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见·乡村振兴|第一书记在现场⑨特设支部组织振兴的特别“答卷”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25 08:07 3

摘要:2023年6月,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帮扶集团各成员单位向开州区派出第二轮驻村第一书记,踏上乡村这个广阔天地。近两年来,各位驻村第一书记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上勤于谋划、勇于实践,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出了有益探索和

编者按:

2023年6月,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帮扶集团各成员单位向开州区派出第二轮驻村第一书记,踏上乡村这个广阔天地。近两年来,各位驻村第一书记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上勤于谋划、勇于实践,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出了有益探索和切实成效。中共重庆市委当代党员杂志社、中共重庆市开州区委组织部、中共重庆市开州区委宣传部、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帮扶集团驻镇工作队、重庆市开州区融媒体中心特策划推出“物见·乡村振兴|第一书记在现场”系列报道,通过相关工作物件见证的方式,讲述驻村第一书记用心用情、献智献力的生动故事。

本期人物:

重庆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教授、开州区竹溪镇青吉村驻村第一书记张承畅,重庆邮电大学团委副书记、开州区竹溪镇大海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军,重庆邮电大学信息与网络管理中心副主任、开州区竹溪镇石碗村驻村第一书记他健,重庆邮电大学生物信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副主任、开州区竹溪镇高峰村驻村第一书记谢江安,重庆邮电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开州区竹溪镇白云村驻村第一书记易军

【物件讲述:这件印有“重庆邮电大学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特设党支部”字样的红马甲,是基层社会治理鲜活力量的象征,也是五位驻村第一书记推进组织振兴的特别“答卷”:他们穿着红马甲助力人居环境整治,带头践行文明新风尚,激发干群活力,引领大家从“要我振兴”变“我要振兴”,成为推动乡村和美的持续动力。

“文大哥,柑橘园的果子收成好噻?”

“好得很!”

黄澄澄的柑橘压弯枝头,陆续进入采摘期。这段时间,重庆市开州区竹溪镇大海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军格外忙碌。

被称作“文大哥”的文太胜是柑橘园的负责人。往年这个时候,因干旱缺水,柑橘收成偏低。今年不一样了,李军带领“红马甲”志愿者帮助解决水源问题,柑橘实现丰收。

这个春天,同李军一样,竹溪镇的五位驻村第一书记正在田间地头、群众身边忙碌着,肩负着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使命。

坚强战斗堡垒、夯实基础设施、发展富民产业、推进乡村治理……五位驻村第一书记奋跃而上、飞速奔跑,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在希望的田野上,写下一个个春天的故事。

强基础:和美乡村绽新颜

2023年6月,重庆邮电大学党委选派五名干部来到竹溪镇大海、高峰、石碗、白云、青吉五个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该校党委专门成立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特设党支部,在党建统领的光辉旗帜下,誓让乡村旧貌换新颜。

驻村第一书记坚持“户户到、家家访”,结合村民的生活习惯,采取“田间地头访、傍晚入户聊”等方式,发现村民最大的期盼——安装路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敏锐地察觉到,要想实现长远发展,关键在于党组织的引领。于是,一场围绕组织振兴的变革悄然拉开帷幕。

从海拔200米的村口小卖部,到海拔1002米云端上的零星住户,高峰村驻村第一书记谢江安用脚板丈量出238盏灯的坐标;青吉村第一书记张承畅绘制“路灯地图”,科学规划新增点位,多厂家比对询价,赶在春节前维修路灯426盏、新增65盏,实现村内道路、广场全部亮化;白云村驻村第一书记易军冒着寒冷天气跑遍全村道路和每个村民户,勘查每个具体安装点位,安装130盏太阳能路灯、150盏庭院灯……他们用好重庆邮电大学乡村振兴帮扶资金,解决了村民夜间出行难题,照亮了乡村振兴的幸福路。

路灯是村民的守护者,水则是他们的生命之源。为了让村民实现从“有水喝”到“喝好水”的跨越,易军又多方奔走协调,争取到学校乡村振兴帮扶资金9万元、整合社会资源资金6万元、动员乡贤捐资5万元,为白云村铺设自来水管网15公里,牵头制定《白云村饮水工程管护办法》,让村民喝上了安全放心的自来水。

兴产业:乡村致富笑颜来

阳春三月,大地回暖,万物蓬勃生长。在竹溪镇石碗村,眼下正是百部中药材萌芽生长期。第一书记李健每日穿梭于基地之间,密切观察百部的生长态势。

山高路远、爬坡上坎,产业发展滞后,这是石碗村留给李健的最初印象。从此,产业发展像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他的心头喘不过气。他深入开展调研,广泛了解乡村产业新业态,逢人就讨教产业发展的秘诀,最终决定种植玄参中药材。2023年底,他带领村民在撂荒地上整地、打窝、下苗,60亩玄参中药材种植下地,次年收获玄参2万斤。李健再接再厉,带领村民又在柑橘果园林下种植百部中药材150亩。目前,他又开始100亩柑橘高换枳壳中药材的嫁接工作,按下产业发展的快进键,将村民增收致富的梦想变成现实。

像李健一样,青吉村驻村第一书记张承畅协助引进食叶草产业项目,投资500万元流转土地130亩,用“一棵草撬动一方产业”升级;大海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军争取柑橘果园基础设施项目经费100万余元,完成防霜冻、运输轨道、家庭农场等项目,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一个个驻村书记奋战在乡村振兴一线,实现乡村产业遍地开花,让村民们的笑脸似春日繁花般灿烂。

优治理:安居乐业颂祥和

污水沟成了清水渠,黄桷树下有了休闲椅,公路边增添了小景观……竹溪镇白云村的变化,让村民惊叹不已。走进村里,昔日简陋的村委会已翻新,前面的小坝子悄然扩大,一幅幅精心设计的乡村治理标语,如同一股股暖流,让村民们感到一片祥和。

“乡村治理宜疏不宜堵,及时化解矛盾、回应诉求,才能让村民过得舒心、安心。”驻村第一书记易军说,为强化乡村治理,他联合中国移动重庆开州分公司打造“小院家”微信小程序,拓宽村民反映反馈渠道,实现“民需”同频。

春日暖阳下的高峰村,五位驻村第一书记身着印有“重庆邮电大学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特设党支部”字样的红马甲,在一片略显杂乱的河沟边格外醒目。“大家加把劲,咱们一鼓作气,把这段河流清理干净!”李军的声音洪亮有力,回荡在沿河两岸。

每月开展一次志愿服务,轮流到五个帮扶村开展理论宣讲,指导高考生科学填报志愿……驻村第一书记特设党支部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将志愿服务的种子播撒在乡村的土地上,让文明之花在竹溪镇悄然绽放,逐渐形成“党建+志愿服务”品牌。

【第一书记驻村感言:初到乡村,望着这片质朴的土地,心中满是热忱与期待。尽管挖掘乡村特色产业的过程困难重重,但看到产业逐渐规模化,一切汗水都化作了欣慰。乡村治理更是一场持久战,邻里纠纷、村委决策,桩桩件件都关乎民心,更需要基层党组织的力量。耐心调解矛盾、推动村务公开透明,看着村子从人心不齐到齐心协力,我们深知所有努力都值得。

物见·乡村振兴|第一书记在现场①医者仁心慰茶山

物见·乡村振兴|第一书记在现场②初心如磐服务乡村

物见·乡村振兴|第一书记在现场③天子村人才振兴的“风火轮”

物见·乡村振兴|第一书记在现场④用初心使命“点亮”乡村

物见·乡村振兴|第一书记在现场⑤在红色土地上焕发红色生机

物见·乡村振兴|第一书记在现场⑥龙泉向未来,文化促振兴

物见·乡村振兴|第一书记在现场⑦甘泉村生态振兴的“密码本”

物见·乡村振兴|第一书记在现场⑧把乡村思政课“干”到群众心坎上

来源:七一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