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杨坤认为自己被很多人模仿,从来没有告过谁,这次被四川芬达模仿,其实是打着模仿的旗号,发布侮辱丑化他的视频,部分视频甚至充斥着低俗擦边内容,完全脱离了模仿的范畴。侵权视频由于前期对视频投诉和举报,最不堪入目的视频其实基本上已被下架处理了,很多人并没有看到,但杨坤
杨坤是著名歌手,有自己的成名曲,也担任过音综导师,因为被某网红恶意模仿,导致他无法忍受,最终选择维权。
现在的网红为了流量,也是很拼,不惜抹黑自己的形象,其实也是抹黑杨坤的形象,所以杨坤才坚持维权。
杨坤一直没有回应这件事,因为诉讼在进行,他不想干扰案子的进度。如今忍无可忍,还是选择长文回应。
杨坤认为自己被很多人模仿,从来没有告过谁,这次被四川芬达模仿,其实是打着模仿的旗号,发布侮辱丑化他的视频,部分视频甚至充斥着低俗擦边内容,完全脱离了模仿的范畴。侵权视频由于前期对视频投诉和举报,最不堪入目的视频其实基本上已被下架处理了,很多人并没有看到,但杨坤方面对这些视频已经取证。
模仿有很多,但四川芬达的模仿让杨坤很难受,如果他任由模仿者继续表演下去,那么杨坤的形象可能会成为一个笑话。
杨坤认为四川芬达受到侵权提醒后,非但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发布更多恶意内容并且靠此直播敛财,在无奈之下,才不得不拿起法律武器维权,这不是针对艺术模仿者,而是针对举着娱乐大旗的“网络施暴者”。
侵权者想和解,但嘴上说着和解。转头又在平台发布含沙射影的视频,半嘲讽半道歉的方式把自己包装成弱者,紧接着上线一首新歌把杨坤推上风口浪尖,甚至利用举报下架后残存的“温和画面”反过来道德绑架他,让大家觉得好像只是因为有人模仿杨坤,他就要将对方告上法庭。种种操作,分明是“道歉”异化为流量炒作的工具。
因为对方各种操作,导致杨坤不想撤诉,因为他不想成为别人炒作涨粉的工具,因为被起诉,其实很多人反而引起大家的关注,有些人蹭热度,可能今后会出现更多的恶意模仿者。流量为王的网红时代,真的很多人毫无底线在做内容,这种内容不惜损害他人利益,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甚至是应该被批判和抵制的。如果大家滋长这种歪风邪气,那么整个视听平台会成为一个不健康的环境。
杨坤表示这件事不是那么简单,自己维权目的是守住的不只是自己的名誉,更是作为公众人物应有的底线,鼓励充满创意的二次创作和不带侮辱性质的调侃模仿,但坚决反对以伤害他人为筹码的“流量生意”。选择法律维权不是扼杀创作自由,而是更为行业划出不可逾越的红线。
文艺创作不应该成为网络霸凌的遮羞布,网络流量不应该建立在对他人尊严的践踏上。将全力支持“清朗行动”,也呼吁更多网友共同守护健康的网络空间,拒绝恶意营销以及违规的引流等行为。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如果导致过激行为被投诉过多,可能也会导致账号被封禁,如果个人行为被永久封禁,那得不偿失,悔之晚矣。
很多人可能会继续模仿四川芬达,但他们的行为也是很危险,带有侮辱性的模仿,应该被抵制,健康的环境需要更多传达正向价值的内容,而不是垃 圾和糟粕。
来源:娱说电影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