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4月24日讯(记者 龙文泱 通讯员 章琳)4月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资助项目——民族舞剧《二十四时舞》专家研讨会在湖南省艺术研究院举行。
研讨会现场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4月24日讯(记者 龙文泱 通讯员 章琳)4月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资助项目——民族舞剧《二十四时舞》专家研讨会在湖南省艺术研究院举行。
民族舞剧《二十四时舞》演出片段。新湖南客户端
民族舞剧《二十四时舞》以苗族“二十四节气”为叙事主线,融合湘西苗族鼓舞、银饰锻造技艺等33项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相关元素,通过祖孙两代传承人的故事,展现苗族文化中对自然时序的敬畏与哲学思考。
与会专家一致肯定了民族舞剧《二十四时舞》的艺术价值与文化深度,聚焦剧目艺术创作与创新路径,围绕舞剧结构、非遗元素呈现方式、舞台技术融合等层面提出了专业建议。
专家们建议,舞剧的整体节奏要更精炼,更加生活化。增强舞蹈表达的戏剧性,加强舞蹈语汇为角色服务的能力。对舞台装置进行进一步提炼和丰富。如剧中的月亮、八人秋两个舞台装置令人印象深刻。月亮、太阳、苗鼓等都是圆形,圆形具有时间轮回、循环往复等丰富的内涵。八人秋也可以有更多的指代和象征。善于利用剧中的道具引发观众兴趣,传播推广湘西苗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持续优化剧目细节,力争将其打造为一部兼具文化厚度与市场生命力的舞台艺术精品。
来源:猫儿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