级图成果,及时发出风险提醒,督促有关镇村结合暴雨预警情况和防御分级图,及时组织高风险区域人员撤离避险。
三要强化巡查排查
各地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按预警响应要求做好气象风险预警和专业监测预警时空范围内的地质灾害巡排查工作,严格落实“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三查要求,对强降雨落区、地质灾害易发区、高风险区、人员密集区、临山临崖临坡临水临沟等重点区域,及时组织对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再排查。要充分发挥专业队伍技术优势,统筹用好自然资源部、省厅派驻专家组和本地技术支撑队伍,合理配置技术力量,落实隐患点和风险区域管控措施,高效开展防御工作。
四要强化值班值守
各地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严格落实汛期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加强沟通协调和信息通联。要进一步规范值班室、会商室建设,及时更新完善值班电话、人员信息和应急预案等。要做好灾险情收集、统计,汇总统计监测预警发布以及响应工作情况;抽查群测群防工作措施落实情况,及时收集巡排查反馈信息。要充分发挥地勘单位技术优势,确保应急设备、装备、物资等保障到位。一旦出现地质灾害灾情险情,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奔赴现场做好重大地质灾害灾险情应急调查与技术支撑工作。
厅办公室、地勘处、矿管处、地信处,省地环总站相关负责同志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广州、韶关、河源、梅州、惠州、肇庆、清远等7市及所属县(市、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分管负责同志,地质灾害防治科(处、股)负责同志;其他地级以上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分管负责同志,地质灾害防治科(处)负责同志通过视频参加会议。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