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融”来了!一起看看安徽科创那些事儿→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5 10:54 2

摘要:即《科创人才是怎样炼成的》《皖产人形机器人渐行渐近》《科大硅谷精心培育 科技成果落地生“金”》《桃花春曲春日献曲 本草发酵引领创新》,围绕安徽科技人才的培育、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等角度,全面展示了安徽科创的“硬实力”。

4月25日,《安徽日报》“党媒云·科创融”专版再次惊艳亮相,《徽商》全媒体全程参与策划、采访、编辑工作。

此次专版共刊发四篇报道,即《科创人才是怎样炼成的》《皖产人形机器人渐行渐近》《科大硅谷精心培育 科技成果落地生“金”》《桃花春曲春日献曲 本草发酵引领创新》,围绕安徽科技人才的培育、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等角度,全面展示了安徽科创的“硬实力”。

为认真做好此次报道,徽商传媒提前精心策划,《徽商》全媒体多位骨干记者,深入科创一线,贴近研发现场,捕捉产业热点,全方位、多角度呈现安徽科创图景。

正在建设中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商学院校区。 受访单位供图

“2号产品在设计之初就针对北美市场,不适合欧洲!”

“北美市场已经脱销了!上不上产能?”

“上一轮就因为我们定价不是最低的,导致60万箱货没卖完。”

“这一轮又加产能又提价,25%增长怎么完成?”

假如有一天,你任职的“世界顶级半导体材料研发与生产厂商”,将一个战略核心项目交给你和团队,你将如何面对这个艰巨挑战?

窗外阳光灿烂,教室里“热辣滚烫”。从早上鏖战到晚上10点,中午只休息半小时,嗓子都快喊哑了,但是所有人愈发精神抖擞、激情澎湃。

这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国科大)科技创新班的一堂“科创企业-商业决策实战模拟课”,同学们分成5个小组,在2天里“跑”完一家公司的5个生命周期、30年发展之路。

“每天超高强度的工作,让我一下回到创业的时候。”二期班轮值班长李雪说。

“我们组研发做得很好,没想到最后卖空库存,反而丢了分。”来自深圳的创业者赵云龙说。

2025年“新春第一会”上,安徽聚焦“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两个“新”字。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全面起势,需要更多向“新”而行的企业家,他们最好懂科技、懂产业、懂资本、懂市场、懂管理,能成为科技创新中的“关键变量”。安徽正在为产业“量身定制”这样的科创人才。

【两位院士】

由中国科大科技商学院为企业家特别定制的科技创新班于去年3月正式开班,罕见地由包信和等两位院士“开课”,这样的“高配”让同学们感动又震撼。

院士“开局”,是科技创新班的起点,而不是终点。

此后,中国科大讲席教授、科技商学院执行院长叶强,中国科大教授崔志坚,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管理学院原院长吴晓波等都曾走上科技创新班的讲台。

2025年3月21日,一堂计划外的“DeepSeek”课,又让同学们直呼过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助理汤进教授,讲完课后被团团围住,有的要求加微信,有的要请老师来自己公司指导。

科技创新班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9月,根据当下科技热点以及学员需要解决的发展问题,联动科大硅谷全球合伙人、中国科大浙江校友会组织了杭州游学,走进了西湖大学、大华股份、元素驱动等知名校企,还体验了“七龙珠”之一灵伴科技的AR眼镜。

近年来,科大硅谷聚焦创新生态打造,将原始创新的“种子”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参天大树”,通过政策、资本、人才、场景等全要素赋能,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的创新网络。

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共育科创人才,润物细无声。

【一种生态】

“我们公司主要研发固定翼飞行器,目前从小批量试产开始进入大规模生产。为建设生产基地,我们考察了长三角多个城市,去年机缘巧合报名科技创新班,让我下决心落户到合肥高新区,到这里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千帆智能航空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CEO赵云龙曾求学于哈工大,之后在深圳创业。一次学习,让他选择成为一名新徽商。

有回家的感觉,是因为赵云龙遇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人。

开班没多久,班级学习项目路演,赵云龙和查晓强的项目分别获得了第一、第二。查晓强是合肥晋怡科技创始人,公司研发生产的碳纤维预浸料等航空复材,正是赵云龙所需的“轻量化”原材料。或许是路演后的相视一笑,或许是创业路上的惺惺相惜,两人开始频繁互动,你到我深圳公司来联合个课题,我到你合肥公司来做个小试。而就在他俩打得火热之际,班上做投资的“老邢”,也在悄悄关注他俩,“想投”的眼神藏不住。

类似赵云龙、查晓强和老邢的故事,还在科技创新班不断上演。大家惊奇地发现,产业链上连着我和你,甚至互为上下游,难道这只是巧合?

当然不是。原来,每期招生,中国科大科技商学院的老师们都会精心遴选,根据产业图谱搭配学员,很容易擦出合作火花。在科技创新班这个小生态,不只有一张课桌,还有一个“科商严选”的供需对接平台。

【“五懂”人才】

连续创业者李雪创办的耀安科技,定位于国内领先的智慧安全生产解决方案服务商。模拟商战课上,穿越6个财季,5项指标全部达标的就是她们组。“我们组的CFO是芜湖中鼎恒盛的董秘粟巍,别的组还在为了指标激辩时,他已经迅速把股权、毛利、份额各维度指标做成了可视化模型,帮助小组成员迅速形成共识,在他和R&D、CMO的‘神助功’下,我们组最终获胜。”

通过这次学习,大家对于做好科技创新型公司需要什么样的复合能力,又有了更深的感悟。懂科技、懂产业、懂资本、懂市场、懂管理,确实一个都不能少。企业家必须终身学习,不断叠加能力,才能应对未来的挑战。从学习要求到自我追求,同学们对“五懂人才”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同。

同样,科大硅谷也十分重视培育技术创业者。3月21日至22日,在第六期科大硅谷创新营上,40余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参加了“创业者加速器”特训。近年来,科大硅谷通过生态优化加速规模化应用,共同构建“创新策源—技术转化—产业爆发”的闭环,这一模式打破了传统创新链的线性思维,实现了“实验室—市场—产业化竞争”的螺旋式跃升。

在中国科大科技商学院执行院长叶强看来,中国科大不仅要办国际的、顶尖的科技商学院,还要链接全球资源,把最优秀的要素嫁接到安徽来,为安徽乃至中国的高质量发展写好人才“代码”。

制图/李瑾

今年央视春晚上,来自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起舞,动作丝滑、身形流畅。这台“前无古人”的工业秧歌表演背后,无数齿轮精密咬合出一个新的行业“顶流”——具身智能,令人工智能不再只停留在算法和数据的虚拟世界中,而是通过以机器人为代表的物理实体走向现实。

2025年,人形机器人进入“量产元年”,在安徽,人形机器人场景化加速落地、赋能千行百业的叙事随即展开。

芜湖市政府设立的平台公司——芜湖机器人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充分发挥技术研发、企业招引、产业投资、人才培育、运营服务等平台功能作用,在机器人产业发展过程中担任政府决策“助手”、产业发展“推手”和企业成长“帮手”;合肥零次方机器人有限公司拿下千万级订单,进入量产阶段;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安徽中鼎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不到20天时间里3次宣布涉足机器人领域的合作消息……

场景的驱动、资本的加持与政策的响应同频共振,人形机器人“皖军”的金属骨骼咔咔作响,一场“钢铁”风暴正在“逆袭”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安徽“城”的技术路线】

17年前,当埃夫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重载165公斤机器人在奇瑞汽车的焊接车间内溅起第一簇火花时,埃夫特的工程师们似乎已“预见”了今天:最初只为解决汽车产线自动化问题的工业机器人军团,不仅哺育出埃夫特这家中国工业机器人第一梯队企业,也成为芜湖人形机器人发展的摇篮。

如今,埃夫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已成过去,取而代之的是“埃夫特智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名字的变更,映射出埃夫特在人工智能大时代中的布局与思考。

不仅仅是埃夫特,放眼芜湖全市,既要造机器人,同时也要培育机器人“最强大脑”。

来自芜湖市人民政府的一组数据展现了该市发展具身智能的底气: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全国首个国家级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并汇聚埃夫特、酷哇、行健、奥一精机等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300余家,形成了机器人整机、核心零部件、系统集成、行业应用等全产业链。2024年机器人产量超两万台、占全省比重超60%,机器人产业产值突破400亿元,综合实力跃居全国第7位。

作为安徽省级层面规划的两大产业先导区之一,芜湖的产业发展突出关键零部件生产配套,这支“钢铁皖军”的地域烙印日益鲜明。

而另一先导区合肥,则突出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中国科大的仿生灵巧手、合肥工业大学的仿真系统与实时控制算法、安徽大学的仿生机器人球形关节伺服电机应用基础研究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为其打下坚实基础。

【安徽“人”的进化图谱】

包括埃夫特的驱动器、控制器,清能德创、清川电气的伺服电机,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的柔性力敏传感器等在内的关键零部件,以江淮前沿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的“启江二号”、淮北万特科贸有限责任公司的“万小特”、合肥零次方机器人有限公司推出通用型安全人形机器人ZERITH Z1为代表的人形机器人整机……两大产业先导区对钢铁与电流的解构,正是安徽人形机器人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一个缩影。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省共有涉及人形机器人的高校院所研发团队13个,产业链企业约40家,已形成整机产品8个。其中,本体研发制造企业及院所10家、“大小脑”及关键零部件企业30家。

不仅如此,在安徽人形机器人的进化图谱上,新的神经突触正在生长,如国轩高科、盟维新能源等企业的人形机器人动力电池研发转化能力,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的结构设计以及合肥柔性科天公司的智能柔性皮肤技术等。

资本的反应堪比伺服电机的响应。据悉,零次方已于近日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为汇聚金融“活水”赋能产业发展,《安徽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提出,要设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人形机器人子基金,首期规模不低于5亿元;《合肥市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明确提出,建立总规模超50亿元的专项基金体系……安徽人形机器人发展气候渐成。

03

科大硅谷精心培育 科技成果落地生“金”

■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刘娜

4月13日,第50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在瑞士闭幕。创立于1973年的日内瓦国际发明展是全球创新领域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展会之一。在这场顶级盛会中,合肥中科知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研发的“非接触式心脏健康监测技术及应用”,在全球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超千项科技成果中脱颖而出,荣获金奖。

据了解,中科知奇是一家落户于科大硅谷片区的企业,成立仅两年。公司深耕智能电磁感知技术,基于全球首创的非接触式心电图生成方案,形成了从粗粒度覆盖到精细感知的多尺度监测体系。本次斩获金奖的技术实现了微弱信号提取、环境噪声抑制、多场景适配等关键突破,具备医疗级监测精度与无感化体验双重优势,为全球心脏健康监测提供全新解决方案。目前已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20余项,完成多轮临床验证,并可广泛集成至智能家居、车载系统与公共急救设备中,具有重要的公共健康价值。

同样作为科大硅谷精心培育的一家企业,安徽树突光学科技有限公司深耕精密光学20年,其应用在医疗领域的“细胞级荧光导引技术”于3月5日获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专题报道,引发全球关注。该技术成功突破了外科手术中肿瘤细胞精准识别的困局,将术中显影精度提升至亚细胞级别,开启了细胞级精准手术时代。“传统显微镜无法适应动态手术场景,我们通过微型化光学系统与光学防抖技术的融合,使其能够于术中实时在体应用。”树突光学CEO沈来全说,公司将持续发挥科研创新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升级。

近年来,依托中国科大的科研优势,科大硅谷成果转化展现出强劲势头,未来,更多像中科知奇、树突光学这样的创新企业将在科大硅谷不断涌现,让科研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从“论文”落地为“产品”。

04

桃花春曲春日献曲 本草发酵引领创新

■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郜征

近日,以“立足本草发酵,引领产业创新”为主题的第八届桃花春曲节暨2025首届本草发酵营养交流活动在世界药都亳州开幕。全球发酵领域的科学家、企业家、专家等论道本草科研前沿进展,探索市场应用趋势与行业发展前景。活动现场,本草发酵国际研发中心正式成立。

据介绍,此次交流活动由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北京市蛋白功能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古井集团有限公司、古井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省企业研发中心联合主办,是国内首个聚焦“本草发酵营养”领域的顶级学术交流活动。

活动由两名中国工程院院士领衔,十几位企业家、专家、教授齐聚一堂,共论本草科研前沿技术,共绘市场应用趋势与行业发展前景,探讨如何构建从基础研究到终端产品的全产业链创新矩阵,为全球大健康产业提供升级范式。

古井健康与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等单位现场签署合作协议,并联合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江南大学等共同成立“本草发酵国际研发中心”。该中心将围绕本草发酵领域重点难点展开攻关,加速本草发酵营养解决方案在多元场景下的应用突破。

来源:连接徽商

相关推荐