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叠加抗议浪潮 特朗普遭遇系统性不满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25 07:14 2

摘要:当地时间4月23日,美国纽约州、亚利桑那州、科罗拉多州、康涅狄格州、特拉华州、伊利诺伊州、缅因州、明尼苏达州、新墨西哥州、俄勒冈州和佛蒙特州在美国国际贸易法院提起诉讼,试图阻止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的实施,并寻求法院宣布其新关税政策是非法的。此前,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当地时间4月23日,美国纽约州、亚利桑那州、科罗拉多州、康涅狄格州、特拉华州、伊利诺伊州、缅因州、明尼苏达州、新墨西哥州、俄勒冈州和佛蒙特州在美国国际贸易法院提起诉讼,试图阻止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的实施,并寻求法院宣布其新关税政策是非法的。此前,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加文·纽森已宣布就关税问题起诉特朗普政府,指责后者滥用关税政策的行为“违法”。

与此同时,4月19日起,从纽约到旧金山,从华盛顿到亚特兰大,美国多地爆发大规模抗议。数以千计的民众走上街头,表达对特朗普政府近期政策的强烈不满。抗议浪潮仍在蔓延,甚至包括一些传统上支持共和党的“红州”。

多位专家学者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指出,近日席卷美国多地的诉讼叠加抗议浪潮,已不仅是对个别政策的反对,更反映出社会裂痕与政治撕裂的全面加剧。专家认为,这场抗议凸显了美国民众对特朗普政府“逆全球化”与“反建制”路线的系统性不满,折射出当下美国深层的社会矛盾与制度焦虑。

一场不再被忽视的民意表达

美国本轮抗议活动的诉求呈现前所未有的集中性与广泛性。从“反对高关税”“拒绝孤立主义”,到“保护环境政策”“为移民发声”“反对种族仇恨”“维护民主与法治”,标语牌上密集传递着民众的愤怒与焦虑。一名示威者举着写有“不要再征税!”的标语,直接回应特朗普持续炒作关税战的激进言论。

随着抗议活动在全美范围内迅速蔓延,美欧主流媒体罕见地达成共识。美国《纽约时报》以《羞耻!全国抗议者再度集会谴责特朗普政策》为封面标题;美国《华盛顿邮报》的头条是《“50501”抗议活动在美国大城市和小镇掀起反对特朗普政策的浪潮》;英国《卫报》报道称,“抗议者涌上全美街头,反对特朗普议程”。

美国微软全国广播公司(MSNBC)指出,这轮抗议活动不同于以往的“党派式表达”。它渗透进社区、校园、工厂和超市,呈现出更广泛的社会基础。“这不是简单的自由派发泄,而是一场真实而深层的社会运动”。

“本轮抗议遍布50个州,覆盖超700场活动,参与人数之多、诉求之广泛、形式之丰富,远超以往。”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美欧研究项目负责人孙成昊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多议题、全覆盖”的特征,使抗议活动更易引发美国媒体聚焦与公众共鸣,反映出各方对特朗普施政的系统性不满。

国际关系学院知识产权与科技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国际政治系讲师孙冰岩指出,特朗普政府将2024年选举胜利解读为对保守主义议程的全面背书,从而以极端姿态推动各项政策,从经济改革到社会公平的“逆转”,毫不妥协。此种执政风格不仅激烈回摆,更拒绝吸纳反对意见,引发前所未有的反弹。

社会撕裂线浮出水面

与以往抗议不同,本轮诉讼和抗议浪潮映衬出美国更深层的制度担忧与社会焦虑。孙冰岩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抗议浪潮主要源自三方面:对包括大学贷款收紧、社会福利削减、女性和少数群体权利被压缩等保守议程的全面反对,对“瘦身政府”的反感,和对“反建制”治国方式的担忧。

孙成昊进一步指出,抗议者虽目标一致——反对特朗普,但背后诉求多元,折射出美国当前的社会图景:高通胀、民权倒退、民主失衡等问题交织,蓄积成一场系统性危机。尤其是在高关税政策影响下,美国部分地区物价上涨明显,民众对未来生活充满不安。

“当前的抗议活动也反映了美国国内的一个深层博弈:支持特朗普的基层白人选民与反对他的知识分子、媒体、少数族裔等之间的对立。抗议表面上是对政策的反对,深层是对国家认同和未来方向的争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王义桅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分析称,按照常规标准来看,特朗普第二任期已经在法律泥潭、自我造成的失误及其宏大野心与实际执行能力之间的巨大落差中走向混乱。一方面,多线爆发的危机预示着这可能是一个失败的政府;另一方面,随着特朗普在国内外试图摧毁既有治理结构,混乱本身反而成了一种“成功”的标志。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则警告,美国将因关税政策成为发达国家中受打击最严重的经济体。IMF在其发布的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指出,预计2025年美国经济增速将放缓至1.8%,较今年1月预测值低0.9个百分点。“政策不确定性加剧、贸易紧张局势及需求势头减弱为预期目标下调的主要原因。”

美国前财政部长萨默斯也警告说,由于当前正在推进的加征关税措施,美国经济衰退的可能性达50%以上,衰退预计将使失业者增加200万人,每户收入损失达5000美元或更多。

王义桅进一步指出,特朗普上台以来,美国社会的分裂现象非但没有缓解,反而日益加剧。他指出,自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钩以来,美国在全球化进程中逐步推行金融主导的发展模式,造成国内贫富差距拉大。随着全球化边际效应递减,美国也开始感受到产业空心化带来的“反噬”——就业流失、经济不均、阶层固化等问题激化了国内的政治情绪,民粹主义和反全球化情绪由此滋生。

“关税高墙”下的孤行者

在外交领域,美国总统本就拥有巨大权限,这使得特朗普的个人意志对全球秩序产生了直接影响。孙成昊指出,无论是加征关税,还是对俄乌冲突的应对,都凸显特朗普“反建制”的倾向。这种“单边优先”的策略导致盟友分化,也引发全球战略格局重构。

“特朗普的再次崛起反映了部分美国民众对传统建制派的强烈不满。”王义桅表示,长期以来,美国自视为“全球公共产品”的提供者,承担着维护世界秩序的角色。然而,这种“领导者心态”也加剧了其对盟友乃至中国的苛责。在这种背景下,特朗普政府通过加征关税、拆解多边机制、推动“去全球化”,试图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新型美元主导秩序”。关税只是手段,背后是一场对全球贸易格局、价值链体系乃至地缘政治秩序的系统性重塑。

然而,随着美国筑起“关税高墙”,世界其他国家开始寻求新型多边合作。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近日表示:“在一个日益不可预测的全球环境中,越来越多国家正主动寻求与欧盟合作。”瑞典对外援助和外贸大臣杜萨也直言,欧盟正在加速签署新自由贸易协定,“以免受特朗普政策牵连”。

《政客》欧洲版评论称,特朗普无意间成了“自由贸易最好的推动者”,激发出全球性合作新热潮。这些变化也意味着,美国的贸易霸权正受到空前挑战,特朗普意图重塑以“美国优先”为核心的新秩序,正遭遇来自国内外的双重抵抗。

特朗普第二个任期未满百日,却已深陷风暴中心,舆论对其关税政策、对外战略充满质疑。王义桅表示,一些人士认为,中国可能利用美国对世界征税的“战争”之机扩大自身影响力。这也促使特朗普团队在某些议题上出现“悔改”与回调的迹象。不过,特朗普式的“敲诈外交”意在分化世界、重塑秩序,美国正在用一种极具破坏性的方式重新塑造其在全球的领导地位,这一点应高度警惕。

本报北京4月24日电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